龍衛(wèi)兵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是目前各國遇到的難題之一,學困生是相對學優(yōu)生而言的,在教學中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學困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現(xiàn)在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對于學生學習有更高的要求,學習的周期也逐漸增長。學習困難學生存在于每門學科中,其影響也較為消極,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綜合能力,所以對初中地理中學困生進行有效轉化有重要的影響。以初中地理課程中學困生轉化為研究視角,對轉化過程中的趣味教學法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初中學困生;具體應用
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通常因為教學硬件設施沒有安裝到位,加之部分教授采取的教學方式不科學,造成學生對地理課程無法報以最高的興趣,重則產生排斥心理。根據相關文獻與實踐來看,學生學習的基礎就是興趣。學困生是各門學科教學中都不可避免存在的一類學生,采用以往教學方式對于學困生轉化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所以,教師要采取合理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能夠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學習中。基于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應用趣味教學法,實現(xiàn)學困生的轉化就極為重要。在本文中,筆者以初中地理為切入視角,對該課程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進行闡述。
一、地理課程學困生成因
(一)主觀因素
學困生之所以在學習中遇到障礙,是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決定的。主觀因素在于學生自身基礎差,學習能力相對薄弱,教師課堂上的講解一知半解,并未透徹理解教師的問題。另外,課余時間的練習以及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不足,加之學生知識面較窄,因為主觀方面能力不足導致地理課程學習較為困難。
(一)客觀因素
在我國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等已經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大部分還是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忽略了學生間主體存在的差異。學生對于所學知識不能很好地吸收,隨著知識點的增加與知識面的深入,學生距離教學目標越來越遠,逐漸就成為所謂的“學困生”。
二、趣味教學法在初中地理學困生轉化的應用
(一)知識遷移
各門科目間會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指出了方向。部分學生雖然地理課程基礎不好,不過其他課程卻有一定的基礎,而具備知識遷移能力就成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向之一。
以八年級地理為例,在講解地形雨時,會讓學生回憶水的三態(tài)變化,問題提出來后,學生心存疑問:這是地理課還是物理課呢。而當我將水的三態(tài)變化說出來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其中還蘊含物理的相關知識。就此,我會告訴他們地理與物理學科的聯(lián)系,也告訴他們學習地理的好處。隨后我會將氣流的移動流程圖給學生展示出來,標注出迎風坡與背風坡,讓學生考慮迎風坡降雨多、背風坡降雨少的原因。學生這時候就恍然大悟:氣流在迎風坡是上升的,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汽遇冷發(fā)生凝結,這就為成巖致雨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在背風坡,氣流是下沉的,氣溫在升高,水汽不易凝結,就不容易下雨了。由此可見,知識遷移能夠將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吸引過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興趣也更加高漲。另外,將未知的知識與學生已知的知識進行結合,對于其中存在的難點等學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并且會保留較深的印象。最后,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嶄新的形象,能夠建立權威性,讓學生更加信任。
(二)生活化教學
我國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明確指出了,地理教育應該對學生勇于提問,如何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地理課程與自然以及社會的練習較為緊密,其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走入生活,關注大自然,與生活更加貼近。地理課程的學習還需要學生能合理運用自己的感性知識,真切感悟學習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講解我國水資源利用時,我會課前給學生安排以下兩項任務:第一,調查家鄉(xiāng)農田采用哪種方式以及家中水資源利用的渠道等,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嘗試自己解決。調查的過程中,學生會從生活細微處發(fā)現(xiàn)身邊的地理知識,使其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進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通過這次調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水意識,而不是空洞地學習課本知識,死記硬背知識。讓學生勇敢地走入社會、接觸社會,既能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又能喚醒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根據學困生的個人情況,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學困生的合理轉化。
學困生的成因是相對復雜的,實際教學中,即便我們懂得學困生的原因,但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實現(xiàn)學生的轉化。部分客觀因素是無法快速解決的,而是需要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方能為學困生的轉化提供條件,為他們創(chuàng)造實現(xiàn)的可能。
參考文獻:
[1]陸健.“導、學、展、練”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滔滔黃河”第一節(jié)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5).
[2]李曉.趣味學習 優(yōu)化課堂教學:探討如何構建趣味性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教學參考,201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