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眾審美文化視域下的小清新時尚及流行根源

        2019-07-11 05:20:54祝嘉琳
        關鍵詞:懷舊情愫根源

        祝嘉琳

        摘 要:大眾審美文化視域下的“小清新”指那些整體風格清新自然、平緩溫柔,整體氣氛安靜而不張揚的文化現(xiàn)象;小清新的“小”則用于強調這種風格所具有的節(jié)制而不張揚的小哀小傷、小情小調。小清新文藝中的主人公多是現(xiàn)實的精神逃兵,大多帶有懷舊色彩。“小清新”時尚是外來文化影響下的產物,中國大陸的文藝史上幾乎沒有與之比較接近的風格。當下青年人在多重壓力下的逃避心態(tài)、世俗心態(tài)和平淡心態(tài)是它得以流行的根源。它的流行在現(xiàn)實層面緩解了青年人的精神壓力;在審美層面,它自然、清新、唯美、溫暖的品格對當下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沖擊下的色情、暴力等重口味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一充滿著個性化色彩的新事物值得這個多元化社會的尊重。

        關鍵詞:小清新;懷舊;情愫;根源

        中圖分類號:J120.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19)03-0118-08

        “小清新”時尚總的來說是外來文化影響下的產物,在我國新世紀大眾審美文化領域集中出現(xiàn)。中國大陸的文藝史上幾乎沒有與之比較接近的風格。自漢代以來,儒家思想始終是官方的正統(tǒng)思想,直到今天,它的某些部分依然化作民族文化的根脈深埋于國人的心底。儒家思想強調的是積極入世,小清新這類帶上逃避、悲觀、憂郁等色彩的文化現(xiàn)象自然與之有所出入——小清新的亞文化色彩正在于此。流行時尚是社會心態(tài)的風向標,探討它的內涵、分類、特點及流行根源對于一窺當下的文化景觀和青年心態(tài)有重要意義。

        一、何為“小清新”?

        “小清新”最早來源于20世紀80年代英國的一種音樂類型——Indiepop,當時英國的主流音樂是金屬樂,Indiepop屬于主流之外的地下狀態(tài),被譯作獨立流行音樂,以旋律優(yōu)美清爽為主要特點,多由一人或一支樂隊獨立完成詞曲創(chuàng)作與編曲制作,因此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2006年12月,豆瓣網(wǎng)出現(xiàn)小清新小組正是為了分享這類音樂,但網(wǎng)友很快發(fā)現(xiàn)這個命名可以概括一串具有相同風格的華語獨立音樂,如陳綺貞、蘇打綠、張懸、林一峰等那些清爽自然、低調小眾的音樂都被冠以“小清新”的稱號,后來這個概念從音樂被推廣至影視、文學、服飾等領域,凡是那些整體風格清新自然、平緩溫柔,整體氣氛安靜而不張揚的文化現(xiàn)象,皆可被稱為“小清新”。小清新的“小”則用于強調這種風格所具有的節(jié)制而不張揚的小哀小傷、小情小調;而愛好這種風格的人便被叫做“小清新”或“清新粉”關于何為“小清新”一節(jié)參考了張檸、霍艷的論文《小清新的審美趣味和生活姿態(tài)》(參見《文化研究》(第14輯·2013年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55頁);行超:《“逃兵”主義的現(xiàn)實困境——小清新文化分析》(參見《南方文壇》2013年第3期,第17頁)。 這就是說,“小清新”作為一個概念,既可以指具有上述風格的文化現(xiàn)象,又可以指追捧這類現(xiàn)象的青年群體,為了加以區(qū)別,本文將后者統(tǒng)一稱為“清新粉”?!扒逍路邸敝饕奂谝恍┚W(wǎng)絡虛擬社區(qū)當中,如豆瓣網(wǎng)上的“小清新”小組、百度“小清新”吧;當然,特別要說明的是,游離于網(wǎng)絡虛擬社區(qū)之外的“清新粉”也是很多的,確切的數(shù)據(jù)雖然很難統(tǒng)計,但是,從以下涉及到的具有小清新風格的文藝作品的流行度便可見一斑。

        二、“小清新”的分類

        通過對豆瓣網(wǎng)上的“小清新”小組、百度“小清新”吧等主要“清新粉”聚集地上的各種留言、貼子的分析,可以大致知道,具有小清新風格的文化現(xiàn)象主要有如下幾個板塊:

        1.服飾類:棉布長裙、帆布球鞋、純棉T恤。這些服飾也被統(tǒng)稱為“森女系”,特點是非名牌、質地舒適、風格自然、材料天然,顏色多以黑白灰、米黃色、大地色等單純的素色為主,給人以清純的感覺;款式偏長,常采用蕾絲、刺繡、娃娃領作為裝飾,給人以不做作、自然的印象。

        2.文學作品類:安妮寶貝的散文集《清醒紀》、小說《告別薇安》《彼岸花》《蓮花》《月》《春宴》等,安東尼的隨筆集《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等。

        3.流行音樂類:臺灣歌手陳綺貞的《內心》《旅行的意義》《我的驕傲無可救藥》《我喜歡木村拓哉》,臺灣樂隊蘇打綠的主唱吳青峰的《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臺灣歌手張懸的《南國的孩子》,香港歌手林一峰的《遇見》,臺灣歌手王若琳的《一生守候》等。

        4.電影類: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情書》《四月物語》《關于莉莉周的一切》,臺灣文藝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最遙遠的距離》《藍色大門》等。

        三、“小清新”的特點

        (一)主人公:現(xiàn)實的精神逃兵

        第一,小清新文藝中的主人公有不少是整天沉溺于自己哪怕虛幻的精神世界當中以逃避現(xiàn)實生活,實現(xiàn)自我精神的逃遁或治愈的。

        典型的如被“清新粉”們奉為教母的安妮寶貝的作品。

        安妮寶貝筆下的男女主角外在形象上都是很“清新”的:女的大多是留著一頭海藻式的長發(fā)、穿白棉布裙子、光腳穿球鞋、瘦瘦的手腕上套一大串暗色的銀鐲,不化妝以貼近自然而非取悅異性,經常的動作是從斜跨的大背包中扯出一副耳機,塞住耳朵聽音樂,聽音樂的時候,她們的表情顯得和周圍的人事更加疏離和冷漠;而男主角則喜歡穿白色純棉襯衣、粗布褲子,用藍色格子手絹,手指修長干凈,神情沉默。安妮寶貝的小說不管是早年的《告別薇安》《彼岸花》《七年》,還是近年來的《蓮花》《月》《春宴》等,內容無一不是青年男女的情愛故事,之中夾雜著流浪、逃亡、追逐、自殺、性等大眾文化元素;然而,真正吸引清新粉或具有小清新特質的并不是這些元素,而是主人公的精神逃遁,比如代表作《告別薇安》中,男主人公林迷戀于與虛擬世界的網(wǎng)友薇安的精神交流,而將現(xiàn)實生活中愛慕他的喬僅僅視為滿足身體欲望的對象;另一代表作《七年》中,女主人公藍性格孤獨、憂郁,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屬于這個丑陋的塵世,渴望著精神的逃離,渴望給自己的靈魂找一條出路……郭敬明評價說:“安妮的旅行是漂泊,是放逐。她總是將自己扔在火車上,然后不說一句話地望著一個個靠攏而又消失的站臺,窗外沉寂的綠色山脈,擦肩而過的列車上一張張飛掠而過的面容。安妮喜歡這種流動的前行中的生命狀態(tài),盡管她知道且固執(zhí)地相信生命只是一個空虛的輪回……”[1] 安妮寶貝筆下的主人公都將實體生命看得很空,就像《七年》中的藍,愿意拿自己的身體來給醫(yī)學做實驗,她還會喃喃地說:“我是注定不屬于這個世界的。這個世界不符合我的夢想。我對它沒有任何留戀?!盵2] 這些人物對現(xiàn)實了無牽掛的決絕精神,極大地契合了想要逃離現(xiàn)實的清新粉的精神追求——“程式化的語言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在安妮寶貝的筆下不斷地變裝上演,而這樣機械復制式的作品卻能夠一次次打動清新粉們脆弱的內心,她們崇拜這樣的女子,迷戀這樣的男子,在這樣的故事中一次次沉淪”[3]。

        第二,小清新文藝中的主人公還有不少是熱衷于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中,去反復感受、咀嚼內心細微的情緒變化——他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雖然不像第一種那樣決絕和冷漠,但對于國家、民族、政治、歷史等宏大事物也毫無興趣,沉浸于自我的小情小調、小哀小傷當中?!靶∏逍隆钡摹靶 币虼硕妹?/p>

        安妮寶貝和安東尼的文學、巖井俊二的電影、臺灣地區(qū)小清新文藝片等莫不如此:

        安妮寶貝的文學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當中,去反復感受、咀嚼內心細小而敏銳的疼痛;

        安東尼的散文集《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拒絕與社會進行任何深度對話,只是躲在自我的內心世界里自怨自艾,比如在《親愛的不二》里,主人公對社會毫不關注,只是自顧自地對著兔子玩具不二講話:

        親愛的不二 那么多人都不再相信愛情了 很多人說 愛情是假的 或者 世界上沒有長久的愛情 你覺得呢……[4]

        安東尼作品中這種拒絕使用任何標點符號,盡量避免使用長句,用短句無盡渲染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獨生子女的孤獨的句子比比皆是;

        巖井俊二的電影、臺灣地區(qū)小清新文藝片中的主人公要么沉浸在個人的感傷情緒之中,如《情書》中的渡邊博子,要么沉浸在個人的暗戀情緒之中,如《四月物語》中的榆野卯月,要么沉浸在失戀的精神困擾之中,如《最遙遠的距離》中的三位主人公,由于作品中的主人公沉迷于個人精神世界之中,這使得整部作品都自覺地被蒙上了一層朦朧、詩意、唯美、感傷的色彩;

        如果去感受一下被清新粉們熱捧的小清新音樂,這一特點更為明顯,正如陳綺貞的《內心》(作詞:陳綺貞,作曲:陳綺貞)中所吟唱的:

        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在地鐵站或美術館/孤獨像睡眠一樣喂養(yǎng)我/以永無止境的墮落/需要音樂取暖/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

        類似的還有《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南國的孩子》《遇見》《一生守候》等,這些音樂無一不是著力表現(xiàn)現(xiàn)代都市中被人群冷落的個體及其內心的憂傷與孤獨……

        (二)色彩:懷舊

        小清新作品大多帶有一種懷舊色彩或情緒。

        安東尼的散文集《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就是以日記體的形式對單純美好的兒時生活的回憶,如其中的一段:

        上小學的時候有天我和鄰居家的毛毛哥哥放學回家時候撿到 10 元錢/好像那時候小學周二下午都是半天吧/他帶著我坐公共汽車去動物園的游樂場/玩了很多游樂項目/最后剩下兩塊錢只夠一個人玩/那個旋轉飛椅操作機器的叔叔說你們一起吧/我現(xiàn)在還能記得毛毛哥哥很認真地和我研究那個旋轉飛椅叔叔/真是一個好人的表情。[4]

        日本著名導演巖井俊二是清新粉們的又一教父,他的代表作電影《情書》被清新粉們推舉為小清新文藝的代表之作,劇中通過畫外音來展示女藤井樹的書信內容,與之相應的畫面是她與男藤井樹共度的早已過往的中學時光:漫天飛舞著片片櫻花的校園之中,蕩漾著少男少女之間青澀而朦朧的情愫,一幕幕唯美而溫馨的畫面配上溫柔和緩的曲調,讓人的心沉浸在舊日的時光之中,既起伏又寧靜……相似的畫面也出現(xiàn)在巖井俊二的另一部電影《四月物語》中,雖然該作品是以現(xiàn)在時來呈現(xiàn),但那綴滿櫻花的校園、純潔稚嫩的臉龐、溫暖和煦的陽光、翠綠開闊的草坪,又怎能不勾起人們對過往歲月的追憶呢?

        類似的還有2011年由九把刀執(zhí)導的文藝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講述了一群少年共同暗戀一個女孩的故事,影片處處彌漫著荷爾蒙躁動不安的青春氣息,劇中由柯震東飾演的柯景騰的那些經典內心獨白——“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成熟。女孩的成熟,沒有一個男孩招架得住”,“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還盼望回頭再淋它一次”;還有柯景騰和沈佳宜的對話——“謝謝你喜歡我——我也很喜歡當年喜歡你的我,你永遠是我眼中的蘋果——被你喜歡過,很難覺得別人有那么喜歡我”;還有,柯景騰和沈佳宜分手前的賭氣話——“你幼稚,我就是說你幼稚!——是,我幼稚,就是因為我幼稚才會追你這么久!”……這些獨白、對話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被青春正在遠去的80后們尤其是好懷舊的清新粉們一遍一遍地大量引用甚至背誦——不成熟、青澀卻純真的愛戀,年少時的幼稚、懵懂無知似乎是青春階段必經的,大屏幕上的少男少女不就是當年的我們嗎?

        (三)情愫:淡而朦朧

        小清新作品大多透出一種淡淡的、朦朧的情愫而非濃郁的情感。

        學者行超曾這樣精辟地描述“清新粉”們的喜好:“她們不喜歡沉重的魯迅、粗暴的海明威或冷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她們喜歡的是‘悲傷逆流成河的安妮寶貝和郭敬明;她們不喜歡強悍憤怒的涅槃、大眾流行的五月天或高調夸張的 LadyGaga,她們喜歡的是低吟淺唱的陳綺貞、蘇打綠;她們也不喜歡黑色幽默的北野武、專制霸道的黑澤明或血腥暴力的昆汀·塔倫蒂諾,她們喜歡的是娓娓道來的巖井俊二和永遠陽光明媚的臺灣文藝片?!盵3] 這樣的喜好決定了作品在整體風格上必須是淡的。

        陳綺貞、蘇打綠、張懸、王若琳、林一峰、曾軼可、譚杰希的歌,歌詞都是任性、自然、隨意,伴奏樂器大多都僅有木質吉他,整個樂曲聽起來非常舒緩輕柔、優(yōu)美清爽。即便敘述孤獨,也如陳綺貞的《太多》(作詞:陳綺貞,作曲:陳綺貞)中所吟唱的:

        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

        即便是愛,更多的也是心中的一種淡淡的情愫,而非你儂我儂的熾熱情感,就像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作詞:陳綺貞,作曲:陳綺貞)中唱到的: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嘗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里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么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出離開的原因……

        還有她的《我喜歡木村拓哉》(作詞:陳綺貞,作曲:陳綺貞):

        ……我喜歡他不會因為他娶了一個不受日本女孩歡迎的女明星而更改 反正他永遠也不會是我的 而且我一直在物色下一個可能取代他的日本偶像。

        對偶像的崇拜,到了陳綺貞這里完全沒有一般粉絲歇斯底里的吼叫,而是淡淡的、淺淺的喜歡。

        到了吳青峰那里,“情歌”也只是“小情歌”(《小情歌》,作詞:吳青峰,作曲:吳青峰):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唱著人們心腸的曲折……

        總之,小清新音樂沒有流行音樂中普遍存在的繁復曲調以及愛得死去活來的歌詞,它們聽起來清新質樸、溫暖感動,宛如一杯淡淡的茉莉花茶,沁人心脾。

        小清新文學和電影亦是如此,即便涉及到懷舊、愛戀、孤獨、憂傷、死亡等相對嚴肅或沉重的話題,也盡量做到含蓄的傷感與節(jié)制的抒情,像安妮寶貝的《七年》,本來是一個相對陰冷的故事,可是作者也盡量拋棄濃烈的愛與恨,壓抑自己的抒情;再比如說懷舊本來是一個令人傷感的主題,可小清新的懷舊卻經常在小藍天、小白云、綠草地、明媚的陽光等的襯托之下,在這樣背景之下的懷舊即便是傷感,也是淡淡的。正如學者安祖昕概括的:“小清新的共同點就是‘淡。一切都是淡淡的,平平的,簡簡單單的,溫暖人心而又不慍不火。彌漫著淡淡的哀傷,書寫著平和的興高采烈、冷靜的憤世嫉俗,讀來很具美感。”[5]

        (四)敘事:情節(jié)簡單與結構松散

        綜上可見,小清新文藝偏愛敘寫個人精神世界——這類作品重在傳達某種情緒或渲染某種氣氛。相應地,其在敘事上也有獨到之處。

        第一,情節(jié)設置簡單化。小清新文藝從來不講究冗長、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因為它的著力點在于傳達某種情緒或渲染某種氛圍,復雜的情節(jié)無疑會破壞這一點。安妮寶貝的小說,無外乎都是關于都市男女情愛的,每則故事的人物大致都是2至3個,人物間的對話簡短;巖井俊二的電影以及臺灣地區(qū)的小清新文藝片情節(jié)都很簡單,甚至俗不可耐、毫無新意,像《四月物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類青春校園或懷舊題材早已不新鮮,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都屬于這一類。不同的是,前者在時空跨度上更小、人物關系上更簡化,比如《四月物語》,作品中女主人公榆野卯月是唯一的主角,而她的暗戀對象也是到劇末才姍姍出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主角僅僅是男女主人公,且他們的情感一直處于曖昧不清的階段,在他們的情感線索(也是作品唯一的線索)上沒有橫生其他枝節(jié),其他的幾位同學只是起到陪襯作用??傊?,這些作品情節(jié)簡單到沒有任何理解障礙,青年觀眾只需跟著鏡頭靜靜地感受影片中彌漫著的飽滿情緒。

        第二,結構布局松散化。這類作品往往充斥著大量的與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無關的事件,這使得作品在整體上情節(jié)更為淡化,結構上則很松散。比如在《最遙遠的距離》中,小湯在街上漫無邊際地游走,阿才在橋邊無聊地擺著蛙泳姿勢健身,小云經常戴著一副大耳機一路走一路聽著小湯寄來的錄音帶;在《四月物語》中,影片大量的鏡頭是在敘述榆野卯月的大學生活,如與同學釣魚,騎著自行車悠轉在灑滿陽光的校園里,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上人兼職的書店里閑逛……這些事件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起不到什么作用,漏看一兩個也不會影響到對全劇的理解,但是若細細品味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浸透著人物的某種心緒,即可以看作是對個人心緒的細致描繪。這些飽含著人們心緒、情愫的事件使作品在整體上具有美感和詩意,因此,小清新文藝就如一篇漫不經心的散文或者一首散文詩,大量看似無關緊要的事件堆砌在一起使得作品的結構十分松散。

        四、“小清新”成為青春時尚的根源

        小清新文化為什么被不少青年所追捧?學界大多把原因歸為80后、90后一代生活壓力太大,又多為獨生子女,抗壓能力很差,所以他們會選擇逃避生活、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所以他們會喜歡一些溫暖的作品。這些觀點當然有道理,但若細細品味了大量小清新文本之后就會覺得太籠統(tǒng)也太流于淺表,即沒有緊扣住小清新文本的特點和新世紀的特色,比如說,80后、90后一代數(shù)量龐大,追捧小清新的主要是其中的哪些人,這個群體又有哪些特點?壓力大是沒錯,但是壓力大可以選擇很多方式減壓,為什么他們偏偏會選擇小清新這種風格的文藝形態(tài)來減壓,尤其是他們?yōu)槭裁磿貏e偏愛這種小哀小傷、小情小調?還有,小清新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淡,為什么年紀輕輕的他們會喜歡這些淡淡的東西?目前的觀點似乎都無法解釋。因此,深入分析小清新文化流行的根源,既有很大的空間也是很有價值的。

        (一)多重壓力下嬌寵一代的逃避

        小清新文化受到80后、90后中一部分人的追捧,和這個群體的特點有很大關系。它之所以會受歡迎,是這個群體在現(xiàn)實社會多重壓力之下逃避心態(tài)的反映。

        要確切地調查統(tǒng)計出清新粉的年齡、性別、職業(yè)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他們都是不均地分布在一些網(wǎng)絡社區(qū)里而不是集中于某些現(xiàn)實空間;但是,通過對清新粉相對集中的豆瓣網(wǎng)“小清新”小組、百度“小清新”吧等網(wǎng)絡社區(qū)中大量留言、跟貼的分析、推測,可以大致知道,清新粉的組成人員多是85后青年,也有一部分是90初,多為獨生子女,多受過良好的教育,多為在校大學生和離開學校不久的青年。清新粉男女皆有,以女性居多,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性格大多溫柔細膩,比較容易接受小清新;同時,清新粉中的男女以未婚者居多,因為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拖家?guī)Э诘囊鸦閶寢寱虚e心耐著性子去看沒有多少情節(jié)性可言的《四月物語》,會去聽陳綺貞純純的音樂,也很難想象背負著事業(yè)和家庭雙重壓力的已婚男人會醉心于《情書》《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淡淡純純的電影……

        總之,清新粉年齡不大,但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最早的兩批獨生子女,他們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

        首先,由于恰逢中國處在社會轉型期,故他們承受的壓力很大,就已經走入社會的青年人而言,有初入職場面臨的工作壓力、物化時代的戀愛壓力、高房價的壓力等。這里只談談在校的較年輕的清新粉面臨的巨大壓力。在校的學生可能會面臨學業(yè)、家庭經濟、同學間相處等壓力,但是他們面臨的共同的、也是最大的無疑是就業(yè)壓力。中國高校從1999年開始的持續(xù)擴招造成了大學畢業(yè)生數(shù)量激增且遠超過了社會需求;另一方面,受傳統(tǒng)擇業(yè)觀的影響,就業(yè)期望值偏高。很多大學生依然將“體制內”工作視為首選的求穩(wěn)心態(tài)與體制內崗位需求少形成嚴重錯位。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上千人競爭一個基層公務員崗位就是典型。嚴酷的事實前,不少人“求穩(wěn)”的希望化作泡影。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使得他們還沒有走出校門就倍感壓力。正像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李云雷教授曾談到的:“目前整個大學校園空間也是越來越緊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大學的時候,起碼有相對自由的空間,可以讓你跟同學有相對平等的交往,可以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著急考慮就業(yè)這么緊迫的問題,可是現(xiàn)在這樣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了?!盵6]

        這個群體的另一個特殊性是,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心理上一般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從小就習慣了孤獨,因為他們一出生就孤單,一出生就只能將玩具當成兄弟這個群體的孤獨感的形成還有一個原因需要提及,即2000年前后互聯(lián)網(wǎng)在青年中的普及。2000年前后,85后和90初的大約年齡為15~10歲,這個時期正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沉迷于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無疑使他們本來就孤獨的性格更為孤獨,故85后和90初又被稱為“網(wǎng)絡一代”。。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群體比之他們的父輩,又是不擅長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一代。二是在心理上具有明顯的“嬌寵”特點。中國的父母出于對獨生子女的極度呵護,大多承擔著生活保姆和精神保姆的雙重角色,并且還習慣于叮囑并要求學校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也充當雙重保姆的角色,與孩子保持類似于親子的關系,盡可能地滿足他們情緒上的種種需求。這樣的培育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獨生子女的“嬌寵”心理非常普遍,即對父母、老師的心理依賴感極強,不敢獨立面對和承擔責任。進入大學以后,他們一方面面臨著父母、老師雙重角色的淡化,另一方面其需要承擔的壓力比中學時代巨大而復雜得多。早就習慣了依賴而沒有勇氣去承擔,早就習慣了孤獨而不善于與人交際的他們選擇“小清新”或許是必然的——按照日本精神分析學家土居健郎的研究,“如果人在精神上、心理上沒有能真正完成一個‘離母的過程,從而具備情緒獨立的能力,那么他在情緒上的依存欲求,就可能不斷地從母親那兒擴展到其他的對象那兒”[7] 。這就是說,小清新是心理上尚未完全獨立成熟的青年人滿足情緒上的依存欲求的一個對象,通過這個對象,他們的情緒可以獲得共鳴、宣泄和撫慰。學者行超曾說:“與其說(喜歡小清新的青年人)是物質社會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勝利者,不如說他們是在現(xiàn)實壓力面前無所適從的‘精神逃兵?!盵3] 把清新粉們視為精神逃兵未嘗不可,思想基本成熟、有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青年人即便面對多重壓力一般也是不會去追捧小清新的。安妮寶貝的小說和巖井俊二的電影中那些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精神逃遁者正是清新粉的化身;《四月物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充滿懷舊色彩的純真情愫讓他們仿佛回到了簡單的童年時光,好輕松好美;陳綺貞、蘇打綠、張懸、王若琳的歌聲平緩溫柔,宛如母親溫暖的手撫摸在他們的額頭上,他們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遭遇的創(chuàng)傷可以在歌聲中被撫平、被治愈(在日本,小清新風格的文藝作品也被稱為“治愈系”,就在于它們可以安慰心靈、撫平創(chuàng)傷)??傊∏逍聦τ谶€在大學校園之中或者剛出校門涉世不深的青年人而言,就如他們最喜歡的玩偶機器貓叮當,可以陪你哭陪你笑,也可以說是一個精神的巢,累了倦了可以在這個巢里躺一躺、靠一靠。

        (二)世俗心態(tài)與平淡心態(tài)的媾和

        如上所述,對清新粉這一群體在成長環(huán)境和發(fā)展環(huán)境上的特殊性進行剖析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他們?yōu)槭裁磿放跣∏逍隆5?,小清新文藝傳達的不是一般文藝作品的精神和情緒,而是側重于個人細微的情緒變化,且整體風格上很淡,僅有上述論述還無法解釋他們?yōu)槭裁磿貏e偏愛這些。故以下再做剖析。

        清新粉會迷戀于細膩的情緒、淡淡的風格首先是新世紀時代心態(tài)的反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從過去的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人慢慢從狂飆突進式激情燃燒的歲月里走了出來而越來越沉迷于安穩(wěn)、平靜、波瀾不驚的世俗化生活;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淡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規(guī)避宏大敘事、主流說教而熱衷于鉆進自己的小世界和小幸福之中。這種勢頭在邁入新世紀之后愈發(fā)明顯,這不僅是現(xiàn)代化進程的必然(在某種意義上,現(xiàn)代化進程就是世俗化進程),也與消費時代的全面到來有很大關系。消費社會的突出特點是物的極大膨脹,這使得中國人更加沉迷于物的狂熱之中,并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的追求越來越精致和細膩。充斥屏幕的教你怎么吃健康,怎么自己做出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怎么解決一個個生活中的小煩惱的養(yǎng)生類、生活家居類節(jié)目,既是大眾對私人化經驗迷戀的表征,又進一步推動了大眾沉溺于個人化的小生活、對宏大敘事持淡漠態(tài)度的細與淡心態(tài)的發(fā)展。

        經過這樣的時代心態(tài)熏陶的青年一代喜歡上風格淺淡、好玩弄小情緒的小清新不足為奇了:小清新的整體風格都是淡淡的,只有情愫而談不上情感,激昂而濃烈的情感,像《喀秋莎》《國際歌》《三套車》等是清新粉的父輩們愛聽的音樂。張檸教授曾這樣闡述小清新的“細”:“只有細節(jié),沒有情節(jié);只有情愫,沒有情感;只有性情,沒有性格;只有碎片,沒有全景。也就是細節(jié)很迷人,情節(jié)走向不明朗,情愫很濃郁,情感狀態(tài)不明確。對于世界的認知,小清新只有碎片化的表達,無法形成全景意識,全景化是一種呈現(xiàn)世界的野心,碎片化是一種‘指小表愛的表達方式。所謂‘指小表愛就是把世界微縮化,變成一個小到可以掌握的東西,而不是變成歷史的、宏大壯美的東西?!盵8]這一評價能否囊括所有的小清新文本姑且不論,但“碎片化”“微縮化”讓筆者聯(lián)想到微博 “碎片化”“微縮化”是微博的主要特征;同時,不少學者也認為微博、微信等大量微產品的流行也讓青年人的思維變得更為碎片化,所以“碎片化”一詞常與微博聯(lián)系在一起。。 2010年被稱為中國的微博元年,截至2013年,僅新浪微博的個人用戶就已達3億,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年人。一種文化能大面積流行一定是因為其契合了時代的某種心態(tài)——140字限制、將所有事件都以碎片化方式傳播的微博能受到青年的熱捧無疑是迷戀小與細的時代心態(tài)的折射;小清新比微博流行早,但追捧人數(shù)不及它,若從今天的微博去反觀之前大受青年人歡迎的小清新,就更容易理解它與時代心態(tài)的關系,順著這條線索,也可以依稀看到崇尚細而淡的時代心態(tài)是怎樣從局部到大面積的對青年人心態(tài)進行滲透和影響的。

        當下不少青年人喜歡淡淡風格的小清新除了與時代心態(tài)有關之外,還與個人心態(tài)有關,即人在多重壓力之下渴望回歸平淡的心態(tài)。2008年3月左右,在網(wǎng)絡上瘋傳的一組真實報道《我們無力思考未來——80后訪談錄》可管中窺豹2008年3月,《記者觀察·民聲》雜志第四期以《80后,市場經濟下的蛋》為總題,刊登了七篇比較有代表性的關于“80后”“京漂族”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狀況的真實報道。 隨后,網(wǎng)絡上以《我們無力思考未來——80后訪談錄》為題予以轉載,這組報道在網(wǎng)上被瘋傳,引起了強烈共鳴。 。它以80后、京漂族為訪談對象,前六篇通過從衣、食、住、行、工作、情感等多個角度大致勾勒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和思想觀念,使我們對這一代人的壓力和焦灼心態(tài)有了更多的感性體會,最后一篇題為《平平淡淡才是真》,似乎可以看作是對前六篇中所述壓力的大反思,說的是一個叫劉元的北漂女大學生最后乖乖地進了北京的一家小醫(yī)院做收費員,怡然自得地過著壓力很小的平淡生活。報道中評價道:“她并不向往那種所謂鮮衣怒馬的生活。憤世嫉俗不屬于她,激情澎湃好像也不屬于她?!笨赡軌焊鶅壕筒辉敢馊ソ邮苌鐣邏旱目简?,也可能是受挫之后的逃避,總之,該報道能夠引起強烈反響說明劉元的選擇和心態(tài)在當下青年中很有代表性,比之瓊瑤式轟轟烈烈的重口味,小清新顯然更能迎合這種心態(tài)。

        五、小 結

        綜上所述,當代青年追捧小清新的根源是呈綜合性的,即是這個群體的特點與時代心態(tài)、個人心態(tài)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正是因為它的流行是特定時代和特定心態(tài)的反映,所以也會隨著它賴以存在的土壤的消失而退出歷史舞臺,比如清新粉終究會長大、會結婚成家、會成熟獨立,心態(tài)變了,對小清新也就喪失熱情了;而清新粉的弟弟妹妹們即95后們,他們出生和成長于城鎮(zhèn)化生活最幸福的時代,心態(tài)自然比80后90初們樂觀、坦然,所以,對帶上悲觀和憂郁色彩的小清新未必有興趣。因此,今天的清新粉可能會后繼無人。即便如此,小清新的流行也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從現(xiàn)實的角度,它緩解了青年人的精神壓力,“當被生活折騰得昏頭漲腦時、當你感覺極端孤獨寂寞時、當沒有向誰傾訴的欲望時……讀一本能帶領自己逃離的書、看一部能讓自己忘掉一切的電影,所以,(像清新粉那樣)活得有情懷不是一件壞事”[5] ;從審美的角度,它自然清新唯美溫暖的品格對當下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沖擊下的色情、暴力等重口味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畢竟,如果這個社會只有物欲和功利,而沒有人單純地去傳遞一些唯美、清新的美好情懷,這個世界將更加了無生趣。所以,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把清新粉的愛好批判為多么自命清高或者矯情做作,或者一味地指責他們不問世事、抑郁消沉,其實,他們的心態(tài)沒有那么糟,就是想小憩一下而已。不是每個青年人都喜歡小清新,但這一充滿著個性化色彩的新事物值得這個多元化社會的尊重。

        參考文獻:

        [1] 郭敬明.守歲白駒[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220-221.

        [2] 安妮寶貝.安妮寶貝精品集[M].??冢耗虾3霭婀?,2004:138.

        [3] 行超.“逃兵”主義的現(xiàn)實困境——小清新文化分析[J].南方文壇,2013(3):18.

        [4] 安東尼.橙: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Ⅱ[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137.

        [5] 安祖昕.文藝青年中的“小清新”形象[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0):97.

        [6] 李修建,劉悅笛,孟登迎.青年亞文化與當代社會思潮[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3(4):16.

        [7] 陳映芳.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168.

        [8] 張檸,霍艷.小清新的審美趣味和生活姿態(tài)[G]//陶東風,周憲.文化研究:第14輯·2013年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61.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r aesthetic culture, “small fresh” refers to those cultural phenomena with fresh, natural, gentle style, and quiet, silent overall atmosphere. “Small” is used to emphasize the modest and unconstrained little sorrow and minor sentiment. The protagonists in the small and fresh literature and art are mostly the real spiritual deserters, most of them with nostalgia. “Little fresh” fashion is the produ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ulture, and there is almost no similar styl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mainland China. At present, young peoples escapist, secular and plain mentality under multiple pressures is the root of its popularity. Its popularity relieves the mental stress of young people on the practical level. On the aesthetic level, its natural, fresh, aesthetic and warm character is a heavy blow to the serious taste of pornography and violence under the impact of materialism and consumerism. This new thing full of personalized color deserves the respect of this diverse society.

        Keywords:small and pure and fresh; nostalgia; feelings; root

        (編輯:李春英)

        猜你喜歡
        懷舊情愫根源
        寫意情愫繾綣心頭熾
        睿士(2021年3期)2021-03-24 10:01:28
        牡丹(2020年14期)2020-08-31 14:54:11
        一道電偏轉創(chuàng)新題的命題根源剖析
        我的硬筆書法”情愫“
        中國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3
        《樂觀者的女兒》中的象征意義
        青年時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0:50:19
        中國書吧設計的走向與思考
        中國市場(2016年40期)2016-11-28 04:56:29
        以《全城高考》為例淺談校園青春片的探索
        虛與實的倒影
        湊合是離婚的根源
        傳統(tǒng)媒體商業(yè)模式坍塌的根源
        聲屏世界(2015年4期)2015-02-28 15:19:33
        av在线免费观看大全| 国产亚洲av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经典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男性一插就想射是因为啥| 免费av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写真成人午夜亚洲美女|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亚洲中国美女精品久久久| 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 无码骚夜夜精品| 欧洲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av|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www| 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黄下载链接| 男人的天堂av一二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做爰高清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不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大白屁股流白浆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