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山縣良種棉保種場 于加景
七八月份正值棉花現(xiàn)蕾、結(jié)鈴盛期,處于生殖與營養(yǎng)生長并進階段,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促進棉花穩(wěn)長,減少蕾鈴脫落,提高棉花品質(zhì)和產(chǎn)量具有重要意義。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鉆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也取食嫩葉。該蟲是我國棉區(qū)蕾鈴期害蟲的優(yōu)勢種,危害十分猖獗。
防治技術(shù):①中耕滅蛹。麥收后及時中耕,滅茬破埂,破壞棉鈴蟲蛹室,壓低蟲源基數(shù)。②人工采卵滅蟲:及時摘除敗花,人工滅蟲,結(jié)合整枝打杈,進行人工采卵滅蟲并將殘枝敗葉帶出田外集中處理。③化學(xué)防治。一代棉鈴蟲絕大多數(shù)在麥田危害,危害期是小麥穗期,防治小麥病蟲時就可兼治。二代以后的棉鈴蟲防治藥劑可選擇28%甲氰·辛硫磷乳油1000 ~1500 倍液、20%氯氰·毒死蜱乳油800 ~1000倍液、綠亨25%丙溴·辛硫磷乳油1500 ~2000 倍液、522.5 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1000 ~1500 倍液、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6000 ~8000 倍液、5%阿維菌素乳油2000 ~3000 倍液、150 克/升茚蟲威懸浮劑每667 平方米5 ~10 克。在防治過程中交替輪換使用上述藥劑,可延緩抗藥性的產(chǎn)生,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棉蚜以刺吸式口器在棉葉背面和幼嫩部分吸食汁液,使棉葉畸形生長,向背面卷縮。伏蚜主要發(fā)生在7 月中旬到8 月,氣溫在17 ~28℃時大量繁殖,當氣溫大于30℃時,蟲口開始減退。棉蚜最適宜溫度為25℃,相對濕度為55%~85%,多雨氣候不利于蚜蟲發(fā)生,大雨對蚜蟲有明顯抑制作用,而時晴時雨、陰天、細雨對其發(fā)生有利。
防治技術(shù):防治藥劑可選用綠亨8%丁硫·啶蟲脒乳油500 倍液、200 克/ 升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 ~2000 倍液、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0 ~15000 倍液、20%啶蟲脒可溶粉劑5000 ~7500 倍液、26.5%敵畏·吡蟲啉乳油1000~1500倍液、醚菊酯1500 倍液噴霧。視蟲情每隔10 天左右噴藥一次,交替輪換使用上述藥劑,注意噴霧要均勻周到。
棉花枯、黃萎病是生產(chǎn)上危害極大具有毀滅性的病害,枯萎病在苗期和現(xiàn)蕾期前后常引起大量死苗,殘存的病株結(jié)鈴顯著減少,鈴重減輕,對產(chǎn)量影響很大。黃萎病病情發(fā)展比枯萎病緩慢,很少造成棉株立即枯死,但病株結(jié)鈴少,脫落率高,纖維差,對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很大。
防治技術(shù):可選擇綠亨3 號600 ~800 倍液灌根或噴霧,綠亨86.2%氧化亞銅800 ~1200 倍液灌根或噴霧,綠亨一號3000 ~5000倍液灌根;對棉花枯黃萎病防治,陰雨前施藥優(yōu)于雨后施藥,同時雨后一定要補施一遍。如果遇連陰雨天氣,并發(fā)現(xiàn)發(fā)病株,可用以上藥液灌根,每株0.25 ~0.5 千克,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非連陰雨天氣,對病株進行藥劑灌根,作用更明顯。
由于成蟲具有一定的遷飛性,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防治時要以棉尖為重點,從外圍向中心噴。
防治技術(shù):效果較好的藥劑及使用方法如下,28%甲氰·辛硫磷乳油1000 ~1500 倍液、20%氯氰·毒死蜱乳油800 ~1000 倍液、綠亨25%丙溴·辛硫磷乳油1500 ~2000倍液、522.5 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1000 ~1500 倍液、480 克/升毒死蜱乳油600~1000倍液、2%阿維·高氯氟微乳劑1000 ~1500 倍液噴霧防治。注意交替輪換使用上述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