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華
(嘉興市秀洲區(qū)新塍醫(yī)院 浙江 嘉興 314015)
慢性淺表性胃炎在臨床中比較常見,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性病變的一類疾病[1]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屬慢性胃炎的一種。在中醫(yī)理論中屬“胃脘痛”“腹脹”“痞滿”范圍[2]。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慢性淺表性胃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存在較高的復發(fā)率。對此,本文特此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中醫(yī)治療?,F(xiàn)在做如下報道;
本文收治的觀察對象為8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收治時間為2017年6月-2018年6月,利用電腦隨機的方式進行分組,包括常規(guī)組;研究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2例,女性觀察對象18例,年齡20~75歲,平均(39.3±6.7),病程1~35年,平均(10±0.9)年。常規(guī)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3例,女性觀察對象17例,年齡19.5~74,平均(39.1±7.0)歲,病程0.9~34.5年,平均(9.9±0.9)年。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常規(guī)組患者行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即階段性口服奧美拉唑,鋁碳酸鎂,莫沙比利,配合抗生素治療為幽門螺旋桿菌者,研究組患者行中藥百合烏藥湯配合左金丸加減治療,方組為:30g百合20g烏藥3g茱萸5g黃連,用清水煮成湯進行口服治療,每日3次,一個療程為一個月,總共治療2個療程,加減治療:疼痛較甚者加10g金鈴子散,10g青木香,10g徐長卿等,泛酸嚴重者加15g海螵蛸,10g浙貝,10g鍛瓦楞子,胃氣上逆,呃氣頻繁者加10g旋復花,3g沉香,10g代赭石,脘腹脹滿,暖腐吞酸者加10g谷麥芽,15g山楂,12g神曲,大便秘結(jié)者,宜加5g大黃,10g芒硝,若見濕熱積于胃而見脈滑數(shù)苔黃膩者,去上方吳茱萸之辛熱,加10g黃芩,若檢驗示HP為陽性患者,可加入20g蒲公英以抑殺幽門螺旋桿菌,抑制潰瘍,防止復發(fā)[3]。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等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體療效=(總例數(shù)-無效數(shù))/總例數(shù)×100%。其中(1)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退,胃鏡復查示胃黏膜無充血,水腫現(xiàn)象,黏膜見光滑柔軟,黏膜表面未見分泌物,色澤正常,胃擴張度好。HP(-)。(2)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胃鏡示胃黏膜充血,水腫癥狀減輕,黏膜光滑柔軟,表面見少許分泌物,色澤好轉(zhuǎn),胃擴張度有所好轉(zhuǎn)。HP感染減輕。(3)無效:臨床癥狀,胃鏡檢查,及HP檢查較治療前比較任何好轉(zhuǎn),或呈嚴重化趨勢。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體療效90.0%,常規(guī)組總體療效75.0%,組間差異尚不顯著(P>0.05),見表。
表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中醫(yī)“胃痛、腹脹、痞滿”范圍,其病因較為復雜,其病位多以足陽明胃為病之本,而肺金盜母氣,肝氣自甚,木折脾胃土氣為發(fā)病之標。即脾胃為本,肝肺為標。病機多是脾胃素虛,內(nèi)外之邪乘而襲之,使脾之清陽不升,胃之濁陰不降所致。各種因素往往相互關(guān)系,始以實邪為主,外感六淫,情志郁結(jié),或因食,氣,痰,濕,熱所致,久病則以虛為主,或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病因雖有種種不同,但其共同之處,即所謂“不通則痛”?;驗楦挝覆缓?,或為濕熱中阻,或因脾胃虛弱,或因胃絡瘀阻,而肝胃不和和濕熱中阻是本病臨床上的常見證型,其多見胃脘脹痛,曖氣返酸,口干苦而膩,多因情志不舒或飲食不節(jié)所至,并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故治以理氣和胃,清肝泄熱為主。方中百合甘潤兼清熱養(yǎng)胃,烏藥辛溫行氣止痛,兩藥相配,一涼一溫,柔中有剛,潤而不滯,行氣而和胃,并用左金丸辛開苦降,有清肝熱制胃酸的功效。兩方合用,共湊理氣和胃,清肝泄熱的功效。
本研究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進行了觀察分析,予以中藥百合烏藥湯配合左金丸加減進行治療后的研究組總體療效達到了90.0%,顯著高于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常規(guī)組總體療效75.0%,組間差異尚不顯著(P>0.05)。表明中藥百合烏藥湯配合左金丸加減可能對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有效,需擴大樣本量,繼續(xù)觀察。
綜上,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建議臨床首選百合烏藥湯配合左金丸加減,療效切確,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