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霓 林雙宏(通訊作者)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湖北省中山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33)
無痛分娩為現(xiàn)階段臨床產科新型分娩手段,除可為母嬰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外,還可促使產婦分娩疼痛緩解,降低子宮胎盤血流量,提高自然分娩率。責任助產為由專職助產士為孕婦提供分娩期間的全面照護,以增強分娩質量;整體護理干預為新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旨在保障護理的連續(xù)性和全面性[1-2]。本次研究針對所選病例,重視責任助產聯(lián)合整體護理干預方案的實施,在改善妊娠結局方面價值顯著,結果如下。
選擇無痛分娩產婦100例,均為我院產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隨機分組,觀察組50例,年齡介于21~37歲之間,平均(26.9±3.8)歲;孕周介于36~41周,平均(37.2±2.5)周。對照組50例,年齡介于23~37歲之間,平均(26.4±3.7)歲;孕周介于37~40周,平均(37.5±2.4)周。組間自然信息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1)經評估具陰道分娩指征;(2)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經倫理學批準。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合并嚴重疾病者;(2)精神神經系統(tǒng)異常者。
對照組病例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即注意事項告知、安全防護等。觀察組采取責任助產聯(lián)合整體護理模式:設立責任助產士,為產婦提供全程一對一陪伴助產服務,并完善整體護理干預,包括:(1)心理疏導:責任助產士負責向產婦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并積極交流,掌握心理特征,個體化制定疏導方案;(2)健康宣教:通過圖文講解,使產婦知曉自然分娩優(yōu)勢,無痛分娩作用,以增強產婦配合依從;(3)產程干預:對產程進展密切觀察,了解膀胱排空情況,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并采取少量多次進食方案。產婦入分娩室后,通過肢體活動,如撫肩、握手等,以使產婦情緒放松,保證產程順利進行。娩出胎兒后,對產婦的努力提出表揚,并分享喜悅心理,以增強產婦心理舒適度;(4)產后干預:產后24h陰道出血加強觀察,并了解會陰傷口、子宮收縮情況,掌握生命體征,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并向醫(yī)生報告。
(1)分娩情況:對比兩組總產程用時、疼痛程度、平均出血量。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以0~10分為評分范圍,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輕。(2)對比產后情況,包括自然分娩率、新生兒窒息率。
觀察組總產程用時、疼痛評分、平均出血量經計算和評估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分娩情況對比(±s)
注:觀察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總產程用時(h)疼痛評分(分)平均出血量(ml)觀察組506.2±2.1*3.2±2.1206.7±24.9對照組508.4±4.97.6±1.8258.4±35.7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情況對比[n(%)]
重視在無痛分娩過程中,采用責任助產聯(lián)合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可為產婦提供持續(xù)性心理支持,緩解負面情緒,可增強產婦配合依從,促進自然分娩[3]。此外,通過產程干預,可確保產程順利進行,并利于縮短產程;行產后干預,可保障臨床安全,規(guī)避產科不良事件[4]。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總產程用時、疼痛評分、平均出血量經計算和評估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針對臨床收治的無痛分娩產婦,責任助產聯(lián)合整體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可縮短產程,降低疼痛程度,減少產時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規(guī)避新生兒窒息事件,具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