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華 夏濤 李威 楊顥 羅運生 甘濤 王力
(柳州市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一病區(qū) 廣西 柳州 545000)
右半結腸癌是惡性腫瘤之一,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其有效治療,十分必要。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是治療右半結腸癌的主要方法,其主要可包括腹腔鏡下手術治療、開放手術治療等,雖然開放手術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是其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其術后康復[1-2]。腹腔鏡輔助下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其在右半結腸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在不斷的提高。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右半結腸癌患者,探究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右半結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1歲~75歲,平均年齡(50.12±6.18)歲,TMNⅠ期4例,Ⅱ期20例,Ⅲ期26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30歲~73歲,平均年齡(51.20±3.79)歲,TMN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2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行腹腔鏡輔助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治療,麻醉后,于臍下作操作孔,建立人工氣腹,作輔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鏡及相關的操作器械,探查腹腔。中間入路,將回結腸血管蒂提起,血管蒂下褶皺處將系膜剪開,充分暴露回結腸動靜脈,分離胃結腸韌帶,暴露胃網膜右動脈,在根部離斷,加強胃竇以及十二指腸的保護,對右半結腸完整的分離。解除氣腹,在臍上作小切口,離斷橫結腸和小腸,于直視下予吻合器行回腸~橫結腸端側吻合和加固,止血。
對照組行開放手術治療。
對兩組手術出血量、手術用時、淋巴結清掃數、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年內復發(fā)轉移率進行觀察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用時、淋巴結清掃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n手術出血量(ml)手術用時(min)淋巴結清掃數(枚)肛門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實驗組5069.78±15.12199.69±24.1022.60±7.2049.52±5.457.30±1.47對照組50133.55±31.20189.71±29.6323.82±7.4360.36±7.1111.96±2.37 t 13.0061.8480.8348.55611.815 P 0.0000.0670.4060.0000.000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年內復發(fā)轉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年內復發(fā)轉移率比較[n(%)]
右半結腸癌是患者受到多種疾病影響所出現的一種胃腸道惡性腫瘤,其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手術的方法為患者實施治療,但是不同的手術方法,其療效以及安全性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開放手術的應用,雖然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創(chuàng)傷較大,會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且其難以對第四組淋巴結清掃[4]。右半結腸及周圍臨近組織的解剖結構復雜,使得手術的難度相對較大。腹腔鏡輔助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其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腹腔鏡本身具有放大作用,可以使術野清晰,具有安全性高、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可更好清除淋巴結,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程度,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5-6]。本結果顯示,兩組手術用時、淋巴結清掃數、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年內復發(fā)轉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可減輕患者的創(chuàng)傷,縮短康復時間,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