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莉 辛軍善 徐新松
【摘 要】目的:探析益氣通絡丸對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缺血性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2組,就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n=113)與采用益氣通絡丸治療(觀察組,n=113)臨床療效展開對比。結果: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上,治療前,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經(jīng)評估為92.04%,與對照組的71.68%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益氣通絡丸可明顯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增強臨床療效,具有研究意義。
【關鍵詞】益氣通絡丸;缺血性中風;療效
【中圖分類號】R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缺血性腦中風屬于一種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中醫(yī)在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上歷史悠久,且療效確切,本次研究針對臨床所選病例,采用益氣通絡丸治療,效果明顯,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26例缺血性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2組。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診斷、頭顱CT檢查確診為缺血性中風,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有精神疾病者,心肝腎功能異常者,對本次研究有禁忌癥者。對照組113例患者,其中男68例,女45例,年齡50-81歲,平均(63.7±9.4)歲,病程8-15天,平均(7.8±3.5)天;觀察組113例患者,其中男65例,女48例,年齡52-79歲,平均(64.5±10.2)歲,病程7-15天,平均(7.6±3.9)天。組間自然信息具均衡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擴張血管、保護腦神經(jīng)、抗血小板凝聚、糾正水電解質平衡、降低顱壓治療,同時根據(jù)并發(fā)癥進行降壓、降脂、降糖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益氣通絡丸治療,規(guī)格為45g/瓶。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5g。益氣通絡丸處方:黃芪600g、白術100g、防風100g、當歸100g、川芎100g、九地150g、白芍150g、石菖蒲150g、遠志150g、葛根200g、地龍200g、杜仲150g、寄生150g、木香50g、砂仁100g、郁金100g、茯苓150g、三七50g、桃仁100g,以上藥物為一料藥量,共為水丸后裝瓶服用。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變化情況;(2)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1.4 療效標準 依據(j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下降幅度評定本次療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下降幅度超過50%,可判定為“顯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下降幅度在20%-50%之間,可判定為“有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下降幅度少于20%,可判定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數(shù)據(jù)均在SPSS22.0軟件中精準輸入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由(%)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由()表示,t值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缺血性中風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上,治療前,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缺血性中風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經(jīng)評估為92.04%,與對照組的71.68%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中醫(yī)學將缺血性腦中風歸屬為“卒中”的范疇,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風邪侵入腦部,使腦部經(jīng)絡阻滯,血瘀阻塞血液循環(huán)所造成[2],有“內虛邪中”之說,治宜扶正固本、祛瘀散結、活血通絡[3]。益氣通絡丸由黃芪、地龍、當歸、白芍等19種藥物組成,方中重用黃芪取益氣扶正,氣旺血行之義;三七、桃仁、地龍、石菖蒲、遠志、茯苓有祛瘀活血、通絡開竅、安神定志的作用;當歸、白芍、川芎、九地可養(yǎng)血活血、調和氣血;葛根可起到引藥上行,直達病所之功;防風、白術有助黃芪扶正固本的作用;杜仲、寄生則可補腎氣強壯筋骨;木香、郁金、砂仁可行氣和胃,寓消于補,起到理氣活血的作用。諸藥聯(lián)合使用,共起益氣活血、祛瘀通絡、扶正固本之效[4]。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對于機體的抗氧化功能有良好的增強作用,可降低神經(jīng)細胞缺氧造成的損傷,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抗自由基損害;當歸、桃仁、三七可以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川芎、地龍、葛根對于恢復患者腦組織正常供血,加強腦組織修復及營養(yǎng)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況,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益氣通絡丸可明顯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增強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劉月秋,劉輝,杜衛(wèi).益氣活血通絡湯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01):42-44+48.
佟彤.自擬益氣活血通絡湯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及安全性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6):184-185.
周少澎.益氣活血通絡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9):67-69.
鄧丹,鄧麗娜,王鐵燕,等.自擬益氣活血通絡湯治療缺血性腦中風臨床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8,16(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