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
摘要:意識焦點就像一把手電筒,不停地在我們的內部世界中游走,將我們表達所需要的音響形式與概念同時照亮,使二者產生關聯(lián)。意識焦點存在于言語交際表達雙方的大腦中,意識焦點會影響言語交際的表達效果,意識焦點能夠讓表達方能夠順利表達出自己想要的表達內容,但是在言語交際的另一方即接收方可以很好的明白表達者的表達意圖,即理解;也可以絲毫不明白表達方的表達意圖,即誤解;也存在介于理解與誤解之間需要刺激與多次使用才可以理解表達者的表達意圖的情況。本文主要通過意識焦點決定言語交際表達雙方的表達內容出發(fā),探究意識焦點對言語交際表達效果有何影響。
關鍵詞:意識焦點;言語交際;大腦;表達效果
意識焦點好比一把手電筒,將在我們的內部世界中以折疊狀態(tài)儲存的意識內容照亮后展開來滿足我們的表達需求,因此意識焦點在言語交際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會影響言語交際雙方的表達內容,還會影響表達效果。
一、相關概念
(一)外部世界與內部世界
籠統(tǒng)來說,外部世界是客觀世界,內部世界是人的主觀世界。這兩個內涵一直是哲學家們思考的問題,哲學家們自己所認為自己思考的客觀世界就是真正客觀的嗎?客觀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我們所謂思考的客觀世界世界只不過是由各種感覺器官將外部世界移入人的大腦中經過處理和加工的內部世界,因此,客觀世界在大腦中并不客觀,至少沒有我們天天掛在嘴邊的那么客觀。哲學家們思考的客觀世界無論自己認為多么客觀,但是總是避免不了會帶有一些主觀的成分。既然在大腦中的外部世界并不客觀,那么移入我們大腦中的外部世界和真正存在的外部世界是一模一樣,完全復制的嗎?我們只能說移入我們頭腦中的外部世界和客觀存在的外部世界只能無限相近,但是不能做到完全相同。這是因為我們的感覺器官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們在感知外部世界的時候,主要有五種感覺器官在起作用,即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與視覺,這五種有限的感覺器官在將外部世界移入人腦之后,已經與客觀的外部世界有所不同?!皬哪撤N意義上說,人所認識到的世界就是人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所營造的存在于自己頭腦中同時也只為自己所擁有的內部世界?!盵1]因此,進入人腦后的外部世界首先具有拼合性的特征,即我們利用這五種感覺器官感知到的外部世界是拼合起來的。比如我們可以在眾多水果中可以準確快速地找到橙子,這是因為在我們第一次見橙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將橙子的一些特征與cheng zi聯(lián)系在了一起,即我們看到橙子的顏色是橘色,摸到的橙子的外表也并不光滑,同時橙子有自己獨特的味道。然后我認為進入人腦中的外部世界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特征,即具有人的主觀側重性。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幾個人在同時觀察一個小女孩時,這幾個人腦子里的小女孩形象是大體相似的,但是在細節(jié)方面,每個人的描述卻有可能不同,有人可能關注小女孩臉上的某個部位是否有痣,而有人可能關注小女孩的其他細節(jié)部位,因此,給每個觀察者一張紙讓他們畫出小女孩的樣子,畫出來的小女孩形象都會不一樣,這和觀察者的主觀側重有關。雖然觀察者把小女孩的形象經過自己的感覺器官移入到了人的大腦中,但是人的大腦在處理與加工信息的時候會根據觀察者的一些習慣等主觀因素的影響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所以處理與加工后的內容結果便會不同。這就是可以解釋為什么對同一部文學作品的解讀會有所不同。
(二)意識焦點
如果說大腦是一個黑箱裝置的話,那么意識焦點就相當于一個手電筒,意識焦點不停地在我們大腦中游走。雖然人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儲存的大腦里的東西的量有限卻又出乎人們的想象。那么這些東西之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儲存在人的大腦中呢?它們在大腦處于折疊狀態(tài),當意識焦點照亮一部分意識內容的時候,它們便瞬間展開;當意識焦點這簇光束離開這部分意識內容時,它們又會恢復折疊的狀態(tài)。
那么意識焦點是如何在大腦中游走的呢?主要有三種方式,首先是外部世界的牽引。當我們看到外部世界的時候,意識焦點會照亮我們大腦中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東西。比如當人們看到牡丹的時候,意識焦點會先將大腦中關于牡丹的形象和讀音照亮,接著可能照亮與牡丹有關的古詩詞、歌曲等等。其次是內部世界的思考。如果我們想吃蘋果,那么意識焦點會照亮我們腦海中關于蘋果的氣味、顏色等部分意識內容,然后指導我們在眾多水果中分辨出“蘋果”。最后,意識焦點有時會在我們大腦中做布朗運動,即意識焦點這束光沒有目的地在大腦中“漫游”,任意照亮我們的意識內容,有時類似于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流”,即人的意識內容是流動的,是不斷變化的,這個時候,意識焦點不停地從一部分意識內容游走到另一部分意識內容,不受拘束。
二、人的大腦是言語交際表達的重要場所
(一)意識焦點在語言音義結合中的作用
意識焦點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將外部世界的不相關聯(lián)的兩個事物在內部世界中變成有關聯(lián)的兩個事物。那么意識焦點是如何把無關之關變?yōu)橛嘘P之關的呢?當意識焦點同時照亮大腦中的兩個或者幾個沒有關聯(lián)的事物時,這兩個或幾個事物就會變成有關之關。比如敲碗的聲音和吃飯這二者本身沒有什么必然的關聯(lián)性,但是在第一次同時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只是先把這二者儲存起來,在大腦中也沒有建立聯(lián)系,如果長時間的一直重復這兩個動作,那么最終我們的內部世界會把這二者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當意識焦點同時將這二者照亮的時候,我們便知道敲碗就意味著要吃飯。
在語言的音義結合的過程中,意識焦點的作用也是如此。當人們第一次見到蘋果的時候,有一個人發(fā)出“ping guo”這個音,然后這在語言社團中的所有人聽到之后將蘋果這個實物與“ping guo”一起印入人的內部世界,在剛開始由于只聽過一個人單獨使用,這二者在我們的內部世界中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是經過一個語言社團的人長時間地使用,蘋果便與“ping guo”聯(lián)系在了一起,當意識焦點同時照亮這二者的時候,人們在看到蘋果時便會發(fā)出“ping guo”這個音來。因此,意識焦點對言語表達有著重要作用。
(二)意識焦點的運動決定言語表達
一個完整的言語交際活動一定是由言語交際雙方、表達內容這三部分組成的。那么意識焦點的作用是如何體現(xiàn)在這一完整的過程中呢?在言語交際中,意識焦點在言語交際雙方的大腦中不停地游走,決定我們的表達內容,決定我們要說什么以及如何去說。
語言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聯(lián)結的是它的概念和音響形象。意識焦點的作用就是在我們編碼和解碼過程中同時將我們頭腦中關于我們的表達內容的概念和音響形象聯(lián)結起來,這時便需要意識焦點發(fā)揮重要作用。就我們的言語交際活動來說,當說話的一方即表達方想要表達自身意圖的時候,他首先會進行一個編碼的過程,他的意識焦點首先會照亮他大腦中與他表達內容相關的概念,再照亮與此概念有關的音響形象,在內部世界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然后通過發(fā)音器官發(fā)出聲波,再通過空氣傳播將此聲波傳遞給言語交際的另一方即接收方。這時在接收方的大腦中會有一個語言解碼的過程,和表達方的編碼過程恰恰相反。接收方首先會用意識焦點照亮大腦中的音響形象,然后再照亮與之相關的概念,這樣在接收方的內部世界中將音響形象與概念又一次聯(lián)結起來,使接收方理解表達方的意思,進而進行新一輪言語交際然后不斷循環(huán)。
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意識焦點具有選擇性。這里的選擇性是指意識焦點會根據不同的場合決定我們要如何表達。隨著年齡的增大,閱歷、知識、經驗等各個方面的豐富,人們的詞匯量是不斷增加的。我們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形容一個人沒有任何生命特征經常用“死”來表達,但是后來年齡漸長,表達人死去的詞語我們在大腦中已經存儲很多了,我們如果要想表達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已經死去的時候,這時意識焦點會照亮在我們內部世界眾多表達“死”的意味的詞語,之后在其中進行選擇,最終會選擇用“去世”來表達。這一點在古代漢語方面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比如天子之死常用“駕崩”、“殂落”等,佛道徒之死用“羽化”、“登仙”等,未成年人之死用“夭折”、“早夭”等,美人之死用“紅顏薄命”、“香消玉損”等,對于不同的人之死有不同的表述,這些都存儲在我們大腦中,是意識焦點根據不同的場合照亮并選擇我們所需要的詞,使表達得體,讓言語交際得以順利進行。
三、意識焦點對言語交際表達效果的影響
(一)言語交際順利表達的前提條件
首先,在一個完整的言語交際過程中,表達方和接收方都處在同一個語言社團之中。處在同一個語言社團中的人們,運用的是同一種語言,意識焦點游走的方向大致相同,并且通過自己的感官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大體相同。如果不是同一社團的人相互溝通,會出現(xiàn)聽不懂的情況,這樣會使言語交際不能順利進行。比如一個聽不懂韓語的中國人聽到“???????”時,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你好”的意思,他可以在剛開始聽到“???????”時,把讀音存在自己的大腦中,但是他的意識焦點卻永遠不會照亮這個語音所對應的內容概念。因此,言語交際的表達雙方處于同一個語言社團是保證言語交際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其次,我們表達出來的內容是我們顯意識中能夠被表達的同時是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我們的意識內容可以被分為顯意識與潛意識,顯意識內容是可以被我們察覺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使用的,潛意識內容索然也存在于我們的內部世界,但是由于時間短、使用頻率低等因素會導致人們不易察覺。在顯意識內容中,有能被表達的意識內容與不能表達的意識內容之分。比如:當我想向對方表達“酸牛奶”的“酸”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味道時,這種味道雖然已經存儲在我們的內部世界當中且也能被我們的意識焦點照亮,但是卻不能用語言具體詳細的表達出來,在我們的腦海中永遠不會有一個合適的詞來描述這種“酸”的味道,比起搜腸刮肚地找合適的表達詞,讓對方嘗一口酸奶則更容易達到自己的表達目的。因此,酸牛奶的“酸”的味道則是在我們的顯意識中不能被表達的意識內容。最后,顯意識中能夠被表達的意識內容又可以分為想表達與不能表達的意識內容之分。因為我們在進行言語交際的時候,表達內容是有選擇性的,表達者本身也有一部分不想讓其他人知道的秘密,這一部分內容是不會存在于言語交際中的。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表達雙方的意識焦點的游走是有范圍的。
(二)意識焦點對言語交際表達效果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明確語音在起于嘴止于耳這一階段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一點可能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當大家聽到別人說“mu dan”時,確實能夠立刻別人說的是“牡丹”,為什么說“mu dan”在空氣中傳播時沒有任何意義呢?無論我們心中有多少疑問,但是事實卻是如此。語音在起于嘴止于耳這一過程只是單純的一段音波形式,但是并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語音形式進入到表達雙方的內部世界中,意識焦點照亮與語音形式相關的意義概念時,這段語音才會被賦予意義,即只有語音形式在人的大腦中通過意識焦點與相應的意義內容聯(lián)系起來時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在這里我們將意識焦點對言語交際表達效果的影響我們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首先是理解,接收者可以明確理解表達者的表達目的。在表達者的內部世界中,意識焦點同時照亮要表達的音響形式和概念,再由表達方的口中發(fā)出,然后語音在空氣中傳播,通過人耳進入接收方的內部世界,接收方的意識焦點根據音響形象瞬間照亮意義概念,這時便會明白表達者的意思。但是接收者所明白的表達內容與表達者所明白的表達內容不是相同的,而是無限逼近于相同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同一個外部世界,進入人的內部世界之后,每個人所認識的外部世界是相似的,無限逼近于真實的外部世界,但永遠不會相同。如果想要得到一模一樣的外部世界的印象,那么自己就要用別人的大腦進行思考并將外部世界進行內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拔业木褪俏业?,不能成為你的,同理,你的就是你的,亦不能成為我的?!盵2]同樣地,人們對每個事物的認知都是靠自已的感官進入內部世界的,我們的感官是相似的,因此,進入我們內部世界的事物形象是相似的。所以我們可以這么說,同一個事物在言語交際的表達雙方的內部世界中所存儲的相關信息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當言語交際雙方進行表達的時候,雙方的意識焦點都同時照亮自己內部世界中關于此事物的相關信息,但只能做到相似罷了。
其次是誤解,接收者不能明確表達者的表達目的,導致第一次言語交際失敗。當接收者聽到了表達者發(fā)出的聲音時,接收者的意識焦點沒有照亮與此語音相對應的意義概念,而是照亮了與表達者想要表達的無關的內容。這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主要通過諧音現(xiàn)象造成的誤解。比如甲對乙說:“你真是一位千斤小姐。”乙回答說:“謝謝你的贊美?!憋@然乙并沒有理解甲的意思,把甲說的“千斤小姐”理解成了“千金小姐”?!扒Ы鹦〗恪痹瓉碇恢肝椿榈拇蠹议|秀,“金”與“斤”的讀音完全相同,因此會讓人容易產生誤解,“千斤小姐”則是一種表達女生太重的委婉說法。
最后是介于理解與誤解之間的一種需要刺激及多次使用才能從不理解到理解表達者的表達意圖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中,接收方的意識焦點根據表達方的音響形象并不能在內部世界中照亮與之對應的意義概念。現(xiàn)代社會,網絡用語的使用成為時代潮流。如果我們對老年人說“藍瘦香菇”,老年人的意識焦點只能照亮“l(fā)an shou xiang gu”這個語音形式,但是并不能照亮與此相關的字以及表達含義,他們不能理解“藍瘦香菇”和“難受想哭”到底有怎么樣的關系,為什么“藍瘦香菇”這四個毫無聯(lián)系的字會用來表達“難受想哭”。如果我們給老年人進行解釋之后,老年人之后再聽到“l(fā)an shou xiang gu”的時候,意識焦點照亮這個語音形式的同時還會照亮“難受想哭”這個表達含義,經過老年人自己的多次使用,“藍瘦香菇”便可以正常地應用與言語交際中。
外部世界移入內部世界中,意識焦點可以是無關之關變?yōu)橛嘘P之關,因此就產生了音義結合體的語言。人們利用語言來達到言語交際的目的,意識焦點在這一過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它會影響表達雙方的語言編碼與解碼過程,也會影響表達雙方對表達內容的選擇,最后會影響言語交際的表達效果,可以是理解,可以是誤解,也可以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一種需要刺激和多次使用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張文元,韓寶育.語言與人的內部世界[J].廣西社會科學,2007(7):134-138
[2]韓寶育.關于人類語言表達的思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89-96
[3]韓寶育.論語言符號中能指與所指的結合[J].唐都學刊,2004(1):130-133
[4]索緒爾著,高明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商務印書館,1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