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悅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當前精神文明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自從明朝以來傳入中國,逐漸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并且發(fā)展出了中國油畫。油畫在中國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不斷地與中國化的元素相互結合,相互演變,并且發(fā)展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油畫。在這種繪畫元素的相互借鑒過程中,不僅僅保持了油畫原本的創(chuàng)作意義,同時還加入了不同的中國元素,讓中國油畫更加具有民族氣息。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中國油畫中中國畫元素的借鑒,進行簡要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中國油畫;中國畫元素;借鑒探析
油畫雖然是一種古老的外來藝術,啟發(fā)源于西方,但是隨著時間和文化的演變,經過了不同的幾代藝術家對油畫的逐漸融合,讓中國油畫逐漸具有民族特色以及民族特征。當前中國油畫有很多繪畫元素都是借鑒了中國畫這種繪畫元素的借鑒,讓中國油畫由被動變成主動,逐漸變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發(fā)展。中國油畫與中國畫的相互碰撞,不僅僅表現了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也表現了藝術所具有的包容性以及開放性,讓不同的繪畫元素相互融合,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繪畫意境和繪畫效果。
一、中國油畫借鑒中國畫元素的演變過程
(一)明清時期的被動借鑒階段
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國油畫借鑒中國畫中存在的不同元素,主要了解的就是中國油畫的演變過程。最早油畫是在明清時期被傳入中國,西方的傳教是為了更好的將西方文化傳入到中國,將具有西方文化代表的油畫基于當時的統治者,讓統治者提高對油畫的審美趣味,進而達到對中國民間油畫文化的推廣。然而為了讓油畫更好的傳入中國,并且讓中國民眾接受油畫這一新穎的繪畫方式,西方傳教者再將油畫傳入中國民間時,就將很多中國化的元素應用到油畫當中,但是這種中國油畫借鑒中國畫的元素,是一種被動借鑒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將中國畫的元素應用在油畫中,主要是利用宣紙與毛筆筆尖的觸感進行隨意發(fā)揮。這一階段油畫借鑒中國畫的基金效果,并沒有準確的表達中國的民族特點。和其他繪畫方式不同,中國化其本身具有著獨特的文化氣質,中國話多利用純凈的墨色與宣紙流暢的結合,利用不同的線條或者絹帛等等不同的布料,來表達中國畫所具有的獨特文化氣質。而油畫在與中國化元素進行結合是主要是利用中國畫所具有的形態(tài),進而來完成兩種不同繪畫方式的結合。但是在這一階段,由于油畫在借鑒中國畫元素是主要是由西方傳教士來完成這一階段的借鑒,進而導致很多中國畫元素并沒有被油畫有效地吸收,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傳教士并沒有真正的理解中國畫所含有的寓意,以及中國畫的精髓,這就導致中國畫與西方油畫在結合時出現了一定的畸形。在這一階段中,油畫與中國畫的結合元素主要能夠表現為郎世寧的《太師少師圖》、《慧賢皇貴妃像》等等。但是在這些油畫與中國畫結合的畫作中,其主要是在工筆畫的方式上進行油畫創(chuàng)作,然而在人物形象的細膩描繪以及服飾中,還是利用了中國畫的方式,這一階段主要可以將其稱為中國畫元素的被動借鑒階段。
(二)民國至改革開放時期的主動借鑒階段
在我國民國時期,隨著新文化運動的逐漸開展,我國在這一階段開始自強自立,并且無論是在藝術,文化還是軍事上,不同的方面都逐漸有了新的開端。在五四青年運動之后,我國很多有志青年都在開始逐漸學習國外的科學以及文化技術,幫助中國大力的發(fā)展,其中很多今年開始在國內推行西方文化,將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油畫就是在這一階段逐漸地與中國化元素相互融合。在這一階段中,由化與中國化的融合達到了一個頂峰,也就是說很多藝術家都在利用油畫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徐悲鴻、吳冠中等等這些藝術家都在利用油畫完成畫作。需要意識到這一時期的所有繪畫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在利用油畫完成繪畫繪制時,都是對中國畫有著一定借鑒的,其主要原因是這些畫家具有一定的主動性,他們所掌握的繪畫方式最初都是中國畫,而是在油畫繪畫時,會將中國畫與油畫直接加以融合,這種融合是人為的主動融合,是將中國畫的形式以及表現方式上實現了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也讓油畫與中國話咱繪畫方式上以及繪畫元素上達到了一個新的融合。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油畫,其本身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想讓這兩種繪畫方式進行融合,必須要具有雙層次的運用以及理解,不僅僅要在油畫這一種繪畫表達方式中體現出中國畫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以及文化底蘊,更需要利用油畫完成中國畫元素的繪畫。在這一階段中,無論是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或者是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都是在西方油畫的基礎上,大量的運用中國畫元素,完成兩種不同繪畫方式的高度統一,是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的統一。在這一階段,主要表現了油畫與中國化的主動結合、主動借鑒。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自由融合借鑒階段
中國油畫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之后,無論是通過對中國畫元素的借鑒,還是經過了在中國長時間的發(fā)展,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是其他文化難以取代的是具有中國民族特征的繪畫方式,然而這個歷程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油畫在中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在民國時期,中國文化就已經開始與西方文化進行了更多層次的交流,為此,中國油畫在實際發(fā)展中也確立了想要讓中國油畫在世界油畫舞臺上發(fā)揮出自己的獨有魅力,就必須要利用民族文化來作為最根本的發(fā)展路線。隨著改革開放之后,中西兩種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借鑒,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為此,中國油化也逐步隨著西方文化的改變,與中國文化的基礎,出現了新的繪畫創(chuàng)作方式。以往無論是明清時期的被動借鑒還是民國時期的主動借鑒,其本身都沒有把中國油畫與中國畫元素完全融合。在這兩段時期,更多的是將一種繪畫形式疊加于另外一種繪畫形式之上,然后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油畫與中國畫元素的融合,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將兩種繪畫元素的疊加,而是將兩種繪畫方式進行融合,既保持了油畫所具有的西方文化特征,同時又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讓中國油畫能夠具有中國獨有的民族特色魅力,并且在世界油畫舞臺上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中國油畫對中國畫借鑒的實際應用
(一)對中國畫色彩的借鑒
針對中國畫與油畫的觀察,能夠清楚的發(fā)現,其中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色彩上的應用。和油畫不同,中國畫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其主要是以水墨以及親率這兩種色彩作為主要的基調,而后期根據創(chuàng)作者所想要表達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情緒,來選擇其它所需要的色彩,在色彩的運用上,中國畫更偏向于隨意。在中國畫中色彩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表達當時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社會現象,而不是為了突出繪畫的美感。然而油畫在色彩的運用上則有著非常嚴謹的要求,在繪畫過程中所使用的色彩必須要嚴格的遵循色彩的使用規(guī)則,無論是在填涂或者是填色的過程中,都有著一定的硬性要求。這也導致了,在最初中國畫與油畫相融合時出現的不同問題的碰撞。為此在當前發(fā)展的過程中,隨著油畫在中國的發(fā)展時間逐漸與中國畫相互借鑒,相互融合,進而導致中國油畫在繪畫中,在色彩的運用上,逐漸開始借鑒中國畫本身的填色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中國油畫的創(chuàng)作者,在繪畫中,只要掌握了創(chuàng)作的平衡點以及切入點,就可以對于色彩進行自由的選擇,同時也能夠利用色彩來表達創(chuàng)作者內心的想法以及情感。這也是中國油畫對中國畫色彩借鑒的最主要方式。
(二)對中國畫構圖的借鑒
和油畫不同,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構圖是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基礎要求所有的創(chuàng)作者在中國畫的繪畫之前,都必須要對整個畫面的整體結構布局安排,保持清晰的思路,才能夠在規(guī)劃之后,通過繪畫的整體給觀看者表達出形象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也是當前很多中國油畫在對中國化元素借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比如非常出名的中國油畫畫作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在該畫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首先就是對整體進行構圖,再將整體布局完成,仔細安排與研究之后再進行落筆創(chuàng)作的這種方式能夠讓作品本身給人一種非常強大的氣場,并且在讓人感覺到視覺沖擊的同時,也能夠通過作品感受到當時場面的輝煌。
(三)對中國畫意境的借鑒
在中國畫和西方油畫的繪畫過程中,能夠發(fā)現這兩種不同的繪畫方式,其核心的價值觀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在中國畫的繪畫中意境是中國話最重要的繪畫因素之一,如果一幅中國畫其本身沒有想要表達出的意境,這幅中國畫可以說是失敗的。要是在油畫中則不同油畫更注重的是色彩的表現以及繪畫的效果。然而中國油畫由于融合了中國畫與西方與油畫兩種不同的繪畫方式,為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價值觀,也就是說,當油畫逐漸進入中國之后,一直以來都在對中國化的元素進行借鑒與融合,促使很多中國油畫的創(chuàng)作者在繪畫的過程中,將意境也變成了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時的重要因素之一。從當前中國油畫的整體表現分析,能夠發(fā)現很多中國油畫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都會在其中加入意境的表達,比如說非常出名的中國油畫《假山》,《山水》這些作品都能夠從中表達了作者想要給予觀看者的意境,不僅僅將中國畫與中國油畫相結合,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油畫的繪畫過程中有機地表達了其中的意境與內涵。讓中國油畫能夠在世界油畫中凸顯自己的特色,這是融合了中國民族魅力以及民族文化的特色,能夠在世界文化一體化的今天更好的突出中國油畫的魅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油畫自明朝以來傳入我國,一直在發(fā)生變化,經過了長時間的歷史演變,無論是油畫的整體觀感,還是中國民眾對于油畫的審美觀念都逐漸發(fā)生了改變。中國油畫為了更適應中國繪畫的發(fā)展,不斷地融入了中國畫的元素,這些元素的融合,讓中國油畫有了其獨有的魅力特點,并且在有效的發(fā)展油畫原本的特色時,又融入了更多的民族特征,不僅僅促進了油畫本身的發(fā)展,揚中國油畫在世界藝術舞臺上不斷的展現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王紅巖.中國油畫對中國畫元素借鑒的演變[J].藝術教育,2017(Z4):148-149.
[2]周銳.中國油畫對中國畫元素借鑒的演變及實際應用價值分析[J].美與時代(中),2016(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