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旭 劉書琴 李蘋蘋
【摘要】高校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的基層組織,“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學生黨支部帶來了新的機遇、挑戰(zhàn)和任務。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學生黨支部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重視思想建設,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占領主陣地,發(fā)揮引領作用。
【關鍵詞】學生黨支部;意識形態(tài);作為
【基金項目】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卓越藥師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2013zjjh021)。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高校學生黨支部是高校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和學生聯系的紐帶和橋梁。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優(yōu)劣,事關黨與青年群眾是否同心同德,事關黨在高?;鶎幽芊癜l(fā)揮核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tài)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fā)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成為意識形態(tài)交鋒的前沿陣地[1]。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動權、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上大有可為。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意識形態(tài)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主陣地的引領作用發(fā)揮有待加強
學生黨支部是黨組織在學生中的戰(zhàn)斗堡壘,也是高校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陣地。當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的變化,學生黨員對黨支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長久以來,學生黨支部的活動內容比較單調,未能貼近實際,與時俱進,未能與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專業(yè)特點相結合,組織活動的媒介和載體也未能充分利用網絡、社團等陣地。并且,根據黨員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學生黨支部的正式黨員主要集中在高年級,但高年級學生臨近畢業(yè),往往因考研、找工作等客觀原因,參加組織生活的質和量都大打折扣。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3],影響了黨支部在學生群體中的作用發(fā)揮,不能很好地宣傳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也不能使普通同學更好更近地了解黨支部,使黨支部達不到深入群眾、聯系群眾的目的。
(二)學生入黨動機功利性明顯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使得在校大學生更多、更快地了解和認識世界。中西方各種思想文化互相融合,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呈現出多樣化,學生黨員的價值觀也逐漸呈現出多樣性[4]。一部分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比較功利,存在為獲得榮譽或取得黨員身份而投機入黨的現象。加入黨組織后,學生黨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作風并未有明顯的進步和改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政治責任感較弱,容易受社會上不和諧聲音的影響,對政治學習有抵觸情緒。參加組織生活時,這些功利性黨員的自律性較差,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不能以集體利益為重;服務意識薄弱,不能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削弱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嚴重損害了學生黨員的形象。
(三)學生黨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發(fā)展,高校學生黨支部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黨員發(fā)展體系和制度,學生黨員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在標準的細節(jié)和執(zhí)行的環(huán)節(jié)上各個黨支部還存有差異。
有的學生黨支部發(fā)展標準不夠嚴格,未達標的新黨員在學生中缺乏威信;有的黨支部存在“重發(fā)展、輕培養(yǎng)”的傾向,對黨員的后期教育和培養(yǎng)不夠重視,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考核辦法和激勵措施[5],致使一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注重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和提高,反而出現黨性修養(yǎng)退步的現象。學生黨員素質良莠不齊,影響了整體進步,使黨支部工作變得被動,黨組織在學生中的威信也會隨之下降。
二、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作為
(一)把握青年脈搏,發(fā)揮引領作用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贏得青年就能贏得未來。作為充滿活力的一代,青年一方面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富有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處于形成和確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受社會上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因此,把握這一時期青年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在這一點上,學生黨支部任重而道遠。
學生黨支部要以學生黨員為核心,有效地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于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6]?!墩撜Z·子路篇》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生黨員要帶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做到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憑借一個支部的優(yōu)良黨風帶動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專業(yè)優(yōu)良的班風、學風。學生黨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示范作用對身邊的同學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對自身的高要求也讓黨員的形象在學生群體中更加清晰明朗?!靶切侵?,可以燎原”,身邊的青年學生自然會向這一支部的學生黨員學習,努力增長才干,修身正德,以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二)重視思想建設,端正入黨動機
思想不牢,地動山搖。學生黨支部工作的關鍵在于思想建設。思想建設的目的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中的主導地位。
在新生剛入學時,學校就應系統(tǒng)地開展黨團知識教育,做好入黨啟蒙,讓馬克思主義“現身”。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學校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向學生詳細介紹入黨的條件、程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端正學生的入黨動機,使有入黨意愿的學生從踏入大學校園起就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讓馬克思主義“發(fā)聲”。與此同時,黨支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對預備黨員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監(jiān)督,對群眾意見較大的適當延長考察期,對各方面表現突出的予以表彰,為廣大同學樹立“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榜樣,讓馬克思主義“扎根”。
(三)加強繼續(xù)教育,拓展深度廣度
學生黨支部要開展適合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特點的活動,豐富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拓展學生黨員繼續(xù)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黨員作為低年級學生的輔導員助理,使黨員教育貫穿高等教育始終;以黨員佩戴黨徽、黨員宿舍掛牌等形式開展活動,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加強普通同學對黨員的監(jiān)督;利用新媒體技術,如在線直播平臺等方式,邀請高校思政課教師、黨支部書記講黨課,吸引更多普通同學參與,增強活動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拓寬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與重大節(jié)日結合,開展歌唱比賽、演講比賽、參觀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等主題實踐活動;結合實際,與企事業(yè)單位、周邊社區(qū)對接,開展科技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等活動,讓學生黨員在實踐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做貢獻。
(四)牢牢守好陣地,書記亮劍正名
意識形態(tài)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對人的思想、觀念、價值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大學生社會閱歷少,思想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社會上各種思潮和意識形態(tài)交融,其中不良、不當、不實信息的傳播擴散對大學生產生沖擊,容易讓他們對黨情、國情做出片面、錯誤的判斷,出現負面情緒。此時,學生黨支部,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黨支部書記就在學生身邊,可近距離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和對黨的認知。他們可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從更深層次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大學生的思想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解讀國家政策,闡釋問題疑惑,守好陣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導權。面對學生,特別是學生黨員產生的不同聲音,黨支部書記寧肯多說幾句,也絕不能失聲,更不能看熱鬧,聽之任之,絕不給錯誤思想言論提供傳播渠道,這是高校基層黨組織的責任,也是黨支部書記應盡的義務。黨支部書記在關鍵時刻的亮劍發(fā)聲,對困惑的學生、對有志入黨的年輕人、對黨的意義和責任尤為重大。
高校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更是一場持久戰(zhàn)。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不是喊口號,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需要學校“掌舵”的各級領導、各部門、各單位、各位同志敢想,敢做,敢當,真正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完全寓于黨的建設和事業(yè)發(fā)展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才能把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李輝.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2):132-134.
[2]饒漸升,張珣,李自恒.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2):9-11.
[3]董濠鋆,黃穎.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101-103.
[4]劉萍.新時代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思路和路徑探索——以貴州高校為例[J].辦公室業(yè)務,2018(22):30-31.
[5]程衛(wèi),谷軍,張遠芝.“全面從嚴治黨”方略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80-83.
[6]孫德剛,溫登峰.利用“新媒體”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