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漢松 詹樹春 古啟幸
泌尿系結石為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在泌尿外科門診中發(fā)病率僅次于泌尿系感染,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輸尿管結石,主要系腎內形成,隨尿液沖刷進入輸尿管,臨床主要表現為血尿與腰痛,在尿石癥患者中占33%~54%,發(fā)病率每年新增0.15%~0.20%[1]。目前臨床治療輸尿管結石主要為體 外波碎石與外科手術治療,體外波碎石是將結石通過體外沖擊波將結石擊碎,隨尿液排出體外,療效肯定、并發(fā)癥少、排石成功率較高,但臨床療效受較多因素影響,不能保證所有結石均排出體外,導致病程延長、復發(fā)。
中醫(yī)學將尿石癥歸于“淋證-石淋”范疇,主要病機為尿濁停留于下焦,遇外感或內生濕熱,反復成結石,致經絡受阻,氣血瘀滯,水飲停留。中醫(yī)藥治療尿石癥主要優(yōu)勢在于利尿排石方面,基于中西醫(yī)理論結合原則,通過我院大量臨床經驗積累,本研究認為輸尿管結石術后給予中藥三金排石湯能夠加快患者排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復發(fā)率。本研究就輸尿管結石術后應用經驗方三金排石湯的療效進行分析?,F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普寧市中醫(yī)醫(yī)院外一科收治的輸尿管結石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住院病床單雙號分為單號30 例為對照組,雙號30 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19~73 歲,平均(43.7±3.6)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下段15 例,上段11 例,中段4 例;結石直徑0.6~1.4 cm,平均(0.9±0.2)cm。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21~75 歲,平均(41.1±3.8)歲;結石位置:輸尿管下段17 例,上段10 例,中段3 例;結石直徑0.6~1.4 cm,平均(0.9±0.1)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常規(guī)(一)》[3]中相關標準制定:腰腹疼痛,脹痛、絞痛,血尿或尿赤黃,尿數短澀,舌質暗紅或伴瘀斑,苔黃膩且薄,脈弦或澀。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4]及臨床影像學結果進行綜合判斷:1)臨床主要表現為腰部或上腹部疼痛,疼痛強烈,放射至同側會陰部、腹股溝區(qū),體格檢查時患側脊肋角叩擊疼痛,輸尿管行走區(qū)有壓痛,無反跳痛;2)尿常規(guī)檢查可見血尿,部分患者肉眼可見血尿;3)B 型超聲、X 線、CT 影像學檢查可見結石區(qū)域、大小。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于我院擇期開展排石治療;3)結石直徑0.6~1.5 cm;4)臨床資料完整,對本次研究無異議,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2)處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處于治療期或未經治療;4)不能遵醫(yī)囑行為或無法判定臨床療效者。
兩組患者均行經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術后予以常規(guī)對癥處理。對照組患者于術后給予五淋化石膠囊(成都森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029,規(guī)格:0.4 g),3 粒/次,3 次/d,強調多飲水,保證飲水量每日>2000 ml。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經驗方三金排石湯[金錢草、海金沙(包煎)、車前草各30 g,雞內金、石韋、威靈仙、萹蓄、瞿麥、生大黃(后下)各15 g,牛膝、澤瀉、厚樸各10 g,灸甘草5 g]。諸藥在1000 ml 水中浸泡30 min,煎至200 ml,取汁,復煎200 ml 取汁,前后藥液混合,200 ml/次,2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 個療程(2 周)。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 周、2 周時結石排凈情況、尿潛血情況,觀察患者排凈結石所需時間,術后6 個月、12 個月統(tǒng)計患者結石復發(fā)情況。
采用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1 周結石排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2 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結石排凈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治療1 周后尿潛血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尿潛血數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結石排凈率、排凈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尿潛血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術后6 個月有30 例患者均獲得有效隨訪到院,經復查無復發(fā);術后12月到院復查27 例,失訪3 例,復發(fā)1 例,復發(fā)率(3.70%)。對照組術后6 個月到院復查29 例,失訪1 例,復發(fā)1 例,復發(fā)率(3.45%);術后12 個月到院復查25 例,失訪5 例,復發(fā)2 例,復發(fā)率(8.0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輸尿管結石屬尿石癥常見疾病,尿石癥在祖國醫(yī)學中歸“砂淋”“石淋”“血淋”“氣淋”“腰痛”等范疇。蔡江怡和邵紹豐[5]認為泌尿系結石證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以扶正祛邪兩個方面入手,扶正應遵健脾益氣、滋養(yǎng)腎陰、止血止痛,祛邪應循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羅昕等[6]認為尿路結石致病關鍵因素在氣機失常,氣滯則無力推動水液,水結成石,內停成瘀,瘀久則化熱,郁熱復煎灼尿液成石,治療應以解決氣機失常,兼顧瘀、熱病理。本研究認為輸尿管結石病癥根本在膀胱濕熱、腎陽、腎陰虛損,兼夾氣滯血瘀。因此,本研究中對輸尿管結石術后患者中的30 例患者開展三金排石湯治療。三金排石湯主要組成:金錢草、海金沙、車前草、雞內金、石韋、威靈仙、萹蓄、瞿麥、生大黃、牛膝、澤瀉、厚樸、灸甘草,方中金錢草、海金沙、車前草、雞內金、石韋、萹蓄、澤瀉主下焦?jié)駸?,排石通淋,消腫散瘀;威靈仙、厚樸主通絡散瘀,化濕導滯;瞿麥、生大黃可清熱解毒,利血;牛膝通淋補腎,灸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補腎之功效。現代藥理學證實,金錢草可擴張血管、清熱、利尿,海金沙有舒緩平滑肌利尿排石的作用,雞內金活血化瘀,可化堅消石,常用于治療泌尿系結石[7-8]。上述藥方中藥合用,可有效促進氣血循環(huán),改善瘀滯情況,利于結石排出。
本研究結果觀察組在服用經驗方三金排石湯后,術后1 周結石排凈率、尿潛血例數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結石排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對輸尿管結石術后患者給予經驗方三金排石湯能有效幫助術后排石,縮短排石時間,改善預后。五淋化石膠囊為中成藥,主通淋利濕,化石止痛。本研究中發(fā)現對照組服用五淋化石膠囊在2 周后結石排凈率為86.67%,但相對于觀察組,其結石排凈率還有差異,且對照組結石排凈時間較長,常時間用藥可能導致結石復發(fā)或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的情況發(fā)生。雖本研究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對比結石復發(fā)情況未發(fā)現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與本研究選擇樣本量較少相關。后期可增加樣本進行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并對研究對象進行隨訪。
綜上所述,輸尿管結石術后應用經驗方三金排石湯可提升術后結石排凈率,改善尿潛血情況,縮短結石排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