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霡
(中國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殘障兒童是指年齡在18周歲以下,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部分或全部喪失日常生活自理、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兒童。殘疾類型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6類[1]。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以下簡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4年頒布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務。還必須向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務和資料的人,如語言上處于少數(shù)的人、殘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務和資料?!盵2]公共圖書館作為開展社會教育的文化場所,應加大力度保障殘障兒童閱讀的權利。
殘障兒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存在諸多不便與困難,加之缺乏社會支持等原因,他們尚不能同正常兒童一樣參加正常的社會交往活動。兒童時期作為一個人接受知識、形成世界觀的最初階段,閱讀是其最主要的知識來源。圖書館是人們平等、自由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殿堂,圖書館應大力重視和保護殘障兒童閱讀的權利,讓他們在社會關愛、隨時可獲取知識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以保障其身心良性發(fā)展。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四條指出:“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贬槍堈蟽和厥饨逃龑W校是其至關重要的學習場所,由于學校的環(huán)境相對封閉,能夠較為安全地為他們提供生活與學習的環(huán)境,但從長遠來看,保障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才是根本目的。在法律保障與全社會的接納、關愛下,只有讓殘障兒童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才有助于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殘疾人社會價值的認識隨之提升,加之全世界積極為殘疾人立法的努力,殘障兒童越來越受到接納與關愛。殘障兒童雖在心理或生理上有別于正常兒童,但他們仍是作為社會的一個獨立個體而存在,仍平等享有人類的基本權利;殘障兒童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同樣能夠為社會發(fā)展增加一些建設力量,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fā)展。為殘障兒童提供服務,正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與文化建設的體現(xiàn)。
3.1.1 殘障兒童專屬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備
目前,如表1所示我國29家省市級公共圖書館中,國家圖書館、內蒙古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河北省圖書館、海南省圖書館、寧夏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青海省圖書館這10家公共圖書館配有無障礙設施,館區(qū)雖下設有少年兒童館或兒童閱覽區(qū),但沒有針對殘障兒童的閱覽室。專門為保障殘障兒童閱讀而建立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空間更是鳳毛麟角,僅有6家(占21%)。例如,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視障閱覽室,專為視障兒童提供有聲數(shù)字資源。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盲童閱覽室,目前為盲童讀者提供盲文圖書與有聲讀物,并配有專門的電腦、點顯器、助視器、聽書郎、陽光讀屏軟件等設備。殘障兒童專屬閱讀空間的缺乏,無形中抬高了他們使用圖書館的門檻。
表1 我國29個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殘障兒童閱覽室一覽表
3.1.2 殘障兒童服務方式單一且不深入
我國多家公共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各種方式關愛殘障兒童開展了助殘文化活動。如中國國家圖書館啟動的“弱勢兒童知識援助計劃”、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的“關愛特殊讀者群體公益行”活動、湖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的走進聾啞學校、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的“世界自閉癥日特殊兒童繪畫展”。各家雖以不同形式開展關愛特殊兒童的活動,但服務方式較為單一,多為將資源送出去,因圖書館自身設施受限而無法將更多的特殊兒童請進圖書館;并且服務對象多為視障兒童,對于語言及聽力障礙、肢體障礙、智力障礙等特殊兒童缺乏針對性服務。
3.1.3 專業(yè)人士缺乏
目前,少年兒童圖書館殘障兒童服務方面引入志愿者服務的模式較多,如吉林省圖書館的“關愛盲童志愿者服務”,遼寧圖書館在2003年創(chuàng)辦的“手語世界”活動,使得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了為聽力障礙讀者服務的隊伍中。但是為殘障兒童開辟閱讀陣地服務需要專業(yè)人員的支撐與助力。因為專業(yè)人員在面對殘障兒童時能夠表現(xiàn)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能夠通過專業(yè)的輔導或輔助方法,引導其身心健康成長。
美國、日本的殘障兒童服務一直處于世界前列,如美國歷史悠久的玩具圖書館和一向重視并且致力推動兒童閱讀的日本大阪府立中央圖書館、日本國際兒童圖書館等,這些圖書館在殘障兒童服務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3.2.1 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美國公共圖書館法為例,美國公共圖書館法分為聯(lián)邦圖書館法和州圖書館法。1956年《圖書館服務法》的制定是美國聯(lián)邦圖書館法建立的標志,后被1964年頒布的《圖書館服務與建設法》所取代。
《圖書館服務與建設法》在1971年與1984年修訂時分別增加了“州圖書館特殊服務”和“圖書館掃盲活動”,其中“州圖書館特殊服務”主要包括兩類:一是為公立機構(如監(jiān)獄、醫(yī)院、孤兒院、養(yǎng)老院等)提供圖書館服務;二是為殘疾人提供圖書館服務[3]。1990年該法案又增加了“家庭學習中心計劃”,旨在為存在教育障礙的家庭和兒童提供服務。
1996年,美國頒布的《圖書館服務和技術法》取代了《圖書館服務與建設法》,在為殘障人服務方面作了進一步完善。該法案在2003年修訂時增加了要優(yōu)先為殘障人提供圖書館服務,這給特殊人群使用圖書館帶來了福音。圖書館立法,并將殘障人服務納入法律且不斷修訂與完善,是推動圖書館事業(yè)快速與良性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3.2.2 較為完備的無障礙設施
日本的公共圖書館幾乎都設有兒童閱覽專區(qū)。大阪府立中央圖書館針對聾啞兒童在兒童資料室中“無聲的房間”內設置了磁感應回路,以在不受雜音干擾的情況下與館員進行對話。日本東京的兒童閱讀圣地——國際兒童圖書館在電梯、樓梯等區(qū)域的地板上都設有盲文區(qū),館內也配有如聽力犬、導盲犬等協(xié)助服務。在少兒圖書研究資料室設有專為視覺障礙讀者使用的檢索與閱覽機,閱覽終端與盲文顯示器、盲文鍵盤、聲音擴大讀音器相連接,通過終端所安裝的DAISY軟件來播放、讀取和使用。
3.2.3 較為豐富的資源與服務
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兒童服務以服務項目豐富而聞名,有專為殘障兒童提供的有聲讀物、磁帶書、音頻、視頻資料、大字書、盲文書籍、手語服務、個性化教育資源等。除常規(guī)活動如故事會、展覽、講座、親子活動外,還有專門為殘障兒童設置的服務項目,服務對象涵蓋了聽視覺障礙、肢體障礙及閱讀障礙等人群。例如美國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邀請自閉癥兒童探訪圖書館以幫助他們逐漸適應圖書館環(huán)境。對于有社交障礙或者閱讀障礙的人群,美國部分地區(qū)的圖書館引入了“閱讀治療犬”服務,請小朋友們?yōu)楣饭烽喿x,以幫助這些兒童克服緊張的情緒。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三條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當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鄙倌陜和某砷L與發(fā)展關乎到整個國家和社會,關注殘障兒童,為他們建立無障礙服務是圖書館的責任之一。對于我國公共圖書館建立殘障兒童無障礙服務有如下措施。
第一,建立無障礙設施。這不僅是針對殘障兒童建立專門的圖書館,而是從入館起,就為他們配備無障礙設施,如盲道、輪椅、專用電梯等,上述日本圖書館已提及的一些無障礙設施服務對我國殘障兒童無障礙服務建設具有指導與借鑒意義。
第二,完善館藏資源。以韓國公共圖書館為例,韓國《圖書館法實施令》中對盲人圖書館的設施建筑與資料配置都有詳細的標準與規(guī)定。韓國國立殘疾人圖書館的到館讀者使用“影像資料館”軟件就可欣賞到豐富的館藏資源,其中為聾啞人提供的手語影像圖書資料1 557 種、字幕影像資料952 種,為盲人提供的畫面解說影像資料442 種[4]。我國公共圖書館應完善殘障閱讀館藏資源,對于適合殘障兒童的閱讀資源應細分、購買或自主開發(fā),并建立起完善的殘障專用檢索系統(tǒng),才能吸引更多的特殊兒童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
第三,細分服務對象,開展針對性服務。根據(jù)殘障兒童的不同特點,開展面向視覺障礙、聽力障礙、肢體殘疾、智力障礙等兒童的針對性服務。如日本大阪府立中央圖書館專門設立了視覺殘疾兒童文庫,為視覺障礙的兒童制作了可觸的繪本和點字讀物,讓他們可以同正常兒童一樣通過閱讀獲取知識、參與社會活動。同時,也不容忽視父母的教育與指導作用,建議圖書館面向殘障兒童父母或其監(jiān)護人開展如講座、咨詢會、開放式的交流會等指導服務,通過父母的引導與鼓勵,殘障兒童能夠走進圖書館充實自己。
第四,多元化合作方式拓展殘障兒童閱讀陣地服務。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與特殊學校、醫(yī)院等機構合作的方式較為普遍,而為殘障兒童拓展閱讀陣地服務需要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需要多方的支援與支持,如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出版社、少兒教育機構等。為殘障兒童服務不僅僅是圖書館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助力。
第五,加強專業(yè)培訓,完善考核機制。圖書館殘障兒童服務需要專業(yè)人士的支撐。目前公共圖書館引入志愿者的模式居多,在社會力量的積極響應下,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了服務特殊兒童的隊伍中。面對殘障兒童,圖書館引入志愿者服務應注重專業(yè)人員的引入,并加以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起志愿者服務工作長效機制。
殘障兒童是弱勢群體,是全社會關注與關愛的對象。公共圖書館作為連接知識與人類的橋梁,肩負著社會教育職能,肩負著為殘障兒童提供服務的社會責任,公共圖書館應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殘障兒童建立專門的閱讀棲息地,開辟專屬服務,讓他們能夠走進圖書館閱讀,收獲知識、豐富人生經(jīng)歷。雖然與國外圖書館的殘障兒童服務相比,我國公共圖書館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但美國、日本等公共圖書館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有待圖書館人進一步探索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