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黃庭堅"/>
江蘇
張志和所作《漁歌子》(原題為《漁父》)共有五首,人們較為熟悉的《漁歌子(其一)》是語文教材上選的那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蓖ㄆ?7個字,說春山春水,描飛鷺肥魚,繪斜風細雨,寫超凡飄逸的漁父。人、花、魚、鷺,一切都被浩渺煙波所籠罩,天地萬物渾然一體,顯得那么清新秀麗。好一幅“春江垂釣圖”!讀者也仿佛隨“煙波釣徒”張志和一道,陶醉于這美景之中了。這首格調(diào)、意趣和意境極佳的詞作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不僅歷代傳唱,而且文人騷客多仿其體式、意境或詞句而自鑄新詞,較為著名的詞作有蘇軾所作的《浣溪沙·漁父》以及他的學生黃庭堅所作的《鷓鴣天》《浣溪沙》等。
我們先來讀黃庭堅的《鷓鴣天(西塞山邊白鷺飛)》: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
詞人在題下自注曰:“表弟李如篪云:‘玄真子《漁父》語,以《鷓鴣天》歌之,極入律,但少數(shù)句耳?!蛞孕孀舆z事足之。憲宗時,畫玄真子像,訪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詩上之。玄真之兄松齡,懼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漁父》云:‘樂在風波釣是閑,草堂松桂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擞嗬m(xù)成之意也?!边@首《鷓鴣天》在直接引用《漁歌子》原句的基礎(chǔ)上,加上唐憲宗尋隱不得乃集其詩、家兄勸歸兩則逸事連綴而成,最后寫自己讀張詞的感慨,也是替張志和回答了“不須歸”的緣由??磥睃S庭堅的確善于“續(xù)成”,真正理解了張志和!
新婦灘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沈鉤。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斜風吹雨轉(zhuǎn)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