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
清晨微陰,湖面如鏡,漫走江濱,至戰(zhàn)備橋、三湘江與水文觀測站交匯處,見一枯木平立江面,長約兩米,已氧化成黑灰色,上面立著一只褐色的野鶩(不妨叫它小灰),襯著略渾泛白的水面,恰如一幅靚麗的水墨。
近日,迷上抖音,臆想若能拍到野鶩奮飛、臨空騰起、盤旋婀娜的身姿,視頻上傳一定會贏得諸多點贊。
于是,駐足靜觀,以待時機。可小灰似乎不解風情,特別不給力。只見它伸長了脖子、掂腳站著,似在凝望遠方、又似閉目安養(yǎng),一動不動竟達半小時以上。我也張望得久了,脖子發(fā)酸、眼睛發(fā)澀,半舉手機的雙臂也有些發(fā)抖,但仍不舍這難賜的良機。
倏地,小灰舒了舒腿,晃動兩步,我想它是要飛了,不料卻又立下來呆望著遠方。前日見一白鷺,站立江中也達半個時辰,難道今天又要如此?我有些恐,又想起家鄉(xiāng)的俚語:白鶴子望大水,哥哥接妹妹,接回來搞么事?接回來挨棒槌!描述的或許就是鶴類、鶩類的癡與傻,但這癡傻中一定飽涵了純真與至善,不然又怎會有鶴立雞群、松鶴延年這樣的譽美詞藻呢?!
小灰走動了兩下,不知是發(fā)現(xiàn)了魚蝦美食,還是如我一般欣賞著周邊的美景,它挑動著雙腳,時而這頭,時而那頭,東啄啄西看看,又立在了枯木中央,打起瞌睡……
周末無事,我也橫下心來,與它較上勁了,工作之余總得有些情趣,為興致而堅守應該是值得的,雖說小灰并不一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正如期待戀人的約會,心儀著她的身姿與曼妙,是不會覺得累的,事業(yè)、成功大略也如此吧!
小灰繼續(xù)走動,時而停留,看來一時并無起飛的意思。我也將視頻調為相機模式,拍下幾張它站立的身姿,效果倒也不錯,兩頭中央、斜立伸頸的居然都拍到了,但我還是始終緊盯著它的翅膀,企圖捕捉奮飛的瞬間。此時,觀察與等待其實也是一種責任,我們這個文明的古族,既得有人仰望星空,亦得有人臨江賦興,因為那是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需要。
索性哼幾首曲子,潤潤沉寂的咽喉,雖無三閭大夫行吟澤畔之憂憤哀惋,亦有陶潛回歸田園之閑雅放逸,路人頻頻回首,以為遇上一個中年的傻瓜,投來驚異的目光,但當他們看到江中的野鶩和我半舉的手機,也都會心地笑了。也有熱心的哥兒們準備擲過石塊,嘗試著讓它飛起,我亦輕輕地制止,總不能因我們的自私而擾到它們的生活。
苦等觀望中我似乎將水看破,物像多了幾分色彩,連倒影也變得別致,忍不住一陣驚喜。一位畫者曾說,為了寫生他能在樹下一蹲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看表皮、看痂節(jié)、看年輪,直到把樹皮看破、痂節(jié)隆起、年輪旋暈,路人亦把他看成傻子,才煉就下筆如有神的從容,今日似有參透!
小灰開始覓食,來回地走,不時銜起白條,應是魚兒入嘴,我就更不忍唐突與驚擾,就讓它安心地吃飽養(yǎng)肥吧!這樣它才更有力氣和能量北徙回遷,構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壯美畫卷,豐富世人關于雁南飛、鴻傳書、直上青天、人一互換之翩躚思緒。
不覺半個時辰已過,小灰終于飛起,騰空的剎那,身姿那樣矯健,兩腳輕收、雙翅撲騰,斜拉著迅速越過橋涵、飛向天際……
原來,抱殘守缺未嘗不是一種美麗,翩若驚鴻卻是如此絢爛!我點擊機屏,只拍下可憐的數(shù)秒,一如夏花,毫無遺憾!
于是,我輕松地返程,下游三百米處,江心幾只鷗鷺,正上下翻飛、縈繞盤旋,這難道不是對我苦守半個多時辰的有效回應與美好饋贈嗎?!迅速拍下,配上《情深深·雨濛濛》的曲子,抖音、微信都發(fā)了,社區(qū)平臺和朋友圈果然獲贊如潮,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