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清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東莞市兒童醫(yī)院> 廣東 東莞 523325)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所致的出生后的短時間內出現(xiàn)呼吸窘迫,以早產(chǎn)兒為主要患病人群。該病的起病急,病情進展快,是造成早產(chǎn)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其進行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意義重大。以往診斷主要依靠新生兒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血氣分析結果和X線檢查,但X線有一定的放射性,新生兒對于X線尤為敏感,不宜反復應用[1-3]。近年來,超聲技術不斷發(fā)展,在臨床上應用越發(fā)廣泛。本研究以8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評價肺超聲評分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程度評估中的意義,具體如下。
本研究中的對照組是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廣東省東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非肺病新生兒,其中男性與女性患兒分別有42例、38例;日齡為2~28d,平均日齡為(15.56±2.35)d。本研究中的觀察組是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其中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日齡為3~28d,平均日齡為(15.58±2.41)d。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根據(jù)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病癥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非危重組、危重組和極危重組,三組患兒的例數(shù)分別為38例、32例、10例。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肺超聲檢查,檢查儀器為美國飛利浦CX50床旁機,線陣探頭,頻率為7.5~10MHz。取患兒仰臥位、側臥位,在患兒安靜下,將肺臟分成12個區(qū)域,然后對每一肺臟區(qū)域進行掃查,根據(jù)掃查結果對每一分區(qū)分別評分,12個分區(qū)評分相加得出最終評分。最低評分為0分,最高36分;0分為正常,否則為異常,分值越高病情越重。具體標準如下:0分:肺含氣量正常(即正常肺臟);1分:肺含氣量中度減少,具體標準為:存在肺間質綜合征(多條孤立存在的B線)或局灶性肺水腫(垂直掃描時融合B線<掃查肋間隙的50%)或存在胸膜下實變;2分:肺含氣量重度減少,(存在肺泡水腫,即彌漫存在的融合B線,占據(jù)全部肋間隙);3分:肺含氣量完全消失,(存在肺實變,即肺組織肝樣變伴或不伴支氣管充氣征)。
(1)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和非肺病新生兒的肺超聲評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主要統(tǒng)計雙肺、左肺、右肺、肺底的肺超聲評分,并對各項肺超聲評分進行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2)對非危重組、危重組和極危重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的肺超聲評分進行統(tǒng)計,并進行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中涉及的各項資料及數(shù)據(jù)分析均使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用統(tǒng)計學軟件中的t和卡方分別檢驗計量指標、計數(shù)指標,并分別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例數(shù)/百分率以表示計量及計數(shù)指標,判定結果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表示有,P>0.05表示無。
觀察組的各項肺超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兒的肺超聲評分(±s)
表1 比較兩組患兒的肺超聲評分(±s)
組別 雙肺 左肺 右肺 肺底觀察組(n=80)23.56±4.15 9.96±1.23 9.69±1.21 5.63±0.58對照組(n=80)10.52±2.18 7.52±1.24 5.45±0.63 2.85±0.47 t 24.881 12.495 27.799 33.308 P 0.000 0.000 0.000 0.000
經(jīng)比較不同嚴重程度患兒的肺超聲評分,極危重組患兒的肺超聲評分明顯高于為危重組,危重組高于非危重組,三組的肺超聲評分比較有顯著差異,具體見表2。
表2 比較非危重組、危重組和極危重組患兒的肺超聲評分(±s,分)
表2 比較非危重組、危重組和極危重組患兒的肺超聲評分(±s,分)
組別 例數(shù) 肺超聲評分非危重組 38 10.54±1.12危重組 32 20.52±5.49極危重組 10 32.56±4.51 F/118.457 P/0.00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兒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以早產(chǎn)兒較為常見,若不及時作出診斷和治療,死亡率高。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肺超聲已經(jīng)逐漸應用于肺水腫、急性肺損傷、肺炎、新生兒相關疾病中的臨床診療上[4-6]。肺超聲的應用優(yōu)勢體現(xiàn)在輻射性小、操作簡單,并且可以做床旁檢查,隨著患兒病情的恢復,肺超聲結果會發(fā)生變化,這更有利于臨床醫(yī)生監(jiān)測患兒病情的進展和轉歸情況[7-8]。
本研究旨在研究肺超聲評分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病癥嚴重程度的定量評估中的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雙肺、左肺、右肺、肺底的肺超聲評分均顯著高于非肺病患兒,這說明患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其肺超聲評分相對較高?;诖搜芯拷Y果,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嚴重程度患兒的肺超聲評分,研究發(fā)現(xiàn),極危重組患兒的肺超聲評分明顯高于為危重組,危重組高于非危重組,從此項結果中可以看出,病情越危重的新生兒,其肺超聲評分越高,再次體現(xiàn)了肺超聲評分在疾病診斷與病情嚴重程度定量評估中的臨床價值。
綜上,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病癥嚴重程度的定量評估中,肺超聲評分有好的應用價值,肺超聲評分越高說明患兒的病癥越嚴重,可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以及時制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