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蘭
(湖南航天醫(yī)院超聲科 湖南 長沙 410205)
產前超聲診斷是進行孕期胎兒發(fā)育情況檢查與判斷的重要手段。有研究顯示,產前超聲診斷在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篩查中具有較高準確性,其檢出率最高為95%,尤其是隨著超聲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臨床診斷價值作用更加顯著。下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70例采用產前超聲診斷進行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篩查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篩查結果進行回顧分析,以供參考。
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70例行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篩查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孕周均在11至13+6周之間,孕婦年齡為21至39歲,平均為(27.8±3.4)歲。排除病例資料不完整的情況。
臨床對所有早孕期孕婦采用產前超聲診斷方法進行胎兒是否存在嚴重心臟結構畸形進行篩查診斷。檢查使用儀器為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超聲檢查中探頭頻率設置為4至6MHz。檢查過程中,通過腹部超聲檢查對早孕期胎兒的頸項透明層進行檢查分析,在獲取胎兒頭頸部正中矢狀面的頸項透明層厚度影像圖后,觀察其靜脈導管頻譜中是否存在α波反向或消失情況;同時通過腹部超聲檢查進行胎兒4CH和3VT雙切面CDFI影像圖獲取,對其左右心室流入道的血流情況以及主動脈弓、主肺動脈、動脈導管的共同形成血管特征進行觀察分析,以判斷胎兒心臟結構是否存在嚴重畸形。對于因胎兒體位變化導致圖像顯示不清晰的情況,可以指導孕婦進行等待后再次進行檢查至成功獲取圖像為止。
在上述基礎上,對繼續(xù)妊娠孕婦進行中孕期胎兒超聲心動圖與系統超聲檢查,并對其進行隨訪觀察至胎兒出生為止,以對早孕期篩查判斷結果進行評價;同時對早孕期超聲診斷顯示嚴重心臟畸形胎兒,在孕婦引產后對其尸體進行解剖,根據病理分析結果,對其早孕期超聲診斷的準確性進行評價。
對早孕期胎兒的4CH切面CDFI圖像中顯示心臟各腔室均存在并且對稱,同時左右心室的流入道血流信號清晰,為對稱狀態(tài),不存在反流情況,即表示正常;同時,對早孕期胎兒3VT切面CDFI圖像中存在頂點指向脊柱的V字形血管結構,并且其血流方向表現為相同、血管的大小基本相似,不存在反流情況,即表示正常。對不符合以上標準的情況,即為異常,可判斷為嚴重心臟結構畸形。其中,對單純的房室瓣反流情況不能判斷為嚴重心臟結構畸形情況。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470 例行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超聲診斷篩查的孕婦,全部通過腹部超聲檢查順利獲取胎兒的4CH和3VT雙切面CDFI影像圖,超聲檢查的成功率為100.0%。
此外,在470例行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篩查的孕婦中,共有6例胎兒顯示存在異常,包含流入道畸形4例(其中,左心發(fā)育不良2例、右心發(fā)育1例,房室間隔缺損1例),流出道畸形4例(1例為大動脈轉位、1例為肺動脈瓣閉鎖、2例患者主動脈瓣閉鎖),其中有2例胎兒同時存在兩種嚴重畸形情況。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篩查異常率為1.3%。
最后,6例嚴重心臟畸形胎兒中,有5例胎兒是在早孕期超聲診斷中被檢出,檢出率為83.3%,另1例胎兒通過中孕期系統超聲檢查顯示存在異常,其余胎兒在系統超聲檢查中均顯示正常。
臨床中,對早孕期胎兒實施嚴重心臟畸形超聲篩查診斷,是根據胚胎發(fā)育變化中心臟結構的發(fā)育形成是從最早起的心管搏動出現至四個腔室、兩條大血管心臟的形成,這一發(fā)育變化過程均在孕11周左右即可完成的發(fā)育特征所實施的。因此,臨床中在孕婦孕周滿11周后通過產前超聲檢查對胎兒的心臟結構進行觀察分析,以對其心臟發(fā)育情況進行判斷具有可行性。有研究顯示[1],對高風險人群實施早孕期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胎兒心臟超聲圖像的獲取成功率達到77%,能夠清晰顯示早孕期胎兒的頸項不透明層厚度以及4CH和3VT雙切面CDFI變化,在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篩查診斷中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上文中,對我院收治的470例行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超聲診斷篩查孕婦,經檢查顯示,470例早孕期胎兒均成功獲取4CH和3VT雙切面CDFI影像圖,超聲檢查成功率為100.0%。此外,在6例嚴重心臟畸形胎兒中,5例通過早孕期超聲檢查診斷確認,檢出率為83.3%。由此可見,產前超聲診斷在早孕期胎兒嚴重畸形篩查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對早孕期胎兒嚴重心臟畸形采用產前超聲診斷進行篩查判斷中,超聲檢查醫(yī)師的臨床經驗與操作能力對其檢查成功率有著重要影響,應選擇具有豐富經驗和能夠規(guī)范操作的影像學檢查專業(yè)醫(yī)師進行操作,以避免影響臨床診斷準確性。
總之,產前超聲診斷在早孕期胎兒嚴重畸形篩查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