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騫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磁共振室 安徽 合肥 230061)
收集2018年7月到2018年9月,門診及住院頸椎磁共振掃描陽性病例300,男性190例,女性110例,年齡25~81歲,平均53歲。其中89例有外傷史,余下211例無明顯外傷史,因肩頸部不適就診檢查。300例陽性病例中,頸部肌肉僵直109例,頸部疼痛55例,單側上肢酸痛麻木不適32例,雙側上肢酸脹麻木不適21例,抬頭暈,低頭想吐惡心15例,頸部不適疼痛伴肩部無法抬高68例。
表1
使用西門子公司1.5T超導MAGNETOM Avanto1.5T 此磁共振具備Tim技術及零液氮填充技術,具有最突出優(yōu)勢為類PET成像技術,可用于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及轉移檢查,如果做脊柱整體的病理變化和形態(tài)改變更具有優(yōu)勢。
使用西門子公司1.5T超導MAGNETOM Avanto1.5T磁共振,病人仰臥于檢查床,使人體正中面與創(chuàng)面長軸中線一致,頭部不能旋轉,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行頸部表面線圈,采集中心對準下頜聯合下緣。常規(guī)頸椎MRI檢查掃描使用:(1)矢狀位(T1WI、T2WI)定位在頸4水平。(2)橫軸位(T2WI):定位平行于椎間盤。(3)冠狀位(T2WI):以觀察寰樞錐畸形,脊神經根及臂叢神經,但遇到頸延髓及頸聯合部畸形常規(guī)掃描外還需要加掃斜冠狀位T1WI。SE序列T1WI觀察解剖位置好,T2WI有利于觀察病變,對出血較敏感,偽影相對較少,(但由于成像時間長,外傷病人容易產生運動,運動偽影形成)成像速度慢。T1WI雖然時間短,易顯示病變,但是對出血不敏感,偽影多。
這300例陽性病例中,頸椎椎間盤突出為240例,神經鞘瘤5例,頸段脊膜瘤2例,頸椎骨折42例,頸椎脫位半脫位11例。在外傷和半脫位的病人中多掃T1WI的冠狀位為主,速度快解剖位置顯示清晰。都是現在多以STIRM 掃描為主要。
T1WI一般是看解剖位置,而T2WI是看信號,看形態(tài),冠狀位通常在增強打入照影劑,或確定腫瘤系髓內還是髓外的時候使用,有助于判斷部分外生性生長。在如神經鞘瘤是椎管內常見的腫瘤,約占椎管內腫瘤的1/3,半數以上位于髓外硬膜內,約25%位于硬膜外,跨硬膜內外生長約15%。而磁共振T1WI上呈等信號,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號,信號多不均勻。增強后明顯強化,強化多不均。脊膜瘤在T1W1上呈等信號,T2WI上呈等、稍低或稍高信號,信號均等。髓內轉移瘤T1WI呈低信號,周邊為稍低或等信號,在T2WI呈高信號,或等信號、稍低信號。再以頸椎病看,以頸椎間盤退變?yōu)橹?,發(fā)生骨質增生,今兒對脊髓和支配脊髓的血管壓迫是不可逆的MRI的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則有水腫,而TI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則有灰質的壞死。這都是需要冠狀位的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