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暉 卿時軍 韋 敏
1.廣東省中山火炬開發(fā)區(qū)醫(yī)院放射科,廣東中山 528437;2.廣東省中山市博愛醫(yī)院放射科,廣東中山 528400
肺動脈栓塞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其發(fā)生機理是由于內源性栓子或者是外源性栓子,對肺動脈造成阻塞引起的,形成了一種以肺循環(huán)功能障礙為體征的綜合征[1-2]?;颊咧饕R床表現(xiàn)是劇烈性的胸痛、呼吸困難、發(fā)熱,甚至發(fā)生咯血等臨床表現(xiàn),患者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積液、胸部干濕啰音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威脅[3-4]。由于肺栓塞患者發(fā)病突然,其死亡率可能達到近30%,選擇合適的、準確的診斷技術,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可以將肺栓塞死亡率降低近10%,具有重要的意義[5-6]。筆者通過分析影像歸檔和通信(PACS)系統(tǒng)內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動脈栓塞患者30例臨床資料,擬探討128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PACS系統(tǒng)內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動脈栓塞患者3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男18例,女12例,年齡28~89歲,平均(58.2±11.9)歲,病程1~7d,平均(3.8±1.2)d。納入標準:30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符合診斷標準[7],均有不同程度的胸悶氣短、煩躁胸痛、呼吸困難甚至咯血等臨床癥狀;排除標準:排除哮喘、胸膜炎、心肌炎、心瓣膜病及肺源性心臟病患者。
1.2.1 儀器 采用GE 128層螺旋CT(美國通用電氣公司,Lightspeed VCT),對螺旋CT參數(shù)進行設置,120kV電壓,200mA電流,掃描層厚為5.0mm,設定螺距為0.984∶1,對層厚進行重建0.625~1.250mm,矩陣設定為512×512。
1.2.2 具體方法 (1)掃描前準備:在掃描之前,讓患者進行摒棄呼吸訓練,保持平靜呼吸狀態(tài),在檢查過程中,保持仰臥位,首先對胸部進行平掃,然后從膈上2cm位置開始,向主動脈弓上方2cm區(qū)域進行掃描,從腳開始逐步向頭側進行掃描。(2)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采用高壓注射器以4.5~6.0mL/s的速度向肘靜脈注射碘海醇80~90mL,其含碘量為370mg/mL,檢測感興趣區(qū)對比劑濃度達到閾值后手動觸發(fā)掃描,延緩掃描時間在8 ~ 18s,掃描過程中保持屏氣,1次完成,掃描時間為2~3s。(3)進行圖像的重建和后期處理:將掃描的相關數(shù)據(jù)匯總,傳輸?shù)紸DW4.4工作站,通過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積重建(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項技術,對肺動脈栓塞情況進行分析和觀察。注意檢查和處理圖像過程中,有2名以上,具備3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影像科醫(yī)生進行診斷和分析。
觀察30例患者肺動脈栓塞分級、分型情況。主要對肺動脈進行分級,分為主肺動脈、左右肺動脈主干、肺葉間肺動脈及葉動脈、段及亞段肺動脈。肺栓塞分型包括中心型、周圍型、完全型。肺動脈栓塞影像學表現(xiàn)情況。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建立數(shù)據(jù)庫,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肺栓塞中心型16例(53.3%)、周圍型12例(40.0%)均 高 于 完 全 型 2例(6.7%),χ2=16.78、14.26,左右肺動脈主干6例(20.0%)、葉間肺動脈及葉動脈14例(46.7%)、段及亞段肺動脈9例(30.0%)均高于主肺動脈1例(3.3%),χ2=15.36、14.92,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圖1為右肺動脈干肺栓塞的征象;圖2為左下肺動脈肺栓塞的征象;圖3為左下動脈缺損征象和右下肺動脈閉塞情況。
圖2 左下肺動脈內見中心型充盈缺損,周邊見對比劑圍繞
圖3 左下動脈內見大塊狀附壁血栓,呈部分性充盈缺損;右下肺動脈完全閉塞
肺動脈栓塞主要是以肺循環(huán)障礙作為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主要是由于肺動脈本身和其分支受到內源性栓子、外源性栓子阻塞造成的,及早的給予診斷和治療,可以明顯的降低死亡率,利于患者預后恢復[8]。但是肺動脈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很容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影響了患者治療時機,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9-10]。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影像學診斷肺栓塞在臨床廣泛的應用。128層螺旋CT具有診斷快速,顯示立體清晰等優(yōu)點,可以排除呼吸性運動偽影對于檢測結果的干擾,其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肺動脈栓塞確診的重要手段[11-12]。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近年來得到快速發(fā)展,其分辨率較高,可以清晰的觀察到多級的肺動脈、肺動脈細小分支,有效的提高了肺動脈栓塞的準確率[13-14]。有資料顯示[15-16],CT肺動脈造影在診斷肺動脈栓塞時,具有簡單、安全和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多排螺旋CT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診斷肺動脈栓塞的首選影像學方法。
本研究通過分析肺動脈栓塞患者30例資料,結果表明,肺栓塞中心型16例(53.3%)、周圍型12例(40.0%)均高于完全型2例(6.7%),χ2=16.78、14.26,左右肺動脈主干6例(20.0%)、葉間肺動脈及葉動脈14例(46.7%)、段及亞段肺動脈9例(30.0%)均高于主肺動脈1例(3.3%),χ2=15.36、14.92,總結肺動脈栓塞CT影像學表現(xiàn)如下:(1)直接征象:通過增強CT掃描,可以觀察肺動脈內完全性充盈缺損或者是部分性充盈缺損[17-18]。栓子所在位置的不同進行臨床分型,總共分為三型[19-21]。周圍型12例(40%)是指血管的中心可以觀察到高密度對比劑的影,其周圍有低密度的血栓影存在,并且有附壁環(huán)樣的病變,或者是有密度較低的栓子影,表面凹陷不平,處在血管的一側,其對側可見充盈的高密度對比劑影,其血管腔呈現(xiàn)不規(guī)則性的偏心樣改變,屬于亞急性或者是慢性的肺動脈栓塞類型。中心型16例(53.3%)主要是指血管中心的位置呈現(xiàn)密度較低的血栓影,在邊緣有高密度的對比劑影,屬于急性肺動脈栓塞。完全型2例(6.7%)是指血管內有對比劑的高密度影,其只是見于密度較低的血栓影,會累及細小動脈,屬于慢性栓塞的征象,如果累及的動脈較粗可以判定為急性栓塞征象。(2)間接性征象:肺梗塞是肺實質內有三角形或者楔形的高密度影,邊緣模糊,肺梗塞灶呈現(xiàn)多發(fā)性的大小不一樣。馬賽克征象是肺實質密度影具有高低密度相間性。肺動脈高壓可以表現(xiàn)右心室肥厚、增大甚至肺動脈主干增寬。
綜上所述,128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應用,可以清晰的顯示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