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香
摘 要:教育領域須與當今時代保持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才能為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輸出高質(zhì)量的精英。為此,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勢必以良好的態(tài)勢不斷推進,特別是語文學科。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而童話教學在新趨勢的影響下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針對現(xiàn)階段面臨的困境進行了詳細研討,并提出相應的舉措。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意義;困境;對策
一、童話教學的含義
在小學教材中囊括了諸多體裁的文章,童話在其中屬于頗具重要性的表現(xiàn)形式。童話主要是指在具體現(xiàn)實的前提下借助于一定的幻想的形成物,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擬人手法。而且童話故事中的各個情節(jié)緊緊抓住了小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進行以學生為對象的知識傳遞活動,進而達到更深層次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師實施童話教學時,首先須對自身的童話素養(yǎng)進行提高,才能在此基礎上開展具體的教學引導工作,高效地完成教師的“教”的任務。
二、童話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
1.擴大見聞。童話故事不存在國別、地域的限制,而小學生在選擇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和學習時,也不應有類似的局限。所以,這樣極具全面性的童話世界促進了學生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的所作所為及其情感變化的知曉與了解,對學生知識面的激增作用不言而喻。
2.豐富想象力。童話故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其虛擬性,它可以使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在童話中盡情地展現(xiàn)。因此,童話才能流露人們對自己所不能及的追求和神往。童話教學不僅使得學生深刻感受到其濃烈的故事性,還可對童話中某個部分進行留白,以刺激學生的想象力,并對其進行拓展,使得學生想象力的豐富程度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三、小學童話教學的問題所在
1.童話教學素養(yǎng)不足。教師因自身童話素養(yǎng)不足而使得教學課堂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對童話本身在授課之前并未產(chǎn)生真切的審美體驗,如此的大前提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對作者實際想表達的情感也就不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教師對童話的獨有特性缺乏一定的認識。童話既與一般記敘文有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幻想的獨特之處,當前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僅看到共性所在,卻忽視了獨特點的傳授。
2.無法兼顧教學趣味化與內(nèi)容化。當前,在童話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趣味性和內(nèi)容化的平衡尚未有良好的把握,即教師在確保教學內(nèi)容被學生消化時不能兼顧趣味性,或達到教學趣味性的同時,無法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良好的掌握,前者最低限度的童話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后者,因此成為重教學內(nèi)容化、輕教學趣味性的實踐來源。
3.忽視情感教育。童話教學不僅使學生的認知層面有所進步,更重要的是借助具體的童話故事開展情感教育,這才是童話教學的真正目的。但現(xiàn)階段,教師開展童話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卻忽視了情感價值觀教育,而對于童話表層的認知教育卻太過于重視。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對童話教學回歸本源產(chǎn)生了一定的阻礙。
四、提高童話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深化童話素養(yǎng)。教師的童話認知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是其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支撐物,為教學行為的持續(xù)性的保持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只有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童話教學的現(xiàn)狀,同時也使得教學效果有了實質(zhì)性的增強,為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相互融合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師可參加學?;蛘呱鐣e辦的教學培訓來提升自身知識層次。此外,多次的教學實踐是童話素養(yǎng)培養(yǎng)及深化的最好途徑。比如,教師在講授“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童話時,可讓學生先行想象小燕子在第四次飛到菜園子里的語言和行為,有的學生會回答“我飛近仔細看看,茄子的花兒是紫色,冬瓜的花兒是黃色”,用學生的現(xiàn)實行為反向作用于教師,使得教師轉換學生的角度看待事物,刺激教師對這篇童話有不一樣的理解。
2.增大課外閱讀量。語文教材所涉及的知識是小學生的必修內(nèi)容,但如果學生僅僅局限于此,那么其語文學習的興趣無從談起,學校、課堂等對學生的吸引力減弱,也很難促進學生知識量的增長與視野的開闊,十分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因此,學生的課外童話閱讀工作的開展須提上日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建設性的建議。
3.拓展思維訓練。童話故事的學習對學生提出了豐富其想象力的內(nèi)在要求,而針對想象力的思維拓展訓練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須貫徹和落實的教學行為。比如教師在教授《巨人的花園》時,可讓學生自行想象巨人在斥責小男孩時小男孩的語言應對方法,并且想象巨人拆掉墻之后是什么樣的畫面、巨人會和孩子們玩什么樣的游戲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對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進行了豐富,還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延伸與拓展。
4.強化師生交流。不同個體的學生,其心理變化各有不同。而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其心理也會有細微的差異性。如何發(fā)現(xiàn)并積極利用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使之對學習實踐產(chǎn)生正向的作用,這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在《自己去吧》童話中,教師通過觀察、訪問等方法熟悉每個學生個體的興趣、知識儲備等狀況,對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進行一定的拓展訓練。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的重點在于知識的鞏固與強化,囊括生字的認讀、情感的體會等。在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基礎上,加深了師生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邱文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7(10).
[2]李淑敏.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