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全
背景:5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fā)修訂后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兑?guī)定》在明確司法解釋工作職責分工的同時,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原則,明確規(guī)定,“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司法解釋,經(jīng)檢察長決定,可以在報紙、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上公開征求意見?!保?月14日《北京青年報》)
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依法保護,既需要在立法層面傾聽民聲,更需在解決具體法律應用的司法解釋制定中傾聽民聲,才能確保立法和具體法律的應用始終充分體現(xiàn)民意。最高檢在修訂后的《規(guī)定》中,明確要求在制定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司法解釋時,應公開征求意見,體現(xiàn)了開門制定司法解釋的意見征求導向,彰顯了司法為民宗旨,值得肯定。
依法保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法律責無旁貸。每一部法律的制定,每一部司法解釋的出臺,都應以人民群眾的訴求和社會的關切為出發(fā)點,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歸宿。因此,堅持意見征求導向,讓法律和司法解釋能夠充分體現(xiàn)民意是應有之義。相比于在立法層面的意見征求,作為解決具體法律應用的司法解釋,在制定中征求意見更為重要。司法解釋的制定素有“第二次立法”之稱,主要目的是在不突破立法本意的前提下,解決具體法律應用中的實務問題。制定過程中向民眾征求意見,能更契合客觀實際,讓人民群眾在依法保護切身利益時擁有獲得感。
長期以來,我國十分重視在立法層面征求意見,司法解釋制定中卻重視不夠,許多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呼吁不能納入司法解釋,客觀上導致有些具體法律在應用環(huán)節(jié)不能充分體現(xiàn)立法本意。最高檢將征求意見作為司法解釋制定的標配,開制定司法解釋傾聽民聲的先河,為更有力保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如果說立法是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保護的兜底工程,那么作為解決法律應用實務問題的司法解釋,則是實現(xiàn)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依法保護最大化的有力工具。司法解釋此種作用的彰顯,有賴于對民聲呼吁的充分尊重。這既是“立法為民”“問法于民”的基本要求,又是讓司法解釋充分體現(xiàn)民意、契合現(xiàn)實需求的必然選擇。只有真正傾聽民聲,才能將民眾意見所反映的樸素正義與司法解釋的法治專業(yè)正義深度融合。如此,司法解釋才能更好地還原立法本義,贏得人民群眾內(nèi)心的擁護和真誠信仰,釋放出更多依法保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法治紅利。
最高檢堅持意見導向、“開門”制定司法解釋的嘗試,是傾聽民意、吸納民智的生動實踐,是法治建設的一大進步,必將有力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