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又稱“烏金”“黑面郎”“剛鬣”。它象征著財富、吉祥、福氣,因此,豬也成為大眾生活中備受歡迎的靈性之物,并形成了多樣與之相關的民間風俗。
在廣大南方地區(qū),宰殺年豬有許多講究。比如,殺年豬一般都要選在臘月二十五日之前進行,因為臘月二十六日被視為封刀日。再比如,刮豬毛時,屠夫往往會刻意分別留下豬頭和豬尾的一塊毛不刮,寓意“有頭有尾”。待屠夫全部處理完,在分肉之前,養(yǎng)主還須對著豬頭焚香以致謝天地。敬過天地之后,豬肉才能剁開分給大家。各家除了留足過年需食用的豬肉外,會將剩余的進行腌制,存入缸中,以備年后食用。
在北方地區(qū),同樣有著諸多與豬有關的特色習俗。比如,河北地區(qū)有張貼“豬系”窗花的習俗。這是一種用黑色蠟光紙剪成的窗花,粘貼時要左右各貼一張,以示招財進寶。在陜西一帶,則有送豬蹄的婚俗。結婚前一日,男方要送四斤豬肉、一對豬蹄給女方,稱之為“禮吊”。女方在留下“禮吊”后,卻需將豬的前蹄退回。到了婚后的回門之日,夫妻二人再準備好雙份掛面和豬后蹄回娘家。這次娘家只留下掛面,退回后蹄。這種習俗被稱作“蹄蹄來,蹄蹄去”,寓意今后往來密切。
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qū),也有與豬相關的婚俗。如云南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就有在婚禮當天男女雙方殺豬宴客的習俗。當然,除了請客之外,他們還要將豬肉切成小塊用竹竿串好后分送給親族,寓意“結成骨肉之親”。
另外,舊時的漢族還流傳著一種“打母豬鬼”的驅邪活動。民間認為,當家中發(fā)生病災等不幸之事時,是由于母豬鬼在搗亂?!皻⑺酪荒肛i鬼,驅除一個邪”,因此,家中長者會挑選黃道吉日設置香案,向神靈許愿,以打母豬鬼,求得順遂。祭拜前,需殺一頭老母豬,將其肘、蹄、肝、腸、肺等盛在一個筐里,放到堂屋中間,司儀之人主持燃香祝拜。之后,在長者的吩咐下,由親族將內臟煮熟后分食吃掉。而云南佤族、傈僳族及普米族則有使用“豬膽卦”進行占卜的習俗。以佤族為例,一般只在舉行重大活動時由巫師進行占卦。在殺豬后,巫師依據豬膽的紋理、膽汁來判斷前程吉兇。倘若膽紋呈上下豎行,膽汁多,為吉卦;若膽紋呈左右橫行,膽汁少,則為兇兆……
從古到今,在漫長而又曲折的時間河流里,豬的存在已衍生出種種文化。它滋潤著幾千年的華夏文明,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在漫長而又曲折的時間河流里,豬的存在已衍生出種種文化。它滋潤著幾千年的華夏文明,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