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剛
道德與法治課(以下簡稱“道法”課)作為貫徹國家方針政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國家統(tǒng)編教材,它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國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學會生活的重任,在學校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在農村小學任教道德與法治課,深知基礎教育工作者立足三尺講臺,潛心育人的艱難。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少部分學校和教師,對“道法”課定位不準確,認識不充分,要么把上成說教課,課堂教學不生動,說教成分重,要么把“道法”課上成語文課,分析結構,挖掘中心思想。要么為了應考,把原本很生動的“道法”課上成了應試教育的知識講授課。如此種種,嚴重影響了“道法”課的實施,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作為一名基層教師,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正確定位“道法”這門學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同時把“道法”課上得不“矯情”,不說教,不脫離生活實際,是每個“道法”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我的認識里,我們的“道法”課堂應該呈現(xiàn)以下狀態(tài)。
1、“生態(tài)”的課堂。何為“生態(tài)”即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真實課堂。“道法”課不是脫離學生實際的說教課。是基于學生生活實際和真實想法的思想碰撞、交流的課堂。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課,在什么地方上課,教師都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不能教學生說“假話”。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有真實的想法?!暗婪ā闭n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告訴學生如何正確處理成長過程中煩惱,梳理和家人、鄰居等的關系能幸福生活的課堂。我以為,無論是教師上公開課,還是平時的課堂,都應是“生態(tài)”的。
2、“融合”的課堂。在我們一線教師中很多人都覺得把“道法”課上好不容易,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道法”課涉及的知識面太廣。它涉及到人文、歷史、科技、地理、政治等。要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課前要查閱很多資料,學生也要參與課前調查、收集信息等。這充分說明,這門課是一門多學科融合的課程。這一學科特點決定了要上好“道法”課對教師個人素養(yǎng)要求全面。如果“道法”課就書本教書本,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會學得很枯燥。同時也失去了“道法”課的本意,也是教師的失職。為了把一節(jié)“道法”課上好,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全面規(guī)劃課時,精心設計環(huán)節(jié),巧妙安排活動,多方收集資料,把“道法”課上成生動的、融合的課堂。在平時的工作中,“道法”老師也要加強學習,掌握多方面知識,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養(yǎng),給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3、“人文”的課堂?!暗婪ā闭n作為國家統(tǒng)編教材,承擔著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任。這門課的性質及特點決定了,“道法”課始終要把人的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作為我們工作的方向。因此,我們的老師眼中要有“人”,心中要有愛。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交流,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小用一顆慈愛、包容之心去善待身邊人,學會幸福生活。
4、“個性”的課堂。課堂應是印有教師個性特點的,是教師對國家課程理解的表達。因為每一個個體不一樣,所以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風格是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為,教師的教學風格沒有好壞之分。教師要在遵循基本教學規(guī)律,應用基本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當下,部分教師的課堂模仿的太多,自己個性化的東西太少。吸收他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是不可厚非的,也是每一個人應走的道路。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最終要走出這個階段,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教師的課堂可以是民主的、嚴謹的、幽默的、開放的等等,我的課堂我做主。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豐富多彩,百花齊放。
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視,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辦好思政課的鮮明態(tài)度和堅定決心。作為一名“道法”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本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上好“道法課,使我們的“道法”課堂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湖北省枝江市問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