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娟
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就是習作教學。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看到習作題目經(jīng)常無從下筆,到底寫些什么呢。筆者以為,優(yōu)美詞句段的積累應該是一種有利的資源。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選擇精妙的詞語和句段,同時用在課外積累上,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學會自主積累靈活運用。另外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
在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好詞好句,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名家名篇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以調(diào)動學生對好詞好句積累的興趣。
1.師生共同背誦優(yōu)美詞句,發(fā)揮示范作用。丹麥語言學家斯培森說:“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毙W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此時,把美文佳句儲存在他們的小腦袋里,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彌補他們“不會表達”的缺憾。語文課盡量做到讓學生多感悟,多體會,多背誦。要求學生會背的課文,老師和學生一起高高興興地背誦,學生一定會興趣盎然。
2.師生共同收集好詞佳句,發(fā)揚引領風格。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課文和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畫下一些優(yōu)美的語段,再在自己的積累本上記錄下來?!安粍庸P墨不讀書?!币尯⒆羽B(yǎng)成邊動筆邊閱讀的好習慣。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本單元都是描寫景色的文章,于是我就請同學們把這一單元寫景的詞語收集起來。這個時候我知道孩子們積累本上的好詞不少,就讓他們在每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進行匯報,全班同學再用這些匯報的詞語寫一段話,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3. 師生共同仿寫好句好段,提升模仿能力。句段訓練應是學生習作訓練的開始階段,這樣既降低了學生的寫話難度,也激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如,學了《師恩難忘》以后,引導學生按照課文中描寫老師的情景練習寫一段話。有的孩子寫媽媽干家務的場面,有的寫自己玩玩具的場景,孩子們都寫得很好。這樣經(jīng)常進行仿句仿段的寫作,不僅鍛煉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更為寫好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麗句段的積累與豐富離不開閱讀,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課外閱讀。
1.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規(guī)定孩子要讀多少書,而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家校結合的方法。在校內(nèi),教師根據(jù)小學生大都愛聽故事、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可以利用給學生講故事的機會,向?qū)W生推薦好書,并引導他們自己講故事。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要及時獎勵。在每周的語文課中,我班就安排一節(jié)語文課作為讀書課,孩子們在圖書角找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讀20分鐘。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主動地把文章中的好句好段記在摘抄本上,從中看出他們不僅對課外閱讀有興趣,而且還掌握了積累佳句佳段的方法。
2. 走進孩子生活,做好積累。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小學生雖然生活體驗相當有限,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可以是豐富多彩的。作為老師,應該想方設法將其各種生活體驗調(diào)入到他們的腦海中,引導、啟發(fā)他們積累。孩子們都愛看動畫片,動畫片里的語言生動有趣,而積累這些豐富多彩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負擔的。有的動畫片與經(jīng)典童話和寓言聯(lián)系緊密。比如現(xiàn)在孩子們愛看的《喜洋洋與灰太狼》,里面有一些經(jīng)典故事,孩子們看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看看原作,他們一定興致盎然。電視上和生活中還有很多好的廣告詞,精練簡潔,含義深刻,朗朗上口。 這些精彩的語句,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孩子們?nèi)绻軌蛴幸庾R地積累,那他們腦海中的語言寶庫將會極為豐富。
3.激勵孩子堅持撰寫日記。我要求學生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哪怕只寫一句完整的話也行。只要堅持天天寫,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例如,今天和同學產(chǎn)生了矛盾,自己該反思我有哪里做得不對的地方,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把這些都寫下來。此外,寫日記,既能積累寫作素材,又能鍛煉學生運用積累的本領。日記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貼、畫的內(nèi)容用上自己的積累寫幾句或一段話。當然還可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學寫日記。比如體育課上進行了拔河比賽,讓學生寫一寫當時的情景;考試考好了,你想說些什么,把它寫下來……
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維,每個學生都有交際的需要,都有展現(xiàn)個性的渴求,都有值得表達的思想。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個性和作文程度,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喜好等,采用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各方面得到主動發(fā)展。
1.習作內(nèi)容要適合學生的興趣。學生習作存在“套、抄、編、選”,沒有個性,千篇一律等弊端。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習作內(nèi)容不熟悉,不感興趣。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指出“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表達真情實感”。每個學生的情感、興趣、愛好,接觸的事物,對生活的感受、體驗等都不相同,習作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賦予學生多元選擇習作內(nèi)容的權利。如小學四年級習作是讓學生寫“一件令我后悔的事”。我認為“后悔”這一種情感不能涵蓋一個人童年所有的情感。有的可能是“美好的”,有的可能是“令人難忘的”……要給學生提供不同的情感落腳點,從熟悉的、感興趣的、想寫的內(nèi)容入手,尊重學生的情感差異,學生才能“下筆如有神”,使習作真正表現(xiàn)各自的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2.方法指導要適應學生的能力。每個學生的作文能力因生活環(huán)境、學習態(tài)度、學習風格不同,存在著差別。而現(xiàn)在的作文指導課大都采用整班級的學生統(tǒng)一指導、統(tǒng)一習作要求的方法,沒有考慮學生的作文能力存在差異,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根據(jù)生長教育理論,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如記一次拔河比賽,針對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簡單點撥之后便可讓他們自主寫作;對作文能力一般和較差的同學,可讓他們觀看錄像,邊觀察邊回憶;對暫時無法落筆的學生,教師還可提供范文,引導分析,再讓學生仿寫。這樣分層指導,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促使人人提高,為以后的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倍嗄甑慕虒W實踐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謀篇布局的技巧外,更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課內(nèi)積累好詞佳句,課外進行語言拓展,同時在習作教學中不斷張揚學生的個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擺脫“無米之炊”的苦惱,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簡介:江蘇省溧陽市西平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