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琴 游蘊騰 何麗云 劉美梅
(寧德市醫(yī)院,福建 寧德 352100)
化療是肺癌患者的常見治療手段,由于化療藥物存在不良反應,化療時間偏長,患者常會發(fā)生骨髓抑制或是免疫功能下降等情況[1]。骨髓抑制會導致血小板與白細胞明顯減少,并伴有惡心嘔吐、乏力、失眠或食欲下降等癥狀,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具有影響影響?;诖?,臨床中多會通過護理干預方式減少骨髓抑制并發(fā)癥等不良情況[2]。研究中以本院治療的60例肺癌化療致骨髓抑制患者,旨在探究肺癌化療所致骨髓抑制行健康教育程序護理干預的作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療的肺癌化療致骨髓抑制患者60例。隨機分成A組(30例)和B組(30例)。A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是30~74歲,平均(45.61±4.28)歲。B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是31~77歲,平均(45.82±4.34)歲。上述數(shù)據(jù)對比并無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比較(分,)
84.35±2.15 87.51±3.48 79.66±2.47 78.61±2.06 80.43±3.18 69.34±2.15images/BZ_230_175_324_2300_366.pngA組 30 91.24±1.66 B組 30 84.32±1.70 t-10.559 8.226 17.261 15.952 P-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1.2 方法: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心理護理、化療護理和注意事項講解等。A組給予健康教育程序護理,具體為:
1.2.1 健康知識宣講:向患者講解肺癌的發(fā)病原因、病情進展、治療手段、治療預后等知識,并普及化療的目的與作用,使患者能夠全方位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其血象自我監(jiān)測的方法,并定時記錄血象數(shù)值,便于病情評估。
1.2.2 骨髓抑制與并發(fā)癥預防知識教育:為患者發(fā)放肺癌化療治療手冊,明確講解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值,并告知其化療10~19 d后其白細胞計數(shù)為最低值,此時應預防感染。若化療后,血象指標明顯低于正常值,則應注意口腔清潔和個人衛(wèi)生護理,同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每日定時監(jiān)測體溫,禁止去公共場所,并減少外出次數(shù)。避免發(fā)生碰撞等情況,經注射治療后應較長時間的壓迫傷口,避免出血。
1.2.3 生活干預: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告知其飲食禁忌,叮囑其多進食水果、蔬菜或高蛋白等食物,以增強體質。給予其情緒護理,講解主動配合和樂觀心態(tài)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嚴格遵醫(yī)囑治療。同時給予其社會支持,鼓勵家屬或親戚與患者共同參加社會活動,使其感受到社會溫暖。
1.3 觀察指標:利用自制調查問卷評價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包括化療知識、血象自我監(jiān)測方法與意義、骨髓抑制與并發(fā)癥預防知識和健康心態(tài)養(yǎng)成重要性等,均為100分,分數(shù)與掌握度呈正比。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治療依從性,包括遵醫(yī)囑監(jiān)測血象、科學飲食等方面,共100分,分為完全依從、基本依從、部分依從與不依從,依從性=100%-不依從。利用自制評價量表評估護理滿意度,共100分,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16.0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用(s)或百分比(%)表示,行t或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比較:A組的各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均高于B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的治療依從性比較:A組的治療依從性為93.33%(28/30),高于B組為70.00%(21/3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29/30),高于B組為63.33%(19/3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肺癌患者多在門診進行化療,其需要具備自我監(jiān)測、觀察、決策與護理的能力,可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避免不良事件。骨髓抑制是化療的高發(fā)合并癥,其會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治療效果[3]。健康教育程序護理注重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化、全面性與連續(xù)性,可提高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其認識到化療的流程與不良反應,進而通過口腔清潔、防止感冒等自我護理途徑避免發(fā)生骨髓抑制情況[4]。而骨髓抑制與并發(fā)癥知識的普及能夠提高其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的能力,主動監(jiān)測血象,并科學處理緊急事件。生活干預能夠提高其飲食科學性,使其保持樂觀心態(tài),并在社會支持中提高幸福感與歸屬感,進而積極配合治療[5]。經該項護理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得到好轉,免疫功能可有所提升,且精神狀態(tài)會明顯改善[6]。結果為:A組的各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均高于B組(P<0.05);治療依從性(93.33%)高于B組(70.00%)(P<0.05);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B組(63.33%)(P<0.05)。與李國梅[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程序護理可改善該病患者的相關知識掌握度與治療依從性,且護理滿意度高,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