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新 申善良
(1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附屬陳村醫(yī)院內(nèi)一科,廣東 佛山 528313;2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附屬陳村醫(yī)院內(nèi)一科,廣東 佛山 528313)
同傳統(tǒng)的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一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但是Hcy與頸動脈硬化相關性報道資料不多。因此,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內(nèi)科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頸動脈硬化的相關性,為臨床診治頸動脈硬化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內(nèi)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451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全部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分析,包括性別、年齡、糖化血紅蛋白、腎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等生化指標。其中男205例,女246例。年齡60~94歲,平均年齡為(77±17)歲。
1.2 診斷標準: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使用全自動生化測定儀檢測CR、BUN、UA、Cysc、Hcy、TG、TC、LDL、HDL;采用彩超檢測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定義正常Hcy組(Hcy≤15 μmol/L)和高Hcy組(Hcy>15 μmol/L)。按照2003年歐洲心臟協(xié)會高血壓治療指南:將厚度<1.0 mm為對照組,1.0 mm≤頸動脈內(nèi)膜厚度<1.2 mm為增厚組,厚度≥1.2 mm為斑塊組。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重癥感染;大量飲酒,甲狀腺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所有患者近3個月沒服用影響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藥物。
1.3 統(tǒng)計學方法: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別、年齡、上述生化指標等情況,用SPSS20.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所有連續(xù)計量變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F)或者t檢驗。多變量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人群伴有或者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正常組比較,高Hcy組患者的HbA1c、Cr、BUN、UA、CysC均高于正常組,但是HDL低于正常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s)
images/BZ_60_1279_1820_2300_1866.png年齡 69±7 71±9 0.12糖化血紅蛋白 8.77±2.37 10.11±2.63 0.04肌酐 61.98±25.02 79.48±47.73 0.00尿素氮 5.71±2.02 6.88±3.78 0.00尿酸 299.41±95.22 234.32±137.59 0.00胱抑素C 1.66±0.64 1.83±0.72 0.00三酰甘油 2.84±3.23 2.87±3.51 0.84總膽固醇 5.34±1.52 5.28±1.41 0.66低密度脂蛋白 3.25±1.03 3.83±9.74 0.35高密度脂蛋白 1.33±0.47 1.29±0.52 0.03
2.2 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三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三組患者的HbA1c、Cr、BUN、UA、CysC、Hcy、TG、HD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頸動脈斑塊組患者HbA1c、Cr、BUN、UA、CysC、Hcy、TG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頸動脈增厚組患者的HbA1c、CysC、Hcy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余指標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最后,頸動脈斑塊組的HbA1c、Cr、BUN、UA、CysC、Hcy、TG均顯著高于IMT增厚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分析()
表2 三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分析()
images/BZ_61_175_324_2300_366.png年齡 69±9 74±8 73±8 0.46糖化血紅蛋白 8.77±2.37 10.11±2.63 10.93±2.95 0.00肌酐 63.35±24.63 63.06±25.21 97.19±49.98 0.00尿素氮 5.78±2.06 5.82±2.06 8.03±4.94 0.00尿酸 298.21±87.96 287.74±70.05 407.17±18.32 0.00胱抑素C 1.59±0.73 1.88±0.45 1.96±0.84 0.00同型半胱氨酸 13.23±3.59 14.40±4.86 17.36±9.99 0.00三酰甘油 2.78±3.56 2.7±3.32 3.28±3.15 0.51總膽固醇 5.22±1.40 5.26±1.46 5.63±1.59 0.09低密度脂蛋白 3.93±10.62 3.38±1.08 3.39±1.24 0.52高密度脂蛋白 1.22±0.56 1.24±0.36 1.28±0.54 0.00
表3 尿酸與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2.3 Hcy與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Hcy和IMT、HbA1c、Cr、BUN、UA、CysC呈正相關(P<0.05),見表3。
2.4 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以IMT為因變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頸動脈硬化的獨立影響因素包括Hcy、HbA1c、CysC以及年齡,調(diào)整混雜因素后仍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斑塊影響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2]。頸動脈硬化可作為大血管病變的早期指標之一,而高血壓可引起血脂異常及內(nèi)皮功能紊亂,從而加速頸動脈硬化的發(fā)展[3-4]。近年有些資料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頸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其與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病等大血管病變有關聯(lián)[5-7]。本研究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頸動脈硬化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胱抑素C以及年齡密切相關,隨著上述指標增加,頸動脈內(nèi)膜增厚及斑塊形成風險增加,OR值分別為4.19、2.09、2.61、3.36,這意味著Hcy、HbA1c、CysC及年齡為頸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有些研究認為年齡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各種伴隨疾病增多,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越高[8-9],這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認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增加頸動脈硬化風險,Skeete等[7]發(fā)現(xiàn)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合并高Hcy血癥增加了頸動脈硬化的風險,他們認為高Hcy可能通過干擾谷胱甘肽過氧化酶,使血管舒張功能減弱;或者影響凝血功能,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從而增加了頸動脈斑塊形成。
本研究認為HbA1c也是頸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頸動脈斑塊隨HbA1c的增加而增厚,高血糖可能促進氧化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或者直接損害微循環(huán),促進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或者斑塊形成[10-11]。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Hcy與Cr、BUN、UA以及CysC呈正相關,這可能與Hcy通過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加微量蛋白尿,使血中Hcy進一步增高,最終引起腎功能受損,而且有些研究表明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和Hcy可能存在協(xié)同作用加快頸動脈硬化,其中CysC為頸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有些研究認為高CysC與頸動脈硬化密切相關,是腦梗死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壓人群中,如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糖尿病或者胱抑素C升高,將會頸動脈硬化風險。
綜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壓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及胱抑素是影響頸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臨床上可以將上述指標作為評價高血壓患者早期頸動脈硬化的重要參考依據(jù),早期調(diào)控可以延緩頸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