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晟欣
【摘要】文章通過作品和聲、織體、結構等特點的分析對比了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杰出音樂家所創(chuàng)作的的奏鳴曲第一樂章特點的不同。
【關鍵詞】巴洛克;古典主義;海頓;斯卡拉蒂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大多都寫過奏鳴曲,比如巴赫、斯卡拉蒂、維瓦爾第等。其中,斯卡拉蒂的鍵盤奏鳴曲數(shù)量巨大,為后人所熟知。他的音樂作品風格輕巧明快,旋律線條稍長,聽起來有很強的舒適感。到了古典主義時期,奏鳴曲達到了完美的境界,令后人無法超越。代表人物有海頓和貝多芬,貝多芬被稱為“奏鳴曲之王”。
古典主義時期奏鳴曲是對巴洛克時期奏鳴曲的繼承發(fā)展,二者也有鮮明的不同點。下文將從樂段結構、織體形式、旋律律動方面來比較二者的不同。
斯卡拉蒂奏鳴曲sonata in B Minor K·27:allegro是典型的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此樂曲為5/4拍。整體分為兩段,每段各自重復一遍。第一段共32個小節(jié),第二段共37小節(jié)。調式上,第一段的調性為b和聲小調,開頭三小節(jié)(如圖1)運用了巴洛克時期音樂寫作手法中最常見的對位復調寫作手法,逐漸從兩個聲部引入四個聲部。第四小節(jié)至第六小節(jié)(如圖2)以及后面的11-20小節(jié)出現(xiàn)了最為明顯的四聲部。這四個聲部具有兩個鮮明特點。第一,高聲部與低聲部上的音為不同八度的音響且時值較長;第二,中間聲部是分解和弦且時值較短,節(jié)奏緊密。第一個特點屬于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點——通奏低音。指的是女高音唱旋律聲部,男低音為其提供強有力的和聲支撐,有低音驅動的和弦支持。中間聲部的分解和弦并不獨立,從屬于兩段聲部,目的只是豐富織體形式而突出兩端的聲部。旋律上,除了極具復調色彩的對位旋律和女高聲部緩慢級進下行的旋律之外,從第20-32小節(jié)的旋律都為音階式上下翻飛并以快速下行級進作為結尾。這種從長音到短音快速的轉換創(chuàng)造出一種激動的賦予情感的音響效果。
海頓的D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快板形式hob.37是一篇非常具有典型古典主義風格的奏鳴曲。樂段結構具有很明顯的古典主義特征,包括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其中呈示部是前40小節(jié),整體調性為D大調,開始句不再用復調式的旋律進行(如圖3),而是直接用柱式織體——主三和弦點明調性。結束句有明顯的半終止感,和聲在主和弦與屬和弦之間轉換,并結束于D大調的屬和弦上。從主到屬之間有連接部,通過音階級進的進行使旋律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例如第15小節(jié)(如圖4)。
展開部是對呈示部主題的發(fā)展,比較有戲劇性,海頓在這篇樂曲的展開部用了精簡短小的賦格段fugato,如47-51小節(jié)(如圖5),將音樂分成上中下三個聲部,突出上聲部旋律緩慢下行的律動,中聲部作切分節(jié)奏的的對位,下方為緊湊快速的音階式流動進行,得到聽覺上戲劇性沖突變化的效果。譜子上升降號的不斷變化,說明這段的和聲在不斷變化,處于非常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直到第60小節(jié)(如圖6),出現(xiàn)了下方聲部主調屬七和弦的四次八分音符的重復和一個二拍子的長音,標志著展開部的結束,再現(xiàn)部開始。
再現(xiàn)部的61小節(jié)與第一小節(jié)相似,終于經(jīng)過緊張的變化再次出現(xiàn)了音樂主題。雖然是再現(xiàn),但也并不完全與呈示部一模一樣,它是對呈示部的變化發(fā)展。第67小節(jié)開始至70小節(jié),低聲部的織體伴奏型發(fā)生了變化,上方聲部旋律是對呈示部第7小節(jié)的拉長,但是主干音沒有發(fā)生變化。最后八小節(jié)是結尾句,結束于主和弦,有一個短小的結尾:主和弦不斷出現(xiàn)與重復,標志著樂段進入尾聲。
海頓奏鳴曲在織體上與巴洛克時期斯卡拉蒂奏鳴曲織體的不同是非常明顯的。由小見大,這一時期的作曲家,不再糾結于寫出多么密集復雜的對位與相互獨立的復調線條的疊加,更傾向于主調音樂,關注旋律的動聽性,復調性音樂也變得不那么重要,輕巧了起來。通奏低音也不再占主導地位,甚至消失了(海頓D大調奏鳴曲中幾乎沒有通奏低音)取而代之的是‘阿爾貝蒂低音,也稱為分解和弦。這種音型使得“和聲的節(jié)奏”更為靈活,襯托主調可愛的旋律。旋律上,古典主義作曲家突出了休止符的特點,使樂句得到充分的呼吸。通常會在休止符后面緊跟一個快速流動的旋律,相比巴洛克時期沉重永無休止,無窮盡的驅動式旋律,更生動和人性化。
綜上所述,在奏鳴曲第一樂章-快板形式樂段結構上,古典主義偏愛奏鳴曲式,包括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巴洛克時期為古二部曲式??楏w和聲方面:古典主義音樂擺脫了巴洛克時期的數(shù)字低音與通奏低音,更多地使用阿爾貝蒂音型。主調和聲也代替了復調,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旋律上,古典主義音樂更為輕快和可愛。所以,隨著時代的進步,奏鳴曲領域也在發(fā)生變革,逐漸走下神壇,貼近世俗人們的生活,寫人喜歡聽的旋律,表達世俗生活和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