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業(yè) 程文渭
摘 要: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組織、引導的作用,利用情境、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只有融入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動起來,才能取得教學實效。本文分析提出,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很強,如何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信息技術教師提高教學實效的最大挑戰(zhàn)。
關鍵詞:自主 主體 探究
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注重學生對生活和工作聯(lián)系緊密的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而且注重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方法運用,注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中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
一、學生主體作用融入的意義
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獨立、能動的主體地位,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認知需要,自主利用學習資源來確立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其次要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自主調整學習進度,及時評價,最終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這對教師“主導”的要求更高,教師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帶領學生學習,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內在的需求,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進行自主、能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學會“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并且教師還要防止片面地、靜止地、孤立地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學生的主體作用,民主、開放、科學的新課程理念被確立,突出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學習的主體、自我教育的主體。相對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師角色也隨之轉變。這就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要求“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當課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fā)、由學科內容走向師生經驗的時候,主體性學習體現(xiàn)出它獨特的優(yōu)勢。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學生主體作用融入的策略
1.激趣導入,明確任務,學生欲學
人的認知過程首先需要有外部刺激,有了刺激就會引起注意,進而會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科學使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有效的情境。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抓住有效教學的契機,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經常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再提出教學主題,讓學生去思考相關問題,尋求解決辦法。當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以后,在課堂教學中再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去探究知識。
例如在給高一段學生講解Word2010繪畫功能時,筆者首先展示了一幅自己在Word2010里畫的作品,讓學生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學生觀察后就開始討論起來。
“這幅作品的整體還挺漂亮的。”
“這幅畫的背景是用什么效果?好特別啊?!?/p>
“這幅畫是用繪畫軟件里制作的嗎?”
“好像不是,繪畫軟件制作的畫沒有這樣的過渡色?!薄?/p>
看到學生一雙雙眼睛流露著求知的欲望,筆者抓住時機告訴他們:“其實我的這幅作品是在Word2010里畫的,Word軟件不僅可以進行文字排版,還能畫畫呢?!本o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將這幅作品與以往在繪畫軟件里畫的進行比較,并提出問題:“誰能在Word2010中畫出更漂亮的圖畫?”
學生又開始討論:“用Word2010作畫太難了吧?”
“我知道了,這幅畫是由很多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
“繪畫軟件也可以這樣做,但是繪畫軟件里所使用的顏色沒有過渡色?!?/p>
“我認為用Word2010畫幾何圖形跟繪畫軟件里的方法差不多,但是過渡色怎么實現(xiàn)呢?”……
在學生情緒高昂時,筆者展示本課主題“Word 2010的繪畫功能”,然后介紹使用該功能的便捷性。在編輯文檔的過程中,如果插入合適的繪畫作品,可以讓文檔真正實現(xiàn)圖文并茂、形象生動。
2.引導遷移,自主探究,學生會學
如果學生有了學習知識的欲望,就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因此,在學生明確了具體任務以后就可以自主探究,這是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掌握技能的最好時機。
在剛開始實施的階段,教師應該做一些適當?shù)膯l(fā)引導,比如分解任務、演示操作、集中講解等。由于部分學生還不懂自主探究,可能目標不明、動作較慢,教師應該對其給予多一些引導,之后再逐漸減少。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探究進度,及時給他們適當?shù)奶崾?、必要的幫助?/p>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這樣的做法較難實現(xiàn),因為教師很難了解這么多學生的探究過程,也很難獲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可能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及時進行個別輔導?,F(xiàn)在,教師通過多媒體電子教室的屏幕監(jiān)看系統(tǒng)可以看到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對個別基礎較差、進度較慢的學生進行及時個別輔導。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電子舉手的方法向老師提問,或者通過電子論壇的方式尋求幫助。
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電子教室軟件、Word2010文字處理軟件,這些科技產品幾乎所見即所得的功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技術支持,也提供了無限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在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后,教師可以大膽地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新知識將變得更加快捷、有效。
3.分組探究,協(xié)作學習,學生愛學
英國文豪肖伯納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比喻:“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個蘋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边@個比喻很形象地說明,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幾個“金蘋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協(xié)作學習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基礎選擇學習內容、調整學習進度,既鍛煉自學能力,又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
例如,高一學生在進行指法訓練時往往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平時操作電腦較多的學生可能輕松應對,而操作電腦較少的學生可能舉步維艱。為了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指法訓練,筆者沒有采用強迫訓練、統(tǒng)一進度的辦法,而是將全體學生分成大組,再讓同桌組成小組,小組成員互相觀察、記錄對方的指法錯誤,每個星期在班級內開展一次大組之間的文字錄入速度(包括正確率)競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樂于主動學習,幫助他人學習,實現(xiàn)互相配合、共同進步。
4.展示作品,互相評價,學生樂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可以講授操作要點、調控教學進度、觀察學生操作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協(xié)作學習,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再互相評價學習成果。
在這個階段,學生通過展示作品,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與同學們分享成功的喜悅。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評價(包括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及時獲知自己的掌握情況和不足之處。當自己的學習成果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以后會做得更好。對于同學的誠懇意見,學生一般樂于接受并馬上改正。樂學是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延續(xù),學生將更加樂于學習、提高自己。
例如,在講授Excel電子表格制作銷售報表時,筆者在技能鞏固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說:“接下來請同學們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發(fā)揮想象力,將剛才計算的銷售數(shù)據(jù)設計為一張直觀、形象的圖表。”話剛說完,有些學生找同桌商量,有些學生馬上開始動手。這時教師需要來回巡視,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解決個別學生遇到的技術問題。這樣的課堂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環(huán)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經過10分鐘時間,大部分學生已經完成自己的設計,圖表各式各樣,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等,顏色搭配也多種多樣。筆者讓學生提交自己的作品,通過多媒體電子教室展示給全班同學一起評價。大部分學生認同的好作品或者個性作品,請作者說明設計意圖、操作技巧等。學生不但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且得到了同學的建議、學到了不同的操作方法,充分地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小結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要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主導,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發(fā)展為主線。融入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單一的傳授教學模式,而是改變成一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質疑、爭辯、評價,在自信、成功、創(chuàng)新的體驗中去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揚燕.以學生為主導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探討[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6).
[2]劉進.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策略的實踐探索[J].遼寧教育,2018(9).
[3]李璇.主體性教育視角下中職生課堂問題行為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0).
(作者單位:李存業(yè),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職業(yè)中專;程文渭,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職業(yè)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