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楚艷貞,牛鎖成
急性冠脈綜合征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EMI及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1]。其中易損或高危斑塊破裂促使脂質(zhì)釋放,導致凝血瀑布現(xiàn)象發(fā)生,進一步導致血栓形成,出現(xiàn)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是該類疾病的主要作用機制[2]。而STEMI屬于病情最為嚴重、復雜的急性冠脈綜合征,主要是指由急性血栓形成促使冠狀動脈(冠脈)完全閉塞或功能性閉塞,從而促使冠脈血供迅速減少,甚至中斷,最終導致相應的心肌出現(xiàn)嚴重的急性缺血性壞死。且有研究報道顯示,STEMI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加之進展迅速,因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3]。如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預后欠佳,生活質(zhì)量會顯著降低。因此,對該病患者進行早期有效的診斷顯得尤為重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主要是由12號染色體短臂編碼的一種多聚體蛋白質(zhì),由內(nèi)皮細胞與巨核細胞合成,當冠脈血管發(fā)生損傷時,由于內(nèi)皮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均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從而會導致vWF的水平會出現(xiàn)明顯的升高,其可能成為臨床診斷STEMI的生物學指標之一[4]。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外周血中vWF水平與STEMI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旨在為STEMI患者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后評估提供新的靶點和思路,現(xiàn)進行報道。
1.1 研究對象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9例為研究對象,入研究組。納入標準:①參照2015年中國STEMI診斷和治療指南[5]進行診斷,主要內(nèi)容包括典型癥狀,心肌酶、肌鈣蛋白等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冠脈造影等檢查及心電圖特征性改變等;②年齡≥18周歲;③臨床病歷資料完整;④入院前未接受任何相關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血栓型疾病或血管性血友病者;②伴嚴重感染性疾病或?qū)ρR?guī)等檢查結(jié)果有顯著影響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溝通障礙者;④參與其他研究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其中男性67例,女性42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57.32±10.32)。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員6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24~77歲,平均年齡(57.40±10.2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炇鹬橥鈺?,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①兩組人員入院后均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以3000 r/min離心10 min,分別獲取血清以及血漿保存于-80℃冰箱中待檢,檢測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白細胞計數(shù)(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及vWF等。其中PT與APTT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進行檢測,PCT、WBC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儀進行檢測,CRP與vWF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②根據(jù)心臟外科與介入治療狹窄冠脈研究(SYNTAX)評分[6]將研究組患者分為輕度病變組(SYNTAX評分≤22分)44例、中度病變組(SYNTAX評分在23~32分之間)30例、中度病變組(SYNTAX評分≥33分)35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檢測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均數(shù)標準差。Pearson相關系數(shù)分析各指標的相關性。以P<0.05表明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對比研究組WBC、CRP以及vW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對比(±s)
注: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PCT:降鈣素原;WBC:白細胞計數(shù);CRP:C反應蛋白;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生化指標 研究組(n=109) 對照組(n=60) t值 P值APTT(s) 29.02±5.38 29.17±4.92 0.179 0.858 PT(s) 12.05±1.18 12.11±1.20 0.314 0.754 PCT(×109/L) 173.29±39.57 173.74±40.01 0.070 0.944 WBC(×1012/L) 8.11±2.74 6.14±1.62 5.096 0.000 CRP(mg/L) 8.59±3.22 3.75±1.13 11.2550.000 vWF(%) 138.25±20.15 97.11±14.38 13.9690.000
2.2 不同病變程度患者外周血vWF、CRP以及WBC水平對比重度病變組外周血vWF水平高于輕度組與中度組,而中度組又高于輕度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2)。
表2 不同病變程度患者外周血vWF、CRP以及WBC水平對比(±s)
表2 不同病變程度患者外周血vWF、CRP以及WBC水平對比(±s)
注: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CRP:C反應蛋白;WBC:白細胞計數(shù);與輕度病變組相比,aP<0.05;與中度病變組相比,bP<0.05
組別 例數(shù) vWF(%) CRP(mg/L) WBC(×1012/L)輕度病變組 44 122.48±11.17 8.12±3.28 8.02±2.68中度病變組 30 135.01±13.86a8.61±3.55 8.13±2.74重度病變組 35 160.32±16.20ab8.80±3.1 8.30±2.59 F值 - 7.935 1.320 1.732 P值 0.000 0.593 0.514
2.3 外周血vWF、CRP、WBC水平與STEMI患者SYNTAX評分的相關性分析經(jīng)Pearson相關性分析可得:外周血vWF、CRP、WBC水平與STEMI患者SYNTAX評分呈正相關關系(r=0.632、0.584、0.429,P均<0.05)。數(shù)據(jù)參見圖1。
圖1 外周血vWF、CRP、WBC水平與STEMI患者SYNTAX評分的相關數(shù)據(jù)散點圖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心病的危險進展,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斑塊的破裂,或是因血栓形成導致的冠脈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閉塞,從而引發(fā)部分或全部心肌缺血、缺氧損傷,甚至造成猝死[7,8]。因此,對于該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不少學者發(fā)現(xiàn),心肌酶相關指標作為心肌病變的早期診斷傳統(tǒng)指標存在組織特異性不理想的特點,無法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首選診斷方式[9,10]。而vWF主要是指由12號染色體短臂編碼的一種多聚體蛋白質(zhì),多來源于內(nèi)皮細胞及巨核細胞,并廣泛存在于內(nèi)皮細胞的Weibel-Palade小體以及巨核細胞-血小板的α顆粒中。當機體冠脈血管出現(xiàn)損傷且合并再灌注時,內(nèi)皮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均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1,12]。且有研究報道證實,缺氧可促進內(nèi)皮細胞的Weibel-Palade小體釋放vWF,且升高的vWF均來源于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13,14]。由此可見,在發(fā)生冠脈血管損傷時,特別是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其血液中的vWF水平變化情況可能成為評估冠脈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標,在臨床STEMI患者的診斷及病情評估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WBC、CRP及vW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符合楊陽等[15,16]研究報道,說明了STEMI患者WBC、CRP以及vWF水平均存在明顯升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WBC與CRP均是臨床上用以評估炎癥反應的敏感指標之一,而炎癥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STEMI患者的WBC與CRP表達升高。“內(nèi)皮損傷反應學說”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vWF又是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標志物,因此vWF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了STEMI發(fā)生風險的增大。此外,重度病變組外周血vWF水平高于輕度組與中度組,而中度組又高于輕度組,提示了隨著STEMI患者的冠脈病變程度逐漸增加,vWF水平也隨著升高。筆者認為血栓形成在冠脈病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vWF又從以下幾個方面參與了血栓的形成:首先,血管壁中的vWF具有調(diào)節(jié)血小板聚集、黏附的作用,而血小板對血管損傷的初始反應需要血漿中的vWF協(xié)助。vWF激活屬于血小板聚集的基礎,vWF在激活時會發(fā)生結(jié)構(gòu)改變,與血小板表面的血小板受體GPⅠb-Ⅳ-Ⅹ結(jié)合,介導血小板在內(nèi)皮損傷部位的黏附,參與了血栓形成過程。其次,vWF屬于Ⅷ因子的載體之一,可通過和未經(jīng)凝血酶裂解的Ⅷ因子相結(jié)合,從而達到穩(wěn)定Ⅷ因子的作用,而Ⅷ因子屬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17,18]。最后,血漿vWF可特異性結(jié)合膠原蛋白,從而導致vWF中和Ⅷ因子結(jié)合的部位出現(xiàn)結(jié)構(gòu)改變,進一步降低了vWF對Ⅷ因子的親和力,繼而釋放出Ⅷ因子促進附近的纖維蛋白凝聚。另外,經(jīng)Pearson相關性分析可得:外周血vWF水平與STEMI患者SYNTAX評分呈正相關關系。這充分說明了vWF水平的升高可有效反映STEMI患者冠脈病變程度。臨床工作中可通過對患者vWF水平進行檢測,從而有效判斷其冠脈病變程度,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STEMI患者外周血vWF水平存在明顯高表達,且隨著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逐漸加重而升高,臨床工作中可通過對vWF水平進行檢測,從而利于早期診斷STEMI,并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有效評估,值得臨床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