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芳
(遼寧省大連莊河市蓉花山鎮(zhèn)中心小學 遼寧 莊河 116403)
具體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的氛圍,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要注意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層次和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創(chuàng)設符合小學生身心的情景,激發(fā)起小學生對情景的體驗期待。創(chuàng)設的情景要與小學生的生活情景相符合,并通過體驗情景為小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引導小學生找到與兒童生活情景相符合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盡量的多體驗。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的強大功能。例如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的《秋天在哪里》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小學生播放關(guān)于秋天的畫面和圖片,將家鄉(xiāng)的秋天風光向小學生展示,讓他們在創(chuàng)設的秋天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借助《找秋天》這首歌曲,讓學生在圖畫與歌唱當中認識到秋天的面貌,抓住秋天的特征,從而感受到秋天的自然之美。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未知生活的體驗和探索,而問題是激發(fā)學生走進生活。問題的提出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層次,在兒童理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生活中的知識來解答問題,獲得自身的體驗。例如在《秋天在哪里》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問:在自己的生活中從哪里可以看出秋天來了?由于小學生缺乏邏輯思維,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小學生會對生活中反映秋天變化的事物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的花草樹木開始,觀察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秋天的變化。這樣學生通過對身邊樹木的觀察,很容易的可以得到秋天變化的體驗。另外問題的設置要具有一定的層次,讓小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從而實現(xiàn)認知上提升。
開展活動可以讓小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獲得自身的體驗和感受,并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當中。讓兒童真正的走進生活,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生活的感知和體驗,積累生活的經(jīng)驗,對這些經(jīng)驗和認知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總結(jié),對自身的發(fā)展是一種很大的提升。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活動的形式多樣,可以開展學生樂意接受的小游戲、文娛活動等,活動的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與小組和他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盡可能多的獲得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并在課堂中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互動和交流中獲得自身的提升和發(fā)展。例如在《我是家中小成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展開學生的自我介紹,介紹自己家庭的成員,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班級中的家庭情況進行調(diào)查,最后填寫調(diào)查表進行匯總。班級各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制作成一個班級家庭畫冊,主題定為“我愛我家”,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父母的愛以及自身對父母愛的回饋。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形成互動和情感的交流,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小學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不但要教育小學生學習課本中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生活認知,還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體驗實踐,提升自己的認識,并學會用自己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課堂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得自身的情感體驗,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認知。例如在《秋天在哪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身邊體現(xiàn)秋天特征的事物,通過觀察寫一篇觀察日記或者是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學生在教師任務的引領下在校園中尋找體現(xiàn)秋天特征的事物,寫出自身的觀察和感受。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樹立一種“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要以兒童的生活為主線,以兒童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為內(nèi)容,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現(xiàn)實生活的活動為載體,以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為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兒童,讓兒童走進生活,讓品德課真正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