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芬
【摘要】本文在新課程目標的指導下,為配合新“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實施,針對古詩詞語言精練含蓄、抒情性強、講究韻律美等特點,提出應緊跟時代的步伐,順應現(xiàn)代科學和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趨勢,把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去,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談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的一些案例和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 ?古詩詞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16-01
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它特有的聲光手段、動畫技巧、音響效果,大大優(yōu)化了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成效。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的一些案例和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視聽性,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激發(fā)吟誦興趣
教學古詩詞,重在借助多次、反復的吟誦來感悟詩詞的意境與情感,但是如果沒有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配置,只是單純地朗讀背誦,學生往往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容易喪失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演示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同時接受各種感覺的刺激,可以更有利于其學習,更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筆者在課堂上引入了“婷婷唱古文”里的音頻與視頻來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筆者反復播放音頻,讓學生與婷婷姐姐一起吟唱,感受經典的抑揚,演繹經典的旋律。整個課堂,悠揚的音樂,詩意的誦讀,古詩詞的學習氛圍就這樣子形成。學生易學、樂學,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相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對中華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也濃厚了。
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形象性,加快悟記速度,提高積累厚度
筆者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把古詩詞句轉換成生動的圖畫、視頻和音頻,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走進詩詞意境,學生就會喜聞樂見,其學習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起來。
例如在拓展教學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邊塞詩——《使至塞上》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邊塞雄奇瑰麗的塞外風光,領悟詩人哀而不傷的廣闊胸懷,筆者借助了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學生多次誦讀之后,筆者操作多媒體課件,只見大屏幕上依次呈現(xiàn)了三個畫面,如下圖:
同時,筆者點擊了音頻按鈕,播放來自“婷婷唱古文”的《使至塞上》。在中途,筆者按下暫停鍵,讓他們聆聽老師講解詩歌背后的故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趁學生還沉浸在故事當中,筆者再次按下播放鍵。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的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中,詩人寂寥而悲壯豁達的情懷自然流淌。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相比單純教師蒼白無力的講解詩意是很容易理解、感悟這首詩的內涵的。這三幅唯美的圖畫更是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大大方便了學生背誦、記憶這首詩,學生學起來是興趣盎然的。
在本課拓展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筆者利用課件出示問題:你還知道有哪些邊塞詩詞呢?當學生各抒己見之后,邊看邊讀屏幕上滾動播放這同一主題的古詩詞。這樣以一首帶多首,喚起學生的回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積累詩詞的厚度,從而提升其學習古詩詞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延展性,挖掘情感因素,引起情感共鳴
古詩詞的教學在中高年段重在理解、重在感悟詩歌情感。學生入境之后方可悟情。因此,教師依靠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支撐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在挖掘詩歌蘊含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上,無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唐代詩人李白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意,體悟詩情,學生看到的多媒體畫面是:詩人李白煢煢孑立在黃鶴樓下,面對浩蕩東去的長江,遙望朋友孟浩然的船只遠去;與此同時,學生聽到的是一段悠揚并略帶傷感的古琴彈奏和一個帶男中音深情的唱詞:“牽著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波濤萬里長江水,送你下?lián)P州……”沉浸在課堂上的學生實際上已乘上“信息技術”這艘飛船,展開想象的翅膀,穿越到唐代,化身為詩人,共鳴詩中那醇厚綿延如滔滔江水的深情厚誼。學生就是這樣聽歌學詩,以唱抒情,以情激趣。
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可塑性,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課標》實施建議提出:“積極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平臺,拓展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背嗽谡n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之外,筆者還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產品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另外引導學生在課內外以聽一聽、看一看、唱一唱、背一背、跳一跳、畫一畫等多種形式來學習。學生最喜歡這種融詩詞、音樂、舞蹈、繪畫多渠道、跨學科學習的形式。他們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只要在信息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與學生的學習特點之間找到契合點,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就能加大其古詩詞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秦安蘭,袁利.多媒體演示教學設計.人教網.2011-08-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