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全
摘要:隨著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小學科學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科學課程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為提高學生科學知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另一方面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討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技術教育因素以及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技術教育因素;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9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3-0174-01
小學科學課程中整合了生物、物理、化學等理科知識,是學生在今后學習理科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小學科學課程同樣還是有效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課程,鍛煉學生時間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小學科學課程更困難。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教學問題,科學教材過于的簡單、老師基礎知識缺乏、學生實踐活動較少等,都是存在的問題。所以需要尋找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1.小學科學課程中的問題
在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材過于簡單、老師專業(yè)能力欠缺、實踐操作過少等問題。我國的小學科學教材中,大部分都是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沒有對表面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也沒有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方式的方法講解。這就導致學生難以學習到更加深入的科學知識,導致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小學科學課程。另外,小學科學課程的要求明確有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條例,然而,由于學校基本設備的欠缺,對于小學科學課程的不重視,導致學生無法進行科學實踐。這些都導致了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興趣降低,導致小學科學課程無法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無法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2.小學科學課程技術教育因素及教學策略
2.1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
由于小學生是心智較為簡單的兒童,所以豐富顆多彩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師在進行實際課堂教學時,不能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需要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善,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抽象科學知識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1]。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吸引小學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科學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例如,老師在教學蝸牛性質和習性時,可以先讓學生養(yǎng)蝸牛,在課堂上再講解自己的蝸牛的特點和特征以及蝸牛生活習性。學生在進行自主觀察時,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理解蝸牛與人類的關系,了解到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基本素質,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2.2 積極鼓勵學生學習。
老師在進行小學科學課程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時刻保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教導時,可以通過溫柔的語言,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觀點,在學生正確講出自己的觀點后,還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獲得持續(xù)的自信心,從而更加高效的開展小學科學課程[2]。例如,老師在進行有關于光課程的講解時,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講出在實際生活中光的表現形式,讓學生講出光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方式,日光燈、路燈等。然后告訴學生觀察非常仔細,并且給予鼓勵。學生在鼓勵的支持下,會更加細致的對課程進行了解,對課程更加專注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2.3 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課堂上,老師一般都是通過以老師為主體,從課本向學生講解知識灌輸知識。這就導致小學科學課堂變得非??菰铮寣W生更加難以理解科學課堂中所講的科學含義。這樣就會極大的獎勵課堂興趣,降低課堂教學質量。所以老師在進行課程上,需要轉變課堂主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主體,應用更加有趣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的科學知識通過動畫片的形式播放出來。小學生對于動畫片的理解程度,遠遠大于課本上文字理解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話進入學習,更加輕松的學習課本知識,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4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小學科學課堂上,還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事實上,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培養(yǎng)小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效果非常明顯,而小學科學課的要求也需要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通過科學實驗,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中,從而更加高效的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做好基礎。例如,在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時,老師可以分配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臺顯微鏡,一份觀察物品。老師在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式后,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將看到的實際情況,通過繪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讓學生經歷實際的課堂操作,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又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對于小學科學課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結語
小學科學課程在小學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同時又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基礎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小學科學課程,不僅僅對于小學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同樣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我國的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需要尋找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科學課程學習興趣,從而更高效,更迅速地保障學生全面成長,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康琪.我國技術教育的現狀及在小學階段開設“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建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
[2] 張玉平.科學概念思維:小學科學課探究的內涵[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