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摘要:彈奏音階的特殊困難是各手指的彈奏應該很連貫地依次相隨,用力程度要盡可能的均勻一致。妨礙連貫彈奏的主要難點是大拇指的運用,大拇指的靈活程度受其特殊的生理結構,而不同于其他手指。另外,不規(guī)范的手腕或手臂的動作,也會妨礙連貫的彈奏。
關鍵詞:音樂專業(yè)? ?鋼琴教學? ?音階? ?分析? ?解決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0-0089-02
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有別于藝術院校鋼琴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在入校前,對于鋼琴的學習、練習和了解,僅僅處于一個萌芽階段,無論彈奏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和必備的演奏技能,都有著很大的缺陷。但是,熟練的鋼琴彈奏能力,對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求職、工作道路上,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從鋼琴學習伊始,音階練習的強調和運用,是他們鋼琴學習和練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音階教學中常見的手臂、手腕、大拇指等常見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音階彈奏中手臂的運用
眾所周知,在鋼琴演奏中,尤其在音階的彈奏中,以肩關節(jié)為支點和發(fā)力點,手臂起到了一個力量傳輸?shù)摹肮艿馈弊饔茫姆潘膳c否,“通道”的暢通與否,將直接決定手指的發(fā)力以及觸鍵的力量各音色。在音階彈奏中,手臂應處于自然下垂(但不松垮)的放松狀態(tài),但是與兩肋間也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距離,放置雙臂的內夾而造成的緊張與力量沉不下去。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進行音階的練習和彈奏中,以肩關節(jié)為軸心的手臂過于僵硬,彈奏狀態(tài)不能自然下垂,從而導致音階的整體效果僵硬,連貫性缺乏。解決這種普遍的不良現(xiàn)象,我們應強調音階彈奏和練習中,首先應明確音階的指法規(guī)律,不同大小調的音階,指法的運用不同,但是其內在卻存在有以下基本的規(guī)律:
(一)以7個音為一組,每一組的指法都是相同的;
(二)大拇指的穿指與跨指一般只與3、4指發(fā)生關系;
(三)穿3穿4、跨3跨4 都是交替進行的;
(四)除了大拇指以外,手指之間都是一次彈奏的關系;
(五)一指和五指不彈奏黑鍵。
所以,手臂的動作,始終在穿指和跨指的時候進行。在彈奏和練習的時候,這種轉指的運用應該平順、自然,手臂只起到一個輔助重心轉移的作用,而不應該過分地擺動,這樣才能使得整個音階的動作自然、平順,音響效果均勻、連貫、統(tǒng)一。
因此,為了彈奏好音階,應在教學中,強調學生采取自覺的配合動作進行練習,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手臂的動作上,由此將音階的音域進行不斷地擴展和延伸。
二、手腕在音階彈奏中姿勢的變化運用
在音階的彈奏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運用手臂,我們把音階組成一個整體,當音階沿著一個方向進行時,手腕應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不要隨意改變這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彈奏音階時,手腕作為力量控制和調節(jié)的重要部位,一般情況下,呈以下三種狀態(tài):
(一)正常手位下的正常狀態(tài);
(二)穿指時重心轉移至尺骨側;
(三)跨指時重心轉移至橈骨側。
由此可見,如果手腕成為手臂的直接延續(xù),并在快速音階中按照不同的方向通過鍵盤,那么彈奏就欠缺平穩(wěn)。在左手下行、右手上行的音階中,因為二指的側向動作比大拇指受局限,這時,手腕就應該為二指的彈奏做好準備動作,在左手上行、右手下行的音階中,也要求手腕有這樣的協(xié)助和幫助,如果手腕沿動作方向轉動手指,那么二指和三指就都能輕易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總而言之,我們在教學中,我們應不斷跟學生強調,在音階的彈奏中,手腕應始終保持隨著音階進行的方向帶動。但是在慢練中,這個動作可減少幅度,而更加重視手腕與手指的配合動作。
三、大拇指在音階中的方向與準備
(一)大拇指的彈奏方向
在音階彈奏中,大拇指類似于一個全能型的手指,既能進行縱向的上下觸鍵運動,亦能作為擴充音域,在穿指、跨指中起到一個軸心手指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音階彈奏的時候,因為穿指、跨指的運動,而造成手腕的多余動作,造成整個音階在音響效果上的不均勻和大拇指的重音。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大拇指的運動規(guī)律,不應像其他手指一樣采用縱向的動作,而是應該以斜向、斜側的動作觸鍵。這是因為音階彈奏的上行或下行,手臂的平穩(wěn)移動,實際來說,使得所有的手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以斜側方向完成的彈奏。所以要求拇指的斜側動作的方向與音階進行的方向相吻合,以此鉗制手臂的過分的移動和抖動。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解決平穩(wěn)彈奏問題的可行辦法,便是使大拇指經(jīng)常向手臂的相反方向進行彈奏,使得琴鍵的反沖力不再鉗制大拇指,使得手臂的移動更加方便、自如。
(二)大拇指在彈奏中的準備
在左手的下行與右手的上行彈奏中,我們一定要強調大拇指的提前準備動作。在每一組音階的彈奏中,拇指應處于手掌的下方,以備在轉指中的隨時彈奏。而在左手的上行和右手的下行彈奏中,大拇指則不需要這樣的準備,但是必須注意讓大拇指從手掌下方出來,進行盡可能大的幅度。這是因為當大拇指需要彈奏時,手臂已經(jīng)在移動了,大拇指不得不以斜向的、大幅度的動作進行彈奏,這樣才能達到它將要彈奏的下一個音的位置。只有在動作自如、虎口打開并放松的情況下,這種斜向動作才能完成。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強調學生的手臂在音階彈奏中的運用慢速練習的方法。因為在大拇指的生理結構,注定它的觸鍵面和觸鍵力量,往往大于其他手指的觸鍵面和觸鍵力量,因此,在音階的彈奏中,大拇指的提前準備就顯得尤其重要。在慢速練習中,讓學生反復體會大拇指完成自己的彈奏,下一個手指下鍵的同時,大拇指迅速放到手掌的下方進行提前準備,這種提前準備,應該建立在虎口放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而不能因為這個提前的準備動作,導致指關節(jié)、手腕的緊張、僵硬,從而導致手指間重心轉移的不流暢。
四、慢速練習在音階彈奏中的運用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音階的彈奏是一個結合肩關節(jié)、手臂、手腕直至指關節(jié)的一個綜合性的整體運動,這其中每一個部位的運用,都必須采用慢練的方式,在練習中進行不斷體會、揣摩和感受,進行各項單獨動作的分解練習。因此,采用慢速練習的方法,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事半功倍的途徑。
在音階的彈奏中,掌關節(jié)的發(fā)力,掌關節(jié)的主動性、獨立性,是決定觸鍵感覺、觸鍵音色的主導部位,當然,它還是建立在肩關節(jié)、手臂、手腕的相互配合和協(xié)調之下,體會手指的運動,在慢速練習中通過逐步分解、逐步協(xié)調的方法來完成,突破各個技術難點的動作,其手指、手腕的動作和幅度隨著速度的減慢而增大。在有穿指的左手下行、右手上行音階中,大拇指的運動須分解成準備和彈奏兩個過程。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不注意領悟方法,堅持讓拇指進行自由運動,缺乏提前準備的動作,結果就是妨礙最終音階的快速彈奏。而在左手上行、右手下行的有跨指的音階中,大拇指可以同其余各個手指一樣進行適宜地自由活動,以大幅度地伸展為這種觸鍵進行準備。
在音階的慢速練習過程中,手臂的移動與大拇指的彈奏同時進行,因此在慢速練習中,我們應該要求學生,每一個八度都可分解為手臂的兩個動作。在音階的慢速練習中,應強調學生,盡量減少手臂的力量補充,突出手指掌關節(jié)的主動性、獨立性,如果手臂只是在大拇指彈奏后才采取新的姿勢,其結果是很容易使整個手臂的力量都落在大拇指上。
音階練習,哪怕是對于接受能力強、進度稍快的學生來說,應該先采用分手的方式進行慢速練習,通過慢速練習,可以獲得彈奏整個音階彈奏中各個技術動作的協(xié)調性,使得音階的彈奏在手臂協(xié)調、手指主導的范圍內干凈利落。對于進度稍慢的學生,我們在教學中,應強調音階彈奏先按一個方向進行,反復慢速練習,在完全掌握同一方向彈奏的各個技術動作之前,不要進行相對方向的練習,讓學生真正嫻熟地練習一個方向的音階,必須以熟練掌握并能適當提速,達到流暢、連貫的標準為前提,然后逐漸地消除配合動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難點。
綜上所述,我們在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的鋼琴教學中,應該目標明確、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教師的鋼琴教學和學生的鋼琴學習,一定要善于利用前人總結的有益的練習方法,再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靈活、多樣化、因材施教的靈活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