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明 姚華聰
良好的教育,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基本條件,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才有優(yōu)質生活、安居樂業(yè)的可能性。每一個人在踏入社會工作前,都在學校接受著各種各樣的知識,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際資訊的發(fā)達,我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改進調整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專學校的計算機專業(yè)老師,筆者擔任了計算機網(wǎng)絡幾個班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課程。這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科目,學生要想掌握到實際有用的本領,就一定要自己動手去實踐,才能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本領。但是,網(wǎng)絡部的大部分學生都有一些特點:一是懶,可以不動手不動腦的東西就喜歡,一動腦筋、動手就叫苦連天;二是對自己沒信心,什么事情都還沒有開始做就認定自己完成不了,不能肯定自己;三是意志薄弱,經(jīng)不起打擊。遇到一些小挫折,就一蹶不振,認為自己爛泥一塊,扶不上墻。以上的情況存在于學生當中,這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很大的壓力,要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都主動、勇敢地求學,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道墻,尤其對于筆者來說,剛開始覺得壓力很大,因為經(jīng)驗不足,但反過來一想,或許就是因為沒有受到經(jīng)驗的束縛,才能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靈感去改造課堂。筆者有幸閱讀了郭思樂教授有關生本理念的書籍,產(chǎn)生了很多新鮮的想法,并嘗試著實踐于組裝與維修課堂當中,以下是筆者在實踐中得出的一些想法,僅供參考。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如果教師在這四十分鐘里面全部都是講話,學生只能聽,將會給課堂氛圍帶來不良影響,因為他們不用動腦筋,這樣的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老師也相當辛苦。所以在課前的時候,筆者會讓他們知道老師準備要介紹哪方面的知識,同時會給他們一些前置作業(yè)。例如:明天上關于硬盤的課,今天筆者就先拿個硬盤給他們看,布置幾個任務(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筆者把全班同學分成了幾個小組):第一,我手上拿的這個東西是什么。第二,它有什么性能指標。第三,在商店購買是價格是多少,要注意什么。有了這些明確的任務,他們就可以去圖書館,或者上網(wǎng)查到相關的信息,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每個小組必須有答案才能獲得平時表現(xiàn)分。這樣能夠讓他們形成一種習慣,意識到知識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的,這比老師灌輸式的教育好得多,自己勞動所得總是令人向往。而且在查閱過程中他們還能順帶了解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所謂一舉多得。
生本教育的真諦在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主動求知,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一個進化。老師在生本課堂里面,扮演的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自我表現(xiàn),盡量少干預,只在很必要的情況下才做一個適當?shù)囊龑А?/p>
在筆者的組裝維修課里面,有理論有實操,對此,筆者分別采取不同的生本教學方法。理論課堂上,因為在課前就要求他們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所以會把講臺交給各小組,讓他們站在講臺上,面對著自己的同學,把自己查閱到的知識進行一個交流。這樣做的好處有幾點:第一,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因為是他在教導自己的同學,感覺會很成功,覺得自己像個“小老師”,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同學想上臺展示一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第二,上臺機會多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膽量和口才,這對于他們的競爭上崗很有幫助。通過這樣的平臺,讓他們面對班集體講話,把之前的膽怯,害羞,一上臺就腦袋一片空白的狀況慢慢改善,堅持長期的鍛煉,出色的口才與足夠的膽量可以讓他們在同等學歷的競爭對手中更容易脫穎而出。老師在這樣的課堂里面,要做的就是簡單地檢閱一下他們的資料正確性,同時在他們發(fā)言時給予必要的鼓勵。
實操課堂中,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動起手來,而且是要快速地完成,要求一個熟練程度。這里,筆者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是:例如,實操內容為把主機進行拆御和組裝。要求各位學生按照之前理論課中拆裝的順序先各自熟悉一下操作過程,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確保操作順序、規(guī)則等的正確性。然后,開始小測試:每人一臺主機,規(guī)定如下:15分鐘內可以完成所有要求的評優(yōu),20分鐘內的評良好,25分鐘內的評及格,25分鐘以上的還須加油。因為是一個時間上面的比賽,他們就有了緊迫感,沒有人想自己排名最后,這對于他們的熟練程度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最后,還有小組比賽: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動手,全部組員都正確后才算完成,以速度來評定等級。在這樣的比賽中,成績評定需要一起努力,懶的同學就有了壓力,確保了每個人都動起來,這也是筆者在生本課堂當中感悟最深的“小組完成法”。這樣下來的一節(jié)課,老師很輕松,因為要講的東西不多,學生受益匪淺,因為他們一直是處于精神高度興奮狀態(tài),這樣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無窮。用老師的“無為”,成就學生的“有為”,這就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最大創(chuàng)新,也是筆者對生本理念的最大感悟。
一節(jié)課如果利用得好的話,可以減少學生很多的課后補救時間。但是課后我們還需要復習與提高。根據(jù)學生們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筆者會對癥下藥地告訴他們需要在哪些地方改正,然后在下節(jié)課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有進步會及時地給予鼓勵。事實證明的確如此,那些改正過來的,有進步的給予表揚后,會表現(xiàn)得很積極,再表揚,他們更積極,一個良性循環(huán)就這樣產(chǎn)生。
教師是很崇高的職業(yè),需要我們把這個職業(yè)融入心里,滲透到生命中,以我們的良知和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去履行自己的職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塊肉,一塊分量很足的肉,每次接到孩子們父母的電話,語言中都是拜托再拜托,在他們心中孩子就是全部,望子成龍是他們迫切的心愿。因此,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注定了我們這輩子的生命力量都應該投入到育人的行列中去。社會需要我們,家長需要我們,教育的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社會在進步,人在進步,我們也需要進步,生本是本階段我們的教學需求,若干年后又會是什么我們暫時無從考究,現(xiàn)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好現(xiàn)在的我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對得起人民給予我們的期望。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