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霞,王建榮,秦蘭芳,安玲
青海省人民醫(yī)院腎內科,西寧 810001
臨床上,腫瘤分為實體瘤和非實體瘤,實體瘤是可通過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超聲或觸診捫及的有形腫塊;非實體瘤是指X線、CT、超聲或觸診無法看到或捫及的腫瘤(如白血?。3^80%的腫瘤是實體惡性腫瘤,其中超過90%來自上皮組織[1]。目前,腫瘤微環(huán)境被認為是腫瘤細胞生長、增殖和侵襲的重要因素之一[2]。腎功能損害是惡性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并發(fā)癥,也是惡性腫瘤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3]。目前,臨床對導致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因素的研究較少,多探討化療藥物對腎功能的影響[4],以及腎臟實體瘤手術過程中導致的腎功能損害等[5-6]。因此,本研究對實體瘤患者腎功能損害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危險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青海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96例實體瘤患者,其中合并腎功能損害者38例。納入標準:均明確診斷為實體瘤。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②合并嚴重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③參與其他臨床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醫(yī)療費用來源、治療方式、疼痛情況、情緒狀況、睡眠狀況、腫瘤類別、腫瘤性質、合并基礎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腎功能指標情況和感染情況等,其中,治療方式、腫瘤類別、腫瘤性質和腎功能指標(主要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視黃醇結合蛋白、β2-微球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等,根據(jù)臨床正常值參考范圍進行評估)情況等,由調查人員根據(jù)臨床資料填寫,其余條目由患者填寫。本研究采用的自制調查問卷依據(jù)臨床經(jīng)驗及相關文獻完成,Cronbach'sα值為0.75,有較好的信度。由調查人員統(tǒng)一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對調查問卷中疑惑之處進行解釋,但不引導患者做出選擇,共發(fā)放問卷296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疼痛情況、合并基礎疾病情況、腫瘤類別、腫瘤性質、治療方法、腎功能指標情況實體瘤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醫(yī)療費用來源、情緒狀況、睡眠狀況和感染情況實體瘤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296例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1 (續(xù))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疼痛情況、合并基礎疾病情況、腫瘤類別、腫瘤性質、治療方法、腎功能指標)作為自變量,腎功能損害作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基礎疾病、腫瘤類別為腎臟腫瘤、腫瘤性質為惡性、腎功能指標較差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表2)
表2 296例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目前,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7]。且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對抗腫瘤藥物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為使最有效的抗腫瘤藥物有效地穿透組織,使足夠的藥物到達腫瘤細胞而發(fā)揮作用,多數(shù)關于腫瘤對化學藥物耐藥性的研究集中在抗腫瘤的分子機制上,而忽略了藥物分布在抗腫瘤治療中的作用[8],不能分布于腫瘤細胞上的藥物可通過肝臟和腎臟的代謝排出體外,從而加重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本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手術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實體瘤患者腎功能損害發(fā)生率高于單純手術或單純化療,而多因素分析結果卻顯示,治療方法并不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影響因素,這可能是因為腎臟相關腫瘤手術損害了部分腎功能,術后化療、放療等又加重了腎臟負擔,但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導致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等抗腫瘤治療對腎功能的損害程度已逐漸降低,導致多因素分析結果未顯示出差異[9-10]。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疼痛情況也是影響實體瘤患者腎功能的因素之一,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疼痛情況不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影響因素。目前,臨床對疼痛在腎功能損害中影響的研究較少,多探討針對疼痛用藥產(chǎn)生腎功能損害,如腎臟相關手術和藥物治療后產(chǎn)生腎功能損害[11-12]。
基礎疾病指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本研究中的基礎疾病主要是指糖尿病和高血壓,此類患者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可不同程度損害患者的相關器官。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合并基礎疾病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因壓力負荷增加,高血壓主要改變小動脈內膜,引起缺血、缺氧,逐漸出現(xiàn)玻璃樣變,其中以腎小動脈的病變最明顯,病變血管管腔變窄,腎小球纖維化,最終產(chǎn)生微量蛋白尿[13-14];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是導致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5]。
除上述因素外,腫瘤性質為惡性也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腫瘤性質指腫瘤良性和惡性的區(qū)別,良性腫瘤多不會造成腎功能損害。在治療方法上,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有明顯差異,對患者機體的損害程度也有較大的差異。良性腫瘤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造成腎功能損害的情況并不多見。但惡性腫瘤的治療過程中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情況較為常見,這主要是因為惡性腫瘤治療時對機體的損害程度較大,藥物對臟器的損害十分明顯[16-17]。上述研究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表明腫瘤性質為惡性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腎功能指標是直接反映腎臟功能的臨床檢測指標,主要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視黃醇結合蛋白、β2-微球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等,可直接反映患者的腎功能,是腎功能是否損害的主要檢測指標。腎小球濾過率是衡量腎臟濾過功能的重要指標,但由于不能直接測定,臨床上常通過血液中的小分子代謝終產(chǎn)物(如血糖、血尿素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等)進行評估[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腎功能指標較差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合并基礎疾病、腫瘤類別是腎臟腫瘤、腫瘤性質為惡性、腎功能指標較差是實體瘤患者發(fā)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重點關注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實體瘤患者的腎功能,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降低患者腎功能損害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