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群建
《孫子·計謀篇》言,“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謂之“將宜五德備也”,無此“五德”之將談不上所謂“忠”和“誠”。在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死”的先例和類型都很多,卻唯獨“死諫”者能夠流芳百世,因為“死諫”者具備此“五德”,對國家社稷極度忠誠,忠誠到不給“老大”留面子。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但凡明君,臣子在諫言時膽子都很大。先秦最著名的就是齊威王,以鄒忌為相國,用田忌為司馬,孫臏為軍師,教兵習戰(zhàn),以謀征伐,這些人都經(jīng)常頂撞威王,威王雖當時生氣卻屢屢饒了他們。漢以來,典型的像漢武帝時期的汲黯、韓安國,經(jīng)常公開糾正武帝的一些錯誤,武帝覺得很沒面子,但又認為他們說得有道理,所以不但不處罰他們反而更重視他們。魏征最初輔佐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后,魏征對李世民說,如果你愿意用我,我也會像忠于你兄長那樣忠于你,結果唐太宗就讓他做了諫言的二品大官。魏征經(jīng)常因為提意見,在公共場合和太宗爭得面紅耳赤。據(jù)史書記載,魏征將口水都濺到太宗的臉上。盡管如此,魏征病死后太宗依然很傷心。宋仁宗也是個非常仁慈且善于納諫的皇帝,寇準批評仁宗做錯了,仁宗聽得不耐煩要走,結果寇準拽住仁宗的袖子,把龍袍都撕破了。到了明、清,中央集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皇權過于一切,朱元璋和康熙雖也算是明君,但大多聽不得大臣的直諫。
“五德”在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中,就是員工在職場中的態(tài)度。作為員工既要對企業(yè)“忠”和“誠”,也要對企業(yè)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諫言”。一切工作聽從領導的指揮,做一個“鐘擺式”的機械員工,看似“高效率”執(zhí)行,實際上是對領導工作的變相不支持或消極怠工,最終使領導“愚人”或“自愚”。當然領導納諫,也需要具備博大的胸懷和高超的領導藝術,因為諫語難聽,所觸及的或許是領導的痛處或“死穴”。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對領導的素質要求很高,尼克松說過“領導必須具有站在高山之顛,極目遠眺的本領”,領導不光要有超過員工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很多地方還要身體力行。不同的領導,其個人領導魅力是大不相同的,領導者必須要擁有追隨者,而如果僅僅是擁有下屬,那就僅僅是管理者而已?!皠?權力影響力+非權力影響力”,具備勢的領導者才是真正的領導者,領導要有能讓下屬“由尊而敬,由敬而重”的自身影響力。
所有的企業(yè)管理者都在追求“管理成本最低的方法或辦法”,其實這個答案不在員工身上,而是在領導者自己身上?!皢柺篱g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隨”,若下屬(追隨者)為企業(yè)(領導)克己奉公,甚至不在惜自己的生命,那這個團隊將是戰(zhàn)無不勝的,歷史上這樣的案例或故事多得很。這也足可證明領導的影響力是多么大。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問迪士尼的創(chuàng)辦人華特·迪士尼:“華特先生,那只非常可愛的米老鼠是你畫的嗎?”“不,孩子。那不是我畫的?!比A特微笑著對小男孩說?!澳敲词悄阖撠熛肽切┓浅:眯Φ男υ捄忘c子嗎?”小男孩對這位迪士尼老板的回答感到不可思議?!皼]有,這些也不是我擅長的?!弊詈螅∧泻⒁苫蟮氐纱罅搜劬?,因為他難以理解這個什么也不會的人怎么會擁有這么大的公司。小男孩繼續(xù)追問:“ 華特先生,那么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工作?。俊比A特笑了笑,回答:“有時我把自己當作一只小蜜蜂,從片廠的一角飛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給每個人打打氣……我想,這就是我的工作?!?/p>
作為領導,如何能接納“五德”員工的“諫言”?領導者的首要品質就是“無私”,康熙說過“私者,亂天下者也”?!靶男g不正,縱有才學,有何用?”無私心者才敢于堅持原則,常言道“無欲則剛”,無私心者才能克己奉公,既然是奉公又何懼所諫之言逆于耳呢?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員工在職工作的第一要務是領取薪酬維持生計,即“生存”高于一切原則。在職場,敢“諫言”的員工往往也要對企業(yè)發(fā)展負有高度責任感,因為其后果也許是作為“不聽話”的員工被辭退。在歷史上,此類案例也是很多。故此,不同的員工就會有“將才”“奴才”“庸才”這三種不同“忠誠度”的表現(xiàn),這三種不同的“忠誠度”表現(xiàn)除了與員工自身能力和素質有關,還更大程度上與領導的“喜好”類型有關。有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lián)是“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這就是對“將才”使用的莫大悲哀,如此,除了培養(yǎng)企業(yè)的奴才文化,還倡導了企業(yè)的庸才市場或“見風使舵”的馬屁文化。
曾國藩說過,“凡國之強,必須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顯而易見讓企業(yè)成功的是員工,讓企業(yè)失敗的也是員工。但是,員工本身是沒有錯,錯在哪?錯在領導錯誤地使用了員工,“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財富”,員工使用也是一樣的道理。領導者用人從來不僅僅是改變員工的缺點,而是挖掘其真正的長處。
德魯克先生常強調用人的關鍵是“Making Strength Productive”,翻譯成中文是“如何發(fā)揮人的長處”。但在職場中,發(fā)揮人的長處卻是領導者仁者見仁的事。我曾對99位領導者進行了一個微調查,他們最喜歡什么類型的員工。大多領導將“服從”放在了首位。多數(shù)領導認為,招員工不是來和自己唱反調的,而是服從工作的。于是“服從”“聽話”就成了某些員工的長處,也是最重要的資質。
我并不是認為“服從”不對,只是企業(yè)的管理應遵循“客戶價值”,也就是德魯克在講用人時所說的“Making Strength Productive”,嚴格地翻譯叫“有效用人”,或者叫讓優(yōu)點創(chuàng)造價值。德魯克強調,人的優(yōu)點與缺點只有一個標準:是否能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至于領導者喜不喜歡,并不能排在首位和重要的位置??蛻魞r值是由優(yōu)點創(chuàng)造的,而非缺點。
“價值”有三個標準:有時間限定、有具體可衡量、可交換。客戶價值就是客戶愿意用錢或物來交換你的產品或服務,反過來說,你的產品或服務不被客戶認可,你所做的就沒價值。因此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客戶為標準去發(fā)現(xiàn)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長處就等于發(fā)現(xiàn)業(yè)績的重大機會。員工領取工資是因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有效產出,而不是因為他們討上司歡心。
新生代員工流失嚴重,所以許多企業(yè)領導者越來越重視教育員工對企業(yè)要忠誠、要知道感恩。忠誠和感恩,實在是一個大話題。管理是要把復雜的事兒弄簡單了,因此,如果哪位領導總是將忠誠和感恩掛在嘴邊,也著實算不得領導力。忠誠和感恩是潛藏在企業(yè)文化里的,更是體現(xiàn)在企業(yè)制度的細枝末節(jié)中,甚至是在老板的獎罰中。領導的行為就是員工價值判斷的標準,故也,員工的忠誠度不是取之于員工,而是取之于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