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游戲教學法不僅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劉珣 2007)的教學原則,還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效果相較與傳統(tǒng)對外漢語教學法來說良好。由于西方學生不如日韓等國家學生學習刻苦,且生性活潑好動,如果沒有課堂游戲,漢語教學將很難開展。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也在蓬勃發(fā)展, 對外漢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和創(chuàng)新。其中,游戲教學法越來越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當今漢語推廣事業(yè)在澳大利亞進行地尤為如火如荼,教學對象日趨低齡化,針對中小學生的漢語教學方法十分重要。筆者任教于澳大利亞中小學,從對外漢語課堂得到啟發(fā),認為游戲教學法是重中之重,特將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做以闡述。游戲教學法不僅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劉珣 2007)的教學原則,還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效果相較與傳統(tǒng)對外漢語教學法來說良好。由于歐美學生不同于日韓等國家學生學習刻苦,且生性活潑好動,如果沒有課堂游戲,漢語教學將很難開展。
1 游戲教學法的定義
曾健在《游戲在二語習得和教學中的應用》中使這樣定義游戲的:游戲在廣義上指二語或外語課堂教學中一切有組織的語言活動;狹義上指在二語或外語課堂教學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鞏固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一趣味性、多樣性和靈活性的內(nèi)容穿插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活動。
王賀玲在《淺談游戲教學法的運用》中是這樣給游戲教學法下定義的:使學生在競賽中、在興奮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教材中的內(nèi)容和知識,并在此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對外漢語教學游戲教學法是特指對外漢語教師在教授漢語相關的語音,詞匯,語法,閱讀,聽力及寫作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為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語言的相關的語法技能而進行的各類游戲教學活動的總稱。
筆者認為王賀玲所給予的游戲教學法的的定義主要是圍繞教學目標而設定的,概括性相對較強,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相對籠統(tǒng)。游戲教學既要鞏固訓練語言的知識點和語法點,以及語言語用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又要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較為自然流暢的交際互動。由此看來,曾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綜合闡釋游戲的定義,包含了語言知識點的訓練和實用交際方面,相對而言比較科學。
2 游戲教學法的原則
對外漢語游戲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讓學生輕松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但在使用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游戲教學法的最基本原則是趣味性。當然,趣味性不是單純的為追求娛樂的形式,而是在“教”是針對于“樂”有著特定的要求。教學游戲的選擇要適中,要有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和參與性,并且應與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相吻合。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還應注重漢語的實用交際原則。因此在游戲的選擇和設計時我們盡量要以真實的生活場景為依托來進行使用的語用交際的訓練。初級漢語教學中,我們應該以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型為基礎,讓學生舉一反三重復練習,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要設計課文中的主要詞語和句型進行操練,使學生能運用這些知識來實現(xiàn)語用交際。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在游戲教學中,除了趣味性原則和交際性原則,我們還需遵循適用性原則。比如筆者任教的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家,不同的國別和人種,學生的文化來源也不一樣,中學生和小學生學習特點又不一樣,因此要特別注重年齡階段和文化差異帶來的教學不一致性。有的學生心性較為成熟,雖然可能會和年齡相仿的同學在一個班級,但是如果課堂游戲過于幼稚或天真,那么學生就會覺得無聊或是可笑,這自然與趣味教學的初衷是相反的。
3 對外漢語課堂游戲案例展示
3.1 案例:音樂搶椅子游戲。
人數(shù):3-15人(或更多),適合中學學小班教學。
游戲規(guī)則:將所有椅子圍成一個圈,椅子背上貼上當堂課所學的漢字或詞語,椅子數(shù)比游戲人數(shù)少一個,學生站在椅子外面圍成一個圈。音樂(中文歌曲)響起時,大家圍著椅子轉(zhuǎn)著走并且做動作,老師控制音樂停時,所有人必須要去搶椅子坐下,沒有搶到椅子的那個人說出老師出示的詞卡上面的字或詞,并回到待定席,搶到椅子的人說出自己椅背上的漢字或詞語,說不出的人,老師將會把機會給待定席里的人,回答正確者重新返回游戲,回答失敗的換到待定席等待下一次機會。每輪淘汰一個人,淘汰者下場同時撤下一個椅子,游戲繼續(xù),如此反復,直到2人爭一個椅子時,冠軍誕生。
教學目的:學生更好地認讀漢字或詞語,對漢字記憶加深印象。
游戲優(yōu)點:中文歌曲不僅可以營造相對較輕松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創(chuàng)造中文語境;學生們在圍著椅子轉(zhuǎn)時為了搶到椅子會盯著椅背上的詞卡看,有助于加深視覺記憶;設置待定席,讓暫時淘汰的學生擁有重新回歸游戲的機會,照顧學生情緒和課堂狀態(tài),不至于顧此失彼。
游戲缺點:游戲過程中會做動作,調(diào)皮點的學生容易磕絆,需注意安全。
3.2 案例:悄悄話傳聲筒
人數(shù):24人左右,8人一組,分3組。
游戲規(guī)則:老師對每組第一個人悄悄說一個當堂所學的句型或詞語,第一個人悄悄傳給第二個人,一個傳一個,最后一個人說出他聽到的句子或詞語,傳話過程中不能被其他人聽到,否則那個組重新開始。速度最快并且回答正確的得那個組獲勝。第二輪時第一個人換到后面,第二個人站第一個,后面環(huán)節(jié)以此類推,每輪的第一個人都需要更換。
教學目的:熟練掌握詞匯句型和語法,矯正發(fā)音。
游戲優(yōu)點: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且團隊化激發(fā)的好勝心更容易集中每一個人的注意力,學生努力去說正確的詞語或句子,努力去聽,努力去記,使得漢語學習有趣又有效。此游戲可使課堂安靜,便于管理和控制。
游戲缺點:課堂時間有限,練習量不能太大。
4 游戲教學法的評價
隨著對外漢語教師隊伍的年輕化,課堂的活躍化,筆者就澳大利亞教學的觀察來看,游戲教學法所呈現(xiàn)的正面效果越來越顯著。游戲教學法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能,擴展語言知識,又能有益緩解或消除學生因語言知識枯燥二導致的緊張、不安、害羞、厭煩等不良情緒。漢語學習不但需要 理解和記憶,更需要交流和溝通,教師鼓勵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交際合作互動,這樣有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無形中的情感交流得到了增進和加深,因此游戲的添加作為漢語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游戲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目前來講,對外漢語教學游戲教學尚未有相關理論研究做基礎。我國對外漢語教學起步相對于其他語言學科較晚,而游戲教學又是近幾年才提出的教學名詞,所以這方面的理論自然就少一些,大部分游戲來源于國內(nèi)英語教學或語文教學,針對性并不是很強。另外,教師如果備課工作做得不夠充分,容易使用游戲不當。這些不當表現(xiàn)在課堂游戲時間的把握,有時一做起游戲就會忘記時間的約束,導致其他內(nèi)容不能有效完成。再者,如果游戲規(guī)則講不清楚或規(guī)則過于復雜,就會使學生誤解,導致游戲無法進行,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也會大大降低。因此,課堂游戲教學,教師必須提前備好課,讓游戲環(huán)節(jié)為教學錦上添花,使得漢語課堂教學有效進行。
(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