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生
[摘?????????? 要]? 感恩教育是中職校思想道德教育、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更是一種以情動情、以人性喚起人性的情感教育和人性教育。試圖通過在中職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中開展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去挖掘中職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摸索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學會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培養(yǎng)他們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與人和諧交往、對人施以愛心、對工作報以敬業(yè)、對社會予以回報的應有基本道德準則。
[關??? 鍵?? 詞]? 中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感恩教育;策略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8-0192-02
一、中職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調(diào)查
在筆者所任教的中職學校做的一份問卷調(diào)查中,僅有32%的學生記住了父母親的生日,27%的學生平時主動聯(lián)系父母時是找父母親要錢,8%的學生會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給父母師長送去節(jié)日的祝福,78%的學生認為感恩代表著回報和壓力。由此可見,今天的中職生正生活在信息開放而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原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職生深受影響,造成他們功利主義思想嚴重,情感交流缺失,人際關系冷漠,忽視父母、師長,不懂得感恩,甚至在社會上、校園里動不動就因為瑣事與人吵架、斗毆,嚴重影響到中職生的健康成長和社會和諧。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對此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行了新的部署,要求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中華經(jīng)典誦讀活動,引導他們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在學校中尊敬師長、在社會上奉獻愛心。
二、語文學科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感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理應傳承下去。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對受教育者進行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主義教育。而感恩教育的實施需要借助于各學科對學生全方位的滲透,語文學科一直與感恩相連,不僅因為語文教材中蘊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為語文教學中知、情、意統(tǒng)一的教學過程特點為感恩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大量契機。在感恩意識日益淡薄的今天,作為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語文學科理所當然更應當擔任起感恩勵志教育的職責。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提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課程是中職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zhì)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滲透感恩教育,通過語文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和吸收進步人類文化,為培養(yǎng)高情商勞動者服務。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進行感恩教育的有效嘗試
(一)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文本朗讀引導學生識恩、知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备卸鹘逃紫纫寣W生識恩與知恩。中職語文高教版教材中老舍的《我的母親》、莫言的《賣白菜》、史鐵生的《合歡樹》、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父親的手提箱》、畢淑敏的《我很重要》、美國作家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等多篇課文文質(zhì)優(yōu)美,蘊含著強烈的感恩思想,其中有不少作品非常適合學生進行朗讀。我在自己任教的2017級學前教育專業(yè)班級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了嘗試,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去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人間真情,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朗讀法看似簡單易行,卻在引導學生識恩、知恩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成效。比如,在中職語文教材職業(yè)模塊中畢淑敏的作品《我很重要》里關于親情、友情的段落語言優(yōu)美,感染力豐富,我就要求學生當堂大聲朗誦,并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語言的品味,使學生感悟到自己就是父母愛意與親情不可失卻的承載,自己就是朋友不可填補的情感空間,從而啟迪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愛他人。
在老舍的《我的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寫了自己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情,我就要求學生篩選文中飽含深情、文字質(zhì)樸的片段進行背誦,并要求學生以《我的母親》為題仿寫了一篇寫母親的作文,去體會母愛,挖掘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令人感動的親情,提升了對母愛的珍視。
(二)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搭建學生展示感恩的舞臺
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不能僅僅讓學生懂得感恩的理論,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感恩的思想融入學生的潛意識中去,讓感恩轉(zhuǎn)化成學生自己的下意識行動,并促使他們用行動去影響他人甚至影響社會。要達到這些目的,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機會,搭建讓學生說、讓學生寫、讓學生辯、讓學生演的舞臺,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的訓練舞臺上盡情釋放他們的感受、體驗和情感。在“母愛大家談”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其中“母愛的故事”小組收藏了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故事;“母愛的歌曲”小組歌唱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燭光里的媽媽”兩首歌曲;“母愛的詩句”小組吟誦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詩句;“母愛的名言”小組采擷了“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等名言名句。通過合作探究、主題拓展的方式,學生暢談母愛,各組還制作了一本《獻給母親的歌》的集子并進行展示。
在《我的母親》與《賣白菜》比較閱讀教學中,先要求學生搜集相關資料,講述在現(xiàn)實中你的母親有哪些讓你難忘的細節(jié)。然后在對課文解讀的基礎上,學生自由組成朗誦小組、改編小組、歌舞小組、圖片小組四個合作小組,通過富有表現(xiàn)力的形式進行展示,進一步深化對母愛的理解。其中改編小組“十月懷胎娘辛苦”的游戲節(jié)目結(jié)束后,學生在談自己的感受這個環(huán)節(jié)里,紛紛表示理解母親十月懷胎的不容易,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感染,靈魂受到了震撼,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三)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課外拓展設計讓學生學會報恩、施恩
唐駿波在《教會孩子感恩》這本書中說道“感恩之情,是心靈成長的營養(yǎng)劑,是美德,更是一種素養(yǎng)”。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還可以做適當?shù)耐卣古c升華,讓學生通過自發(fā)的實際行動,把情感上升到報恩、施恩的層面。我在2017級學前教育專業(yè)班級語文綜合實踐課外活動拓展設計中指導了一次《媽媽,我想對你說》的學生習作,讓學生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對母親的感恩之情以一封信的形式寄送給自己的母親,這次習作不僅交流了心聲,增進了感情,還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之后,我還趁熱打鐵利用感恩節(jié)、教師節(jié)、父親節(jié)等特定意義的節(jié)日布置了如給長輩端杯熱茶、洗洗腳、做次家務、給恩師親手制作賀卡、給他人一個微笑、隨手拾起地上垃圾的孝心任務,并利用語文課前5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談孝心作業(yè)完成后的感想,讓他們在施恩、報恩中體會快樂,學會關心父母、關愛師長,學會報恩,學會施恩。
課堂上的感恩教育只是理念上的培養(yǎng)與灌輸,而感恩素質(zhì)的提高要走出課堂,讓學生通過參加一些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賽、辯論賽、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在材料收集中、語言錘煉上和思想提升中都融入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讓感恩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教學應切實把感恩教育作為滲透德育的切入點,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感恩教育,引導學生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當學生把感恩之心化為感恩行動之時,我們的教育就初見成效了。
參考文獻:
[1]張桂權.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6(1).
[2]李建蘭.當代中國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