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俊以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即在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從事管理工作的學生,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重要學生隊伍,需要及時引導激勵,催化學生干部健康成長。
1 學生干部激勵機制引入的預期目標
根據(jù)麥克利蘭成就理論的解釋,每個個體具有成就需要、權利需要和親和需要三種重要的動機,我們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旨在通過學生干部榮譽體系和學生干部綜合素質提升體系建設等激勵機制建設,以滿足他們提升自身能力、促進更好就業(yè)、滿足心理預期、充實大學生活、結識更多朋友等一系列動機需要。同時,增強廣大學生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廣大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對學生干部走入社會后的工作生活起到積極作用;對普通學生起到積極帶動和榜樣作用;提升普通學生加入學生干部隊伍,參與學生工作的積極性。
2 現(xiàn)行學生干部激勵機制的缺陷及建議
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對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并沒有本科院校重視,其激勵機制也不夠完善。原因一是,高職院校學生學制短,培養(yǎng)周期短。往往剛培養(yǎng)成熟,學生就畢業(yè)了,部分老師就沒有心思培養(yǎng),或是過于注重短期激勵,缺乏長期規(guī)劃和指導。二是因為高職院校學生對擔任學生干部的動機不純,輔導員難以從真正的動機角度開展激勵,未形成科學化長效化的能力培養(yǎng)機制。三是因為缺乏完整系統(tǒng)的個性化的三年期的激勵體系,隨著指導老師的更換,很難開展持續(xù)性有效的激勵。激勵內容較為單一,范圍小,無法滿足學生干部的多樣性需求。已素質提升體系不健全,績效評價機制不完善,階段性評價體系不健全;激勵機制以獎為主,缺乏懲罰和退出機制。針對以上問題,作如下建議:
2.1 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干部選拔制度
首先,在選拔原則上,遵循公平公正、擇優(yōu)求賢的原則,要做到“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盡可能的把合適的學生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第二在選拔標準上,遵循“德才兼?zhèn)?、團結友善、服務意識”的標準,要求學生干部候選有既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又要有一定的協(xié)調、管理和組織能力。要善于團結同學、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要有服務同學的意識。第三,在選拔方式上,按照“自主推薦、綜合測評、集中競聘、短期試用”的方式進行,學生進入學校初期,通過軍訓、迎新晚會等活動,使同學之間的深入了解,自主推薦各崗位的學生干部。
2.2 建立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的學生干部培養(yǎng)機制
第一是崗前培訓制度化。將崗前培訓作為學生干部上崗前“必修課”。統(tǒng)一對其進行思想政治、規(guī)章制度、組織管理等基礎內容的培訓,使其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盡快適應學生干部角色。二是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要針對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加強組織紀律、工作紀律、政治素養(yǎng)、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塑造,努力在學生干部隊伍中營造出一種風清氣正、實事求是、團結協(xié)作、互相促進的工作氛圍。三是實踐創(chuàng)新一線化。要充分發(fā)揮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緊密這一優(yōu)勢,為學生干部提供更多到大企業(yè)實踐、實習的機會,生活在一線、學習在一線、實踐在一線,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鼓勵他們將想法轉化成具體的項目,不斷提升學識干部的創(chuàng)新能力。
2.3 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干部使用機制
第一是實行輪崗制度。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輪崗,使學生干部得到多崗位的鍛煉,全方位鍛煉其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完善目前的學生干部評價體系,對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要重點培養(yǎng),重點使用,對不適合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要有適當?shù)耐顺鰴C制。第三是建立目標責任制度。每學期初,與各學生團體、學生干部(個人或團體)之間簽訂目標責任書,將本學期的工作目標量化、細化,使其目標明確、責任明晰,同時配合相應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干部團體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2.4 建立公平公正的績效評價制度
根據(jù)波特一勞勒期望激勵理論,要形成激勵→努力→績效→獎勵→滿足并從滿足回饋努力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取決于獎勵內容、獎懲制度、組織分工、目標導向行動的設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領導作風及個人心理期望著多種綜合性因素。因此,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是保證考核公正性,提高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保證績效評價的公平性、全面性、加強考評結果的反饋與指導。
學生干部的激勵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面廣、內容復雜、方法多樣、對象特殊、時間跨度長,它也不僅是學校、學生、家長的事情,更涉及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甚至涉及到全社會的價值觀建設和引導。因此,要做好學生干部的激勵機制建設,推動學生干部培養(yǎng)工作邁上新臺階,需要學校各部門、各單位的通力合作,學校、學生、家長應該攜起手來,緊密配合,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huán)境。
(作者單位: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