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作為新時期下中國提出全面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核心構成部分,“美”在高職院校的授課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舞蹈形體課的形式進行傳播,在潛移默化與科學的授課方式中對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進行提升與完善。在這個以塑造優(yōu)美形體為目標的過程中,每一名高職院校學生的形象都得到了升華,其審美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高職院校開設舞蹈形體課的幾點認識展開討論,希望本文的發(fā)表能夠為廣大同行業(yè)從業(yè)教師帶來幫助。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十八大的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必須要對中國文化的軟實力進行提升與發(fā)揚,在精神文化構建的今天中國人民更是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于全民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則是成為了新時期下一個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更是需要通過舞蹈形體課程的開設,來對于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學生自身的自信心進行提升,通過舞蹈形體的魅力與內涵來幫助每一名高職院校學生都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擁有足夠的自信心,在塑造優(yōu)美形體與身姿的同時,實現藝術審美造詣、音樂舞蹈素養(yǎng)以及思想平的觀念的綜合提升。
1 開設舞蹈形體課的重要意義
1.1 能夠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美育發(fā)展
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與發(fā)展方向,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不僅需要一批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多元化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也要兼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訴求,通過全方位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努力。特別是對于高職階段的學生而言,很多高校在辦學的過程中都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專業(yè)水平進行培養(yǎng),而忽略了對其“美育”的引導。而開設舞蹈形體課程的高校則是可以充分的結合學生的自身需求,在學生個體差異考量的同時去充分的尋找到問題的根源,以此來結合有效的舞蹈形體課程來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整體教學效率。
1.2 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
舞蹈形體課程的開設還能夠通過對學生展開系統(tǒng)、科學的形體訓練來提升他們的內在美與自身美,在糾正身體姿態(tài)的同時來引導學生們發(fā)現社會、發(fā)現事物背后的美感,以此來實現其情操修養(yǎng)以及自我品質的提升。特別是對于一些不良坐姿、不良站姿等更是可以通過形體課程來進行糾正,在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與外向性格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激發(fā)他們的表演欲望、表現張力以及對美的鑒賞水平。而在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形體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們更是能夠通過對精神生活的美化、延伸來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奏感與身體協調能力,最終實現廣大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與水平的提升。
2 對高職院校開設舞蹈形體課的認識
2.1 對于其培養(yǎng)學生正確審美觀的認識
在這個數字化信息建設的今天,高職院校的學生們都會受到多角度的文化沖擊,特別是在互聯網作用下很多年輕的高職學校學生對于什么是美其實了解的并不透徹。所以這個時候教師就有必要通過舞蹈形體訓練,來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們通過舞蹈之美、形體之美來感知世界,在洗滌心靈的同時朝著一個良好的方向而努力。形體舞蹈訓練則是能夠通過純節(jié)奏的旋律進行肢體訓練,而在一些輕音樂的伴奏下 更是能夠強調學生對于肢體的協調性與節(jié)奏感的綜合運用,在陶冶個人情操、塑造美好形體的同時學生也能夠對審美觀產生正確的認知,逐漸成長為一名“美”的傳播使者和“美”的擁有者。
2.2 對于其發(fā)展趨勢的認識
在這個物質建設迅猛的今天,人們對于生活、學習、工作的方式和態(tài)度都有了較大改變,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習、生活中的高職學生而言更是被一些負面的訊息所傷害,在這種情況下開設舞蹈形體訓練課程則是成為了疏導大學生心理與身體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近期屢被封殺的諸多“網紅”、“主播”當中,很多人擁有著如花似玉的面容,但一旦這些“帥哥、美女”的口中流露出了不協調的聲音和動作,那么就可以判斷他們并不是“美”的。特別是在一些“網紅”舞蹈表演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低俗、下流的動作甚至音樂,而在高職院校開設舞蹈形體課程則是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們展開正確認知,將一些網絡生活中看似“司空見慣”的錯誤認知進行及時糾正,為他們未來步入社會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礎與水準。
另外,在繁雜的職業(yè)課程學習之余舞蹈形體訓練還能夠帶給學生們更多的鼓勵,在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其肢體、大腦的協調共享,通過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來逐漸過渡到一種具有專業(yè)舞蹈意識的形態(tài)中,對于一些常見的駝背、躬胸等不良的形體習慣進行扭轉,而學生在出現性格拘謹、情感壓抑的同時則是也可以通過節(jié)奏舒緩、韻律得當的訓練來造就他們健康的體魄,在激發(fā)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來提升其自身的形象思維能力,最終實現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與進步。
2.3 對于其外在實踐性的認識
與其他舞蹈內容相比,中職院校的學生們更容易接受形體訓練下的運動引導。高職階段的學生們由于自身身體素質、心理狀態(tài)、年齡因素等原因,導致了其中的一部分人、特別是女生并不熱衷于一些劇烈運動,而舞蹈形體訓練則是能夠很好的彌補這一短板,通過較強的實踐性來推動整個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基礎保障。
在舞蹈形體訓練課堂上,對于女同學而言教師可以通過芭蕾舞的基本功作為導入,同時配合一定的民族舞蹈、古典舞蹈甚至現代舞的元素進行點綴。這是因為芭蕾舞的諸多基本功可以實現學生身姿、形態(tài)的向上與挺拔,現代舞則是能夠將原本僵硬的身體進行最大程度上的放松,而中國民族舞、古典舞則是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肢體協調性與柔韌程度。相信在幾種舞蹈的融會貫通下,學生們不僅能夠打破對舞蹈學習所產生的誤區(qū),在挖掘自身肢體表現能力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潛力的無限可能。
而在具體的舞蹈形體課程訓練過程中,教師更是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們。
首先要從解決學生的錯誤站姿入手,在一定時間的訓練過后在融入諸如“擦地”、“踢腿”、“壓腿”、“下腰”等身體規(guī)范性與柔韌性的訓練。
其次,在學生們已經掌握好各項基礎功底后,教師不妨通過引入一些簡單的組合動作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將一些對于肌肉的掌控能力進行滲透與練習,在穩(wěn)定協調、張弛有度的過程中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最后,在拔高過程中教師則是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授課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學。有條件的高職高職院校不妨通過分組練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避免傳統(tǒng)舞蹈教學理論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更是要杜絕對一些高難技巧的強制性學習。真正的從因材施教的角度來讓更多的高職院校學生,對舞蹈形體訓練這門課程而言,更是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形體調整的認知和能力,為他們日后步入社會、擁有終身學習、終身藝術訓練的良好習慣打下夯實基礎。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開設舞蹈形體課的過程中還能夠通過對多媒體教學的整合應用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對于一些AR技術、微課技術等的廣泛應用,更是為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舞蹈形體教學帶來了更多的認知途徑。
3 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期、新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在開設舞蹈形體課程的過程中,不僅為每一名教師的個人認知進行了有效提升,同時也為后續(xù)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更多認知上的創(chuàng)新。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名高職院校舞蹈形體教師都應當充分的結合學生發(fā)展實際,在以舞蹈形體訓練為主、欣賞為輔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完善,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走進社會環(huán)境中,為他們日后的更深層次發(fā)展提供幫助與支撐。
(作者單位: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