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
【摘要】為了滿足現(xiàn)代社會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市政道路橋梁工程需要持續(xù)開展,但在此前提下,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過程當中,經(jīng)常面臨著軟土地基因素的影響,在理論上,如果直接在軟土地基上進行施工,會因為地基載荷能力、抵抗變形等特點,導致工程穩(wěn)定性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了避免軟土地基影響,本文將介紹相應的處理技術。
【關鍵詞】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通常具有占地面積大的特征,所以此項工程施工需要面臨很多種地質情況,其中就包括了軟土地基。軟土地基具有低抗變性、高塑性,當其與外力接觸,會發(fā)生難以預測的變形現(xiàn)象,同時當變形現(xiàn)象達到臨界點之后定型,此時介于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重量以及交通載荷,其會產(chǎn)生動態(tài)應力,如果直接在軟土地基上進行施工,很容易出現(xiàn)工程傾斜,不均勻沉降問題,嚴重時引起工程結構斷裂,此類現(xiàn)象不但代表工程質量存在問題,還具有較大的安全威脅,說明有必要在施工前進行軟土地基處理。
1、軟土地基常見處理技術
1.1換填法
換填法是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軟土地基處理中常見的一項技術,適用于處理范圍較大,且資金充足的條件下。應用當中,首先需要通過設備將范圍內(nèi)所有軟土地基鏟除,之后結合工程建設要求,選擇填充材料,其次將材料鋪入軟土地基鏟除后的坑洞內(nèi),再采用排水法、強夯法來保障填入層的密實與穩(wěn)定,形成新的地基。換填法的應用具有操作簡便、效果直接的優(yōu)勢,這也是許多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單位青睞此項技術的主要原因,但根據(jù)相關研究來看,換填法會對施工工期、成本造成巨大的負擔,同時還存在處理范圍難以預估的缺陷,所以在選擇該方法時,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1]。
1.2深層攪拌樁法
深層攪拌樁法是一項針對性較強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適用于工程局部存在軟土地基的條件下。應用當中,首先需要確認局部軟土地基的位置與深度,之后進行開挖操作,其次將滿足工程要求的水泥或其他材料灌入開挖坑洞當中,再通過機械設備進行攪拌,使軟土地基與填充材料成本融合,此時待填充材料凝固之后,可以改變軟土地基性質,使其強度等達到較高水平。深層攪拌樁法具有施工簡便、穩(wěn)定性高、強度高以及透水性良好的優(yōu)點,在缺點方面,即其在面對地基處理范圍較大的條件時無法使用,總體而言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2]。
1.3高壓旋噴樁法
高壓旋噴樁法是一項性能表現(xiàn)較高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適用于大部分軟土地基條件下。應用當中,啟動鉆機對原有地基進行開挖,形成坑洞之后,通過高壓噴射裝置將水泥漿液噴射進坑洞當中,在噴射過程當中,因為高壓力形成的強力泥漿流,會破壞原有地基土壤,同時漿液會因為自流效應進入土壤縫隙,噴射完成之后待縫隙中漿液固結效應,首先可以大幅度減少原有地基中的縫隙,使整體結構更加緊密,其次借助漿液固結后的強度,使軟土地基在性質上進行改變,形成性能良好的地基。高壓旋噴樁法具有高抗變性、高載荷力學表現(xiàn),所以應用價值上相對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法具有多種形式,例如旋噴、定噴及擺噴,不同形式的適用條件也不相同,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
1.4灌漿施工法
灌漿施工法與上述高壓旋噴法在某種角度上相似,同樣是通過漿液的注入,借助其性能來改變軟土地基性質,以此得到一個新的地基,但兩種方法的區(qū)別在于,灌漿施工法主要采用“鉆噴”同時施工的模式來實施,即在鉆機開挖的同時,進行泥漿灌入,所以為了保障該方法處理結果的質量,有必要對鉆機進行選擇,否則可能因為鉆機不符合導致泥漿灌入不充分等問題。灌漿施工法具有施工簡便、成本較低的優(yōu)點,但在性能上要低于高壓旋噴樁法,所以該方法通常使用于軟土地基表現(xiàn)并不突出的條件下。
2、軟土地基處理原則以及注意事項
2.1軟土地基處理原則
結合上述各類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可見,其都需要采用其他材料來替代或改變軟土地基,所以為了確保技術實施質量,在原則上無論采用哪一種技術,都應當重視材料的選擇。通常情況下,軟土地基處理材料包括:水泥漿液、瀝青、碎石等,那么在選擇這些材料上,首先圍繞工程建設要求,確認材料級配與規(guī)格,同時在材料制配過程當中,要嚴格控制制配工藝,避免所有不良因素發(fā)生,同時針對部分水分含量較高的軟土地基,介于水體對材料的負面影響,應當在施工之前進行排水,排水方法可以采用擠密法等。此外,在采用灌注類型的處理方法時(例如高壓旋噴樁法、灌漿施工法),應當控制灌注的速度與次數(shù),否則可能造成灌入不充分的問題。
2.2軟土地基處理注意事項
結合現(xiàn)代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流程來看,大部分工程在采用相關技術處理完成之后,為了進一步提高地基穩(wěn)定性,會進行加筋層施工,此項施工值得借鑒,但施工當中要注意相應事項,即加筋層的厚度與位置控制、加筋層施工后處理,具體內(nèi)容見下文。
(1)加筋層的厚度與位置控制
在加筋層的厚度與位置控制方面,一般情況下加筋層的厚度應當控制在0.7~1.0m之間,如有必要可以向上調(diào)整,但不能低于0.7m,此舉目的在于保障加筋層的強度;加筋層的厚度的位置應當控制在地基中30~40cm的10%石灰層當中,此舉主要是為了保障后續(xù)壓實工藝的效果達標。
(2)加筋層施工后處理
在加筋層施工后,出于質量考慮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工作,例如上述提到的壓實工藝。在壓實工藝當中,主要需重視壓實度,一般情況下不得低于91%,但結合現(xiàn)代技術水平壓實工藝一般需要達到95%。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分析當中首先介紹了常見的集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通過此部分分析,了解了技術適用條件、應用方法以及優(yōu)缺點,給相關單位技術選擇提供了判斷依據(jù);為了保障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結果質量,本文對處理原則以及注意事項進行了介紹。
參考文獻:
[1]羅凌燕.市政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研究[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4(20):213.
[2]李康,束瑞.市政公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實踐[J].江蘇建材,2016(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