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強
[摘要] 目的 探討泌尿外科醫(yī)院的感染危險因素及各種病原菌的耐藥特征。方法 該研究選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泌尿外科醫(yī)院收治的136例泌尿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研究患者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菌的耐藥率,及感染相關危險因素與感染率。結果 泌尿外科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合并疾病、臨床治療時間及置管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陰溝腸桿菌及大腸埃希菌對慶大霉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大腸埃希菌對左氧氟沙星具有較高耐藥性。結論 針對泌尿外科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結合患者的病原菌情況,應制定具有一定針對性的醫(yī)院感染預防措施。
[關鍵詞] 泌尿外科;感染危險因素;病原菌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1(b)-00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drug-resistance features of var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 Methods 136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 gener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to the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infection rate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 included age, disease, clinical treatment time, tube placement condi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escherichia coli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gentamicin, and the escherichia coli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levofloxacin. Conclusion We should make targeted hospital infe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of patient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 Infection risk factor; Pathogenic bacteria
近幾年,泌尿外科醫(yī)院的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由于在泌尿外科醫(yī)院的臨床治療中經常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其不僅對正常的泌尿外科治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更是對患者的生活、心態(tài)等方面產生不良的影響[1]。醫(yī)院感染是泌尿外科患者在治療、手術等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泌尿外科患者需要經常做手術,其在這一過程中接受的侵入性操作,就有一定可能會引起醫(yī)院感染。因此,該研究選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院內收治的136例泌尿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過程中存在的感染危險因素及各種病原菌的耐藥特征進行了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泌尿外科醫(yī)院收治的136例泌尿外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60例,年齡23~78歲,平均(54.26±8.54)歲。對136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收集,其患有的主要疾病有腎囊腫、前列腺炎、泌尿系結石、前列腺膿腫及腎損傷。
1.2? 方法
了解患者的性別、年齡、合并疾病、臨床治療時間、置管等方面的情況,將相關資料進行統(tǒng)一整理,并把數(shù)據(jù)真實、完整地記錄在調查表中,之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相應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菌的耐藥率
136例患者的感染部位共分離出148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陽性菌50株,占36.76%革蘭陰性菌98株,占66.22%,見表1。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陰溝腸桿菌及大腸埃希菌對慶大霉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大腸埃希菌對左氧氟沙星具有較高耐藥性。
2.2? 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結果及感染率
對患者的性別、年齡≥55歲、合并疾病、臨床治療時間≥7 d、置管情況進行分析,見表2。其中,年齡在55歲以上的患者感染率為19.35%,有合并疾病的患者感染率為12.9%,臨床治療時間大于7 d的患者感染率為18.42%,使用置管的感染率為13.79%。
表2? 醫(y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結果及感染率情況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引起泌尿外科患者感染的因素也不斷增多,患者在進行各種手術的過程中,其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風險也不斷提升,對患者的正常康復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醫(yī)院感染對其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減少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必須找出影響泌尿外科醫(yī)院感染的各種危險因素,并針對這些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治療防護措施,避免出現(xiàn)醫(yī)院感染狀況,使患者能夠盡快地康復。同時,對著醫(yī)藥領域中對各類抗菌藥物的不斷研究,市場上出現(xiàn)的各類抗菌藥物也不斷增多。在這種情況下,也出現(xiàn)了部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對患者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對其身體健康的恢復產生了負面效果。換言之,這種情況加重了泌尿外科患者出現(xiàn)醫(yī)院感染的概率,對醫(yī)護人員的正常治療工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進一步對各種病原菌的耐藥特征進行分析,找出能夠有效治療患者醫(yī)院感染的抗菌藥物,保證藥物的治療效果,提高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為了避免泌尿外科患者在醫(yī)院治療中發(fā)生感染的情況,醫(yī)院通常會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由于醫(yī)院環(huán)境的特殊性,院內存在大量攜帶細菌的群體,為了避免不同患者之間的接觸,應進一步完善接診體系,采用分診制度,將不同病患隔離開,避免交叉感染的發(fā)生。其次,應加強病種管理。具體來說,醫(yī)院應根據(jù)不同的病種將患病程度不同的患者隔離開,避免患者同處于一個治療環(huán)境中。醫(yī)護人員應將醫(yī)院的不同區(qū)域分為清潔區(qū)、半污染區(qū)及污染區(qū),并對不同區(qū)域進行定期、定時的檢查,清潔,保證治療環(huán)境對患者不會造成負面影響,減少醫(yī)院感染的可能性。最后,應加強醫(yī)護人員的管理工作。醫(yī)護人員在進行治療、護理工作前,一定要對手進行消毒,并嚴格按照相應的程序,在操作前后將手徹底清洗干凈。同時,在治療護理等環(huán)節(jié)中,應配戴手套,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進行操作。為了降低侵入性操作造成醫(yī)院感染的風險,對于治療過程中使用到的醫(yī)療器具,一定要進行消毒處理,按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
在泌尿外科醫(yī)院的治療過程中,醫(yī)院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及患者出院后所產生的各種感染[2]。實際上,醫(yī)院感染存在于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由于護理不當及患者自身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情況,造成了感染的發(fā)生,特別是在泌尿外科患者的身上,比較容易出現(xiàn)這種狀況[3]。當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出現(xiàn)醫(yī)院感染的相關癥狀后,患者身體恢復的康復時間會有所延長,患者之前治好的部位可能發(fā)生二次病變,這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等方面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4]。因此,在泌尿外科醫(yī)院的日常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醫(yī)院感染的防范,并對泌尿外科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造成感染的原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醫(y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
對于泌尿外科患者來說,其在治療過程中接受侵入性醫(yī)療操作的情況比較常見,而這種治療方式,其具備的機體防御能力比較差,會給其他病原菌入侵人體帶來可乘之機,并最終導致醫(yī)院感染[5]。同時,在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為惡性腫瘤患者,其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激素類藥物,或是通過使用免疫抑制劑來增強部分藥物的藥性[6]。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患者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會越來越低,其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概率較大。鑒于此,醫(yī)護人員在防范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過程中,除需根據(jù)治療方法制定防范措施外,還應結合泌尿外科患者自身的患病情況,對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醫(yī)院感染措施。
在該文的研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慶大霉素抗藥率為83.33%,左氧氟沙星抗藥率為50.00%,呋喃妥因抗藥率為75.00%;表皮葡萄球菌的慶大霉素抗藥率為100.00%,左氧氟沙星及呋喃妥因的抗藥率均為61.54%。陰溝腸桿菌的慶大霉素抗藥率為84.00%,左氧氟沙星的抗藥率為34.00%,呋喃妥因的抗藥率為16.00%;大腸埃希菌的慶大霉素的抗藥率為93.75%,左氧氟沙星的抗藥率為83.33%,呋喃妥因的抗藥率為8.33%。該一結果與之前相關報道的結果并無明顯差異。實際上,大腸埃希菌是泌尿外科患者常見的感染病菌,根據(jù)上述結果,應采用呋喃妥因一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而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應采用除慶大霉素、呋喃妥因以外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萬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等藥物。
而通過對泌尿外科醫(yī)院的136例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醫(y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主要與患者的年齡、合并疾病、臨床治療時間及置管情況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而與患者的性別并無關聯(lián)[7]。換言之,在泌尿外科醫(yī)院治療、護理的過程中,應從患者的年齡、合并疾病情況及其臨床治療時間進行探究,從而確定醫(yī)院感染預防方案,及時排除醫(yī)院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保證泌尿外科患者的身體健康[8]。同時,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確認患者的病原菌種類,針對其耐藥性特征進行用藥,保障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愛香,王鑫,鄭紅.泌尿外科患者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18,25(3):186-188.
[2]? 申升,李琴,朱春麗,等.泌尿外科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11(6):381-384.
[3]? 楊瑜,陳明,朱偉東,等.泌尿外科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與病原菌耐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120-122.
[4]? 林茂虎,朱曉應,苗芮,等.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2561-2562,2578.
[5]? 胡忠春,趙明,張文才.泌尿外科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99-201.
[6]? 蔡淑清.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84例患者術后醫(yī)院感染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20):81-82.
[7]? 趙立江.引起泌尿外科患者醫(yī)院感染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2):35.
[8]? 楊素娟.整體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9):242-248.
(收稿日期: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