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剛
25歲的茨威格去拜訪羅丹,羅丹邀請茨威格參觀他的工作室。就在這時,羅丹發(fā)現(xiàn)新作品有瑕疵,于是連續(xù)工作幾個小時,直到滿意后扔下刮刀,才記起了身旁的茨威格。茨威格大受震動,恍然領(lǐng)悟:除了專注,成就偉業(yè)沒有別的秘訣。
羅丹并沒有用嘴巴告訴茨威格成功的秘訣,他的行為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教育的另一個名字叫影響,這個影響主要來自作為“人”的教師的一舉一動。
有一年暑假,學校里教音樂的張老師到學校彈琴、練聲,她說在家里練的話,怕吵著了鄰居。我若是學生,張老師的行為影響勝過一年的音樂專業(yè)學習。
我常想,還有多少語文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閱讀習慣、寫作習慣。學生普遍害怕寫作文,不是作文不好教,而是教作文的語文教師害怕作文。當教師集體恐懼作文,學生怎么可能不害怕作文呢?
教育最偉大的力量來自“親見的力量”?!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幾乎所有的師范院校都有這八個大字。學高,是學科能力;身正,則是從“人”的角度講的。這些年,我關(guān)注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卻忽視了教師作為“人”的示范性。每一位教師展現(xiàn)的不只是對本學科的理解、情感,還展現(xiàn)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全部;學生眼里的教師是一個“全部”的人,而非知識傳授的“教學工作者”。
教學之外由教師無意呈現(xiàn)出來的信息,對學生而言,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希望學生尊重勞動果實,有必要瞧瞧教師的行為舉止;希望學生心地純潔、孝順父母,有必要考察學生和他的家庭。一群毫無紳士感的人不可能培養(yǎng)出一群小紳士。從“學科教學”轉(zhuǎn)向“學科教育”,教師要經(jīng)受的重大考驗在于,不光作為學科的教學者,而是作為學生的重要他人,其一舉一動對學生的生命成長都會產(chǎn)生影響。
有一種教育是聽來的,有一種教育是看來的,有一種教育是干出來的。羅丹之于茨威格的教育就是干出來的。都說教師是“吃開口飯”的,其實,嘴巴上的育人,遠遠抵不上你行動的力量。
(摘自《我的語文觀》,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