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妮 譚少郎
“老鄭,你看看導(dǎo)航,到底還有多久才能到,這盤山路太顛簸了,暈得難受啊?!?/p>
“應(yīng)該快了吧。”
對話發(fā)生在一輛駛向深山的中巴車上,車上是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電氣黨支部的莊宏偉、鄭義文等四名同事組成的“光明小組”,隨車還載著一些贈送給村民的用電材料。
10月22日上午,莊宏偉一行4人從防城港核電基地出發(fā),乘車前往500公里外的集團定點扶貧村百色市凌云縣隴槐村。蜿蜒起伏的進山之路,讓鐵血漢子也快招架不住,深陷暈車狀態(tài)。此時他們還來不及遙想等待他們的是一個怎樣艱巨的任務(wù)。
傍晚時分,經(jīng)過長達8個多小時車程后,“光明小組”終于到達凌云縣城。簡單用餐后,大家顧不上歇口氣,便在駐村第一書記張維的帶領(lǐng)下,驅(qū)車一個多小時,摸黑進入隴槐村,來到一戶老人家里。老人叫韋啟安,是一名退伍軍人,今年84歲。在部隊期間,他戰(zhàn)功赫赫,1966年,由于表現(xiàn)優(yōu)異,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如今黨齡53年。退役后,韋啟安回到家鄉(xiāng)工作生活。老伴早些年過世了,他膝下兩個兒子,為了生計到外地打工,老人常年獨居在家。今年3月,第一書記下村入戶,了解到老人有一樁心事悶在心里:因為屋子比較老舊,他家上下樓梯和樓上臥室還沒有安裝電燈,夜晚要摸黑扶著墻上下樓,以前也發(fā)生過一腳踩空、差點摔倒的事情?!肮饷餍〗M”此行就是來給老人了卻這樁心事的。
“光明小組”成員在安裝線槽 莊宏偉/攝
在老人家里轉(zhuǎn)了幾圈查看現(xiàn)場后,線路老化、私拉亂接、蜘蛛網(wǎng)式的布線讓小組成員皺起了眉頭。老人擔(dān)心給大家添麻煩,想到這幾個核電年輕小伙子遠道而來,堅持說只安裝樓梯及臥室的燈就可以了。“電力線路修修補補還是會存在安全隱患,線路整體翻修,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苯?jīng)過商議和跟老人溝通,“光明小組”決定進行全屋電力線路改造。說干就干,大伙當晚便重新設(shè)計線路走向。帶來的電力材料不夠,就由張維到50公里外的凌云縣城購買。
原計劃改造工期是兩天,而現(xiàn)在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翻倍的工作量,時間非常緊張。23日早上6點多,小組成員便動身前往老人家里。四人打算分兩組同時開工,但是工具不夠,巧匠難為無器之工。聽說防城港核電來人幫韋啟安老人家里裝電線,還給村民送太陽能燈,村里的老鄉(xiāng)們紛紛將自家的電鉆和梯子拿了過來。有了這些,“光明小組”的工作總算能開展了。
拆除舊線、安裝線槽、在墻上打孔、安裝節(jié)能燈開關(guān)、配置漏電保護……“光明小組”埋頭改造,忙得汗流浹背,渴了喝口水接著干,一直忙活到當天晚上8點。
第二天,也是同樣的早起連軸轉(zhuǎn)工作。韋啟安老人十分感激這群給他裝燈的核電年輕人,說無論如何中午都要請大家嘗嘗農(nóng)家菜。小組成員像第一天一樣委婉拒絕了,老人執(zhí)拗不讓,早早到地里采摘新鮮的蔬菜?!澳銈兘o我裝燈,也陪我吃頓飯吧。”老人的兒子為此事也特地趕回來,大家動容了,決定陪老人吃一頓團圓飯?!拔覂鹤硬辉诩?,四個孫子在上大學(xué),村里會搞電的年輕人也沒幾個,多虧你們來了?!崩先讼g感慨道。
簡單的午餐后,“光明小組”繼續(xù)奮斗,這一干就到了晚上10點。終于,四間客房、兩個大廳、一個樓梯、一個廚房的線路改造全部完成,院子里也裝上了太陽能燈,大門墻上加裝了壁燈。為了保證每一盞燈都能正常亮起,本著“一次把事情做好”的信條,“光明小組”又花了將近1個小時反復(fù)試驗。
“上燈!”大家將屋里屋外的燈全部點亮。韋啟安老人高興地說:“我原先只想裝兩盞燈,你們卻給了我一屋子的燈,屋里屋外亮堂堂,我心歡樂了。”那一剎那,在滿天星輝的映襯下,這里不再有黑暗,也不再是孤燈,與周邊的光明連成了一片。
25日上午,來不及休整,“光明小組”踏上歸途,奔襲500公里返回工作地。在陡峭崎嶇的出山之路,大家又經(jīng)歷了一次山路十八彎?!拔覀兏呻姎獾模鸵梦覀兊募寄?,力所能及地助力扶貧,幫助貧困戶進行電力線路維修改造,減少用電安全隱患。去一次幫一戶,多去幾次就能多幫幾戶,我們心里挺高興的?!睂τ诖舜蔚墓饷髦?,大家都覺得特別充實。
如果大山會回應(yīng),想必是:讓我怎樣感謝你/當你走向我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盞燈/你卻給了我一片光明。
“光明小組”成員與韋啟安老人合影 莊宏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