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亮
(長沙市中心醫(yī)院,湖南長沙410000)
心律失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長期缺氧、酸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感染等一系列因素而引起的。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來說,一旦并發(fā)心律失常,不僅會加重自身病情,同時也給臨床治療帶來了難度。臨床一直以來都在致力于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治療方法。穩(wěn)心顆粒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改善心律失常的作用,且藥效比較溫和,在臨床各類心律失常的治療中均具有一定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颊叩呐R床療效,筆者將穩(wěn)心顆粒應用到這類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結果顯示,療效顯著。
本組共100例研究對象,從2017年1至6月階段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患者中選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 50例,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本次研究在甄選研究對象時排除了肺結核患者、塵肺患者、竇性心動過緩患者、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及肝腎功嚴重不全患者[1]。其中觀察組50例,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5.6±4.3)歲;其中20例患者為室性期前收縮、18例患者為房性期前收縮、8例患者為房型前收縮伴陣發(fā)性房性心動過速、4例患者為房性期前收縮伴室性期前收縮。對照組50例,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6.2±5.2)歲;其中 19例患者為室性期前收縮、16例患者為房性期前收縮、10例患者為房型前收縮伴陣發(fā)性房性心動過速、5例患者為房性期前收縮伴室性期前收縮。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吸氧、祛痰平喘、解痙、抗感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口服穩(wěn)心顆粒(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26)進行治療,9g/次,3 次/d,連續(xù)治療 2 周時間。
①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心血管系統(tǒng)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評價依據(jù),包括顯效: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其期前收縮消失或減少90%以上;有效: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其期前收縮消失或減少50%以上;無效: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后,未得到有效水平。②觀察兩組患者的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包括室性早搏、ST段壓低、ST段壓低持續(xù)時間等[2]。
本文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采用百分比表示,通過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與對照組患者的76.0%相比,明顯較高P<0.05。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室性早搏、ST段壓低、ST段壓低持續(xù)時間等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與對照組患者均在同一水平P>0.05;治療后的以上各項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均具有顯著優(yōu)勢P<0.05。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表1 臨床療效評價
表2 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果評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颊咴诩毙约又仄冢浞蝿用}壓力會出現(xiàn)急劇升高,引起右室負荷加重,右房充盈壓急劇升高,從而造成患者房性心律失?;蚴倚孕穆墒С2∏榘l(fā)生進一步加重,可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患者來說,兩種疾病同時伴隨發(fā)生,二者之間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huán)[3]。鑒于此,臨床必需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來緩解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從而有效改善其預后效果[4]。
中藥制劑中穩(wěn)心顆粒是主要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之一,其主要成本為黃精、甘松、黨參以及琥珀等。經(jīng)過目前醫(yī)療改革其研究結果表明,黨參在治療病患中具有一定的擴張性,增加其血管和冠脈血流量,并有一定改善微循環(huán)機制的功效;藥物三七具有對吸收鈣存在減緩的作用,主要目的是阻斷室性早搏沖動相互之間傳導的作用;藥物黃精進一步改善高血壓、對心肌供血不足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對心率的調(diào)整也有一定的功效;藥物甘松不僅可以將抑制鈣及抑制納通道,還能降低心肌氧含量的吸收;不僅如此,穩(wěn)心顆粒方中諸藥還具有益氣養(yǎng)陰、定悸復脈、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颊咂鸬綐吮炯嬷蔚淖饔肹6]。
綜上所述,穩(wěn)心顆粒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