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凌燕
摘 要:針對上市公司而言,構建科學性、合理性的內部控制評價和報告體系,有助于確保投資者有關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市場秩序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路徑。為了有效促進我國上市公司內控報告體系與評價構建運行有效性以及設計合理性,本文對內部控制報告體系與評價的基本框架予以分析,并提出相關性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評價? 上市公司? 報告體系
上市公司推行與構建內部控制制度,通過提高公眾公司對于外部披露相關財務報告信息公允性與真實性,能夠防止、降低公眾財務公司有關方面造假等問題,已逐漸受到眾多新興經濟體和發(fā)達國家的積極推行與廣泛共識。總的來說,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對于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具有全面性和科學性,與我國國情基本相符。但針對多數(shù)上市公司是否以該類規(guī)范標準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且設計是否具有合理性與科學性,運行是否有效等情況,需通過外部審計師具體審核鑒證以及公司管理層做出的自我評價予以得出結論。相關信息披露與內部控制評價在我國現(xiàn)階段內控體系建設中處于相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其技術標準滯后,且報告體系與內控評價構建仍處于探索階段。相關部門盡管發(fā)布一系列意見稿,但內容僅具有原則性、程序性規(guī)定,有關操作性標準相對缺乏,易導致在實際運行中,企業(yè)對于內控自我評價不能適應,致使內控審核鑒證相關標準缺乏無法入手。同時上市公司相關內控信息披露尤其雜亂,內容和規(guī)范格式缺乏。因此,分析現(xiàn)狀問題,進而構建內控評價和報告框架體系尤其重要,可有效促進我國上市公司內控披露工作與評價逐漸標準化、規(guī)范化。
一、構建內部控制評價和報告體系框架
(一)外部審計師審核鑒證
外部審計師經委托后,對管理層所出示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需要具有審核鑒證責任。且外部審計師要通過不同測試方法,對流程層面控制與企業(yè)層面控制采取抽樣測試,以便于獲取鑒證,針對企業(yè)控制缺陷進行評價。以管理層組織相關整改結果為主要依據(jù),完成鑒證報告,并在報告中能夠清楚表達企業(yè)內部控制有關鑒證意見。
(二)內控報告與自我評價
內控自我評價中尤其重要的內容是管理層工作,主要是由指定內控管理部門與內部審計機構公共開展內控評價工作,對公司內控有效運行與設計證據(jù)予以收集,并對內部控制運行缺陷和設計缺陷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認定。將收集相關證據(jù)和實施評價程序基礎相結合,以建立內控評價報告。當管理層與董事會對內審部門評價報告予以審核認定后,便能作為對外披露的內控自我評價報告。
(三)內控評價和鑒證信息披露
內控信息披露報告主要由上市公司出示的內控自我評價報告和外部審計機構的內控鑒證報告組成,并經上市公司指定的具體媒介進行公開披露。
(四)報告體系和評價結構
公司內部控制報告和評價體系工作主要分為內控報告披露、內控自我評價以及外部審計師審核鑒證。其中,審核簽證與自我評價作為相互獨立、平行的一種業(yè)務流程,以單獨審核測試程序為依據(jù),完成審核鑒證報告與自我評價報告。而單獨業(yè)務流程用于明確各自責任,以確保管理層對于審核鑒證以及自我評價工作結果和過程具有客觀性、公正性。而管理層共同披露鑒證報告與自我評價報告可便于廣大公眾對內部控制合理性、有效性予以相互印證、客觀分析。該體系架構能夠對報告體系和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步驟、流程、主要內容以及工作結果給予具體規(guī)定,合理性體系架構能夠促進報告工作和內部控制評價區(qū)域標準化、規(guī)范化。
二、提高內部控制評價和報告體系構建措施
(一)確定評價和報告程序
首先要對內部控制報告和評價程序及工作步驟予以明確,而我國上市公司有關管理層采取內控自我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工作程序,一是指定其他機構和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控制評價相關工作予以實施,通過調查問卷、統(tǒng)計抽樣、運動訪談等形式對內部控制設計以及有效運行證據(jù)予以收集,同時對內部控制運行缺陷和設計缺陷進行研究。確保評價程序有效實施的基礎上,對相關證據(jù)進行調查收集,以確立完整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二是管理層進行審核修訂以后的有關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需對公司董事會予以上報審定。三是董事會審定后,可將其報告作為正式對外披露的科學性、完整性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四是內部神經部門需要將有關評價報告上報于公司管理層,并予以審核,通過測試評價過程可以查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運行缺陷與設計缺陷。
(二)提高內部控制評價量化
內部控制實現(xiàn)其結果量化主要是出具可視化、詳細化的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以此來體現(xiàn)其評價結果,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因此,要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調整、改善。在以往傳統(tǒng)評價工作中,通過經濟數(shù)量分析,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發(fā)展,是有關利益與成本實現(xiàn)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內部控制指標體系,建立評價模型,讓定性指標逐漸體現(xiàn)定量化特點。
(三)建立健全內部信息披露責任機制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屬于上市公司有關內部控制流程環(huán)節(jié)中的最后一個,包含有公司管理層內部控制相關自我評級報告以及外部審計機構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一般情況下,企業(yè)內部控制中具體評價主要是由外部設計師與公司管理層聯(lián)合完成,在其工作程序中相互銜接、作用。因此,明確外部審計師和管理層相關責任尤其重要。根據(jù)我國企業(yè)內部相關評價指引規(guī)定得知,企業(yè)負責人需對內部控制評價有關結果的真實性予以負責。同時,也規(guī)定企業(yè)在委托相關中介機構協(xié)助內部管理層給予內部控制評價時,受委托機構沒有規(guī)定要承擔相應責任。根據(jù)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相關情況而言,可借鑒經驗成熟的公司,明確管理層,尤其是對于上市公司財務總監(jiān)以及總經理,對內控評價相關報告內容的完整性與真實性予以負責。此外,審計師應協(xié)助管理層完善內部控制,并給予有效測試評價。但審計師對于內控評價責任不予以承擔,且審計師、中介機構參與內部控制測試評價后,不能為該公司提供鑒證服務、內部控制審計。外部審計師要以專業(yè)準則為標準,審核鑒證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并發(fā)表意見,對鑒證意見的完勝性與公允性負責。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體系與評價的構建尤其重要,直接關系于公司進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要在內控管理工作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內控方式,積極引導內控工作規(guī)范化、標準化,進而有效促進上市公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尹航.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改進研究[D].2016.
[2]曹鑫琰.淺析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財會學習, 2017(14):252-252.
[3]畢文思,王莉華.東北三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 2017, 37(3).
[4]畢文思,王莉華.化工業(y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化工, 2016, 45(10):2489-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