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薛偕華 江一靜 游詠梅 詹增土 林志誠 王君 饒婷
(1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yī)院,福州,350003; 2 福建省康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州,35000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退行性神經系統(tǒng)疾病,PD的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1]。由于運動癥狀的危害顯而易見,引起了人們的較多關注。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非運動癥狀對PD患者的生命質量有著巨大的影響,其中睡眠障礙是PD患者最常見的非運動癥狀之一,有研究表明[2]PD患者失眠發(fā)生率達47.9%,其中入睡困難占18%,睡眠中斷占81.54%,夜間驚醒占31.3%,早醒占40.4%。通常治療以抗帕金森藥物為主要措施,但馮斌,石正洪等研究發(fā)現(xiàn)[3]小劑量抗帕金森藥物可有效改善睡眠質量,隨著病情發(fā)展,藥物劑量增大反而加重睡眠障礙。中醫(yī)藥對PD及睡眠障礙的研究早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靈樞·營衛(wèi)生會》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wèi)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營衛(wèi)運行如常是保證正常睡眠的基礎,因此中醫(yī)藥在改善PD患者的睡眠質量上有獨特的優(yōu)勢。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yī)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睡眠障礙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63.15±3.82)歲。對照組中男9例,女11例,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64.53±3.27)歲。病程6個月至9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若有嚴重肢體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視聽障礙、心肝脾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除外,不認可治療方式或不能配合完成量表評分患者除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使用抗帕金森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額外加用使用百樂眠膠囊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0131),用法用量為:口服,4粒/次,2次/d,治療時間為28 d。
1.4 觀察指標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問卷,分數(shù)越低說明睡眠越好。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睡眠質量評分均有所改變,但是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PD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慢性退行性疾病,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近幾年,隨著人口老年化問題,PD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發(fā)現(xiàn)非運動癥狀對PD患者影響遠比以往以往的認識嚴重,其中合并睡眠障礙的PD患者更是明顯降低生命質量[4]。有研究認為可能與神經遞質發(fā)生改變有一定的聯(lián)系[5]多巴胺能藥物對患者睡眠的影響表現(xiàn)為劑量相關效應,小劑量多巴胺能藥物改善夜間運動障礙可促進睡眠,而大劑量多巴胺能藥物會引起睡眠障礙。而傳統(tǒng)中醫(yī)將PD歸入“顫證、震顫、振掉、痙證、內風”等,《素問·至真要大論》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指出病位在肝與筋,與肝血密切相關;《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有云:“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道出了病變與“髓、”相干。病位不離腎、肝、脾、腦,病機不離風、痰、虛、淤、熱。現(xiàn)代中醫(yī)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研究,認為在疾病的早期,癥候以風、痰、熱火、血瘀、陰虛較突出,以肝、腎所占比例比較多[6]?!安幻隆笨倢訇庩柺д{所致。明·戴元禮《證治要訣·虛損門》又提出“年高人陽衰不寐”之論。清代《馮氏錦囊·卷十二》云:“是以壯年腎陰強盛,則睡熟而長,老年陰氣衰弱,則睡輕而短”,提出不寐還與腎陰盛衰相關。說明不寐的病因雖多,但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一為陽盛不得入于陰。病位亦與肝、腎密切相關。中成藥百樂眠主要由百合、刺五加(生)、首烏藤、合歡花、珍珠母、石膏、酸棗仁、茯苓、遠志、玄參、地黃(生)、麥冬、五味子、燈心草、丹參組成。其中,珍珠母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石膏、燈心草清熱除煩;丹參歸心、肝二經,清心除煩;玄參、地黃、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固精;刺五加補腎安神;再合以百合、首烏藤、合歡花、酸棗仁、茯苓、遠志寧心安神,全方潛陽滋陰,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共奏安神定志之效。
綜上所述,在對帕金森病失眠患者進行治療時,在西藥治療的同時加用百樂眠等中成藥明顯改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