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娟 姚藝真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產三科 河南鄭州450052)
女性在孕期及產后期間,通常伴隨著環(huán)境、心理、生理等一系列的改變,尤其是產后極易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1]。產后抑郁指女性在分娩后發(fā)生的抑郁情況,屬于精神疾患的一種,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臨床表現和一般的抑郁癥狀類似,主要為煩躁不安、悲觀絕望、易激惹、多慮、情緒低落等,不僅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2]。因此,需給予產后抑郁癥患者及時科學的護理干預,以消除其抑郁情緒,促使盡快康復。本研究主要探析產后抑郁癥患者采用Roy 適應模式心理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2 月~2018 年7月診治的84 例產后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2 例。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8.76±5.34)歲;病程1~6 個月,平均病程(3.28±0.97)個月;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18例,大專及以上24 例。研究組年齡22~37 歲,平均年齡(28.74±5.32)歲;病程1~7 個月,平均病程(3.31±0.98)個月;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17 例,大專及以上25 例。兩組基線資料(P>0.05),存在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查確診為產后抑郁癥,HAMD 評分>7 分,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內容包括入院指導、飲食與作息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組進行Roy 適應模式心理舒適護理。(1)一級評估階段:護理人員首次與患者接觸時需認真傾聽其敘述,對其表示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通過和患者及家屬的交流對其家庭、教育、工作等背景進行評估,充分掌握其焦慮、自卑等負性情緒。(2)二級評估階段:依照一級評估的結果,仔細評估患者出現焦慮、自卑、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因素,明確需要注意的問題,以便更好地實施護理干預。(3)干預階段1:當患者睡眠差、焦慮等癥狀得到改善后,愿意與他人多交流溝通,甚至愿意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時,為其進行心理舒適護理,首先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產后抑郁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每周二、四為患者進行知行療法理論的講解,提升治療信心。(4)干預階段2: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診療外生活,創(chuàng)辦或開展看電影、舞蹈、演唱等多樣化的活動,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到感興趣的活動中,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5)干預階段3:為患者構建溫馨和諧的家庭與社會支持氛圍,組建心理護理小組,鼓勵患者將內心感受與治療感受講述出來,提出疑問與需求,家屬與護理人員盡可能滿足,以提升其治療信心,同時每間隔2 周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6)評價階段:通過客觀與主觀方面評價護理目標的實現情況,同時和護理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患者的抑郁情況。
1.3 觀察指標與標準[3](1)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應用HAMA 焦慮量表評估焦慮情況,HAMD 抑郁量表評估抑郁情況,分值越高說明患者抑郁和焦慮情況越嚴重。(2)采用PSQI 量表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包括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入睡時間4 項。(3)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 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4)應用SF-36 量表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包含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4 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HAMD 及HAMA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HAMD 及HAM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HAMD 及HAMA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HAMD 及HAMA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HAMD 及HAMA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護理前H A MA護理后 護理前 HA MD護理后研究組4228.62±4.1512.26±2.7823.28±5.3813.25±1.31對照組4229.21±3.6724.65±3.4123.52±5.3220.28±1.54 t 0.69018.2510.20622.534 P 0.4910.0000.8420.001
2.2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入睡時間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入睡時間治療后 治療前睡眠時間治療后 治療前睡眠障礙治療后 治療前睡眠效率治療后研究組4210.68±3.161.76±0.5711.17±3.421.72±0.5110.86±3.240.98±0.2311.21±3.411.76±0.53對照組4210.59±3.212.63±0.6711.20±3.452.43±0.7210.82±3.291.45±0.3611.25±3.282.58±0.72 t 0.1296.4100.0405.2150.0567.1300.0555.944 P 0.9010.0010.9710.0020.9620.0030.9620.002
2.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 n 護理前情感職能護理后 護理前社會功能護理后 護理前生 理職能護理后 護理前軀體疼痛護理后研究組4241.26±5.8367.53±12.2643.85±6.1275.64±12.8344.82±6.2477.23±13.4642.13±5.4768.03±12.84對照組4241.32±5.7852.34±8.7343.87±6.2056.78±9.5744.78±6.2057.94±10.6342.19±5.3953.46±8.79 t 0.0476.5410.0157.6360.0297.2890.0516.069 P 0.9620.0010.9920.0020.9820.0000.9620.002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χ2=7.265,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產后抑郁是目前婦產科較為常見的一個現象,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壓力的升高,人們關系的疏遠,該病發(fā)病率呈現不斷升高趨勢[4]。產后抑郁的發(fā)生不但對產婦造成不良的身心影響,還會對嬰兒的智力發(fā)育、情緒反應及認知行為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還會影響患者家庭生活的和諧以及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若不盡早進行治療與干預,將嚴重影響患者與社會安全。研究報道[5],對產后抑郁患者護理干預可以對治療效果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有助于恢復其身心健康。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護理前,兩組HAMD、HAMA、睡眠質量,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HAMD、HAMA、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Roy 適應模式心理舒適護理在產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其焦慮抑郁狀態(tài)與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Roy 適應模式的理論核心為從整體觀點出發(fā),著重探討了人作為一個適應系統(tǒng),面對環(huán)境中各種刺激的適應層面與適應過程[6]。該模式可有效促使患者產生適應性反應,降低無效反應,注重護理人員在護理中的主導作用,首先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評估,明確其產生無效反應的原因,并明確護理過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事項,然后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有效矯正患者存在的錯誤信息,使其存在的非理性行為、情緒假設等得到有效糾正,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患者抑郁心理[7]。此外,心理舒適護理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家庭關懷與精神鼓勵,將其負性情緒充分釋放出來,正確指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充分激發(fā)其興趣與體能,使其身心達到一個舒適、愉悅的狀態(tài),對疾病的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8]。Roy 適應模式強調的是從整體出發(fā),促進患者的適應性反應,通過干預階段的實施,可以促使患者適應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生理功能等,對無效反應進行有效消除,同時通過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和調節(jié)能力[9~10]。此外,該護理模式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其主動服務意識,在護理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加強護患間的溝通,有效提升患者的信賴度與安全感,讓患者感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愿意對護理人員袒露內心真實的想法,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亦較高。綜上所述,Roy 適應模式心理舒適護理對產后抑郁癥患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其抑郁癥狀,提升睡眠質量、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