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杰 舒天培 李俊 李成階 青志勇 吳鋼
(1四川省蘇稽蠶種場,四川 樂山 614013;2四川省蠶業(yè)管理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來,隨著我省規(guī)?;?、標準化現(xiàn)代蠶?;亟ㄔO迅猛發(fā)展,養(yǎng)蠶布局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了多批次生產一代雜交種和多批次生產蠶繭的新格局。需要對雜交種進行即時浸酸處理的批次和數(shù)量越來越大,而且品種較多,對蠶種冷庫即時浸酸處理蠶種能力提出了新挑戰(zhàn)。為了滿足生產需要,經過多年實踐,成功總結出了做好即浸工作系列技術處理措施和管理辦法。我?guī)煊?019年夏、秋、晚秋成功即浸處理了一代雜交種,4對品種120批次共計167692張,受到供用種單位的肯定與好評。
2019年夏、秋、晚秋我?guī)旒磿r浸酸處理西昌市蠶種場、自貢裕民蠶種場、高縣蠶種場生產的4對品種120批次共計167692張一代雜交種,如表1所示。即浸量是2018年56562張、2017年58234張的3倍左右。
表1 蘇稽蠶種冷庫2019年即時浸酸處理蠶種數(shù)統(tǒng)計表
種場制種前,冷庫提前與種場溝通,做好關鍵技術處理準備。制種場務必實事求是地將不同時段投蛾蠶種,按4h為標準分段依次分批收種、裝運。頭發(fā)蛾、二發(fā)蛾分開。填寫格式送種清單,注明場別、品種、批號、張數(shù)、投蛾時間及盛產卵時間,嚴禁混淆。
即時浸酸送種時間要求很嚴格。裝種工具選用通透性好的線架,稀密適當,減少摩擦,嚴防堆積發(fā)燒。運輸過程中嚴防28℃以上高溫,防密閉悶熱及陽光直射蠶種。如制種場與冷庫距離遠,要充分考慮運輸時間、途中交通情況等,務必做到在產卵后15h內送抵冷庫。即浸蠶種送達冷庫后,冷庫人員認真核對送種清單與種箱內蠶種是否一致,用手或溫度計探入種箱內查看是否有發(fā)燒蒸熱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按照清單逐批清點蠶種,放置于整理室24~25℃保護,瀛、華系分開,頭發(fā)蛾、二發(fā)蛾分開。作好溫濕度記錄,交接回執(zhí),填寫浸酸工作循環(huán)表。
浸酸前保護。頭發(fā)蛾批次的蠶種或上午11時之前投蛾的批次,在第二天送達冷庫后,置于23~24℃稍低溫度中保護;二發(fā)蛾批次或下午13時之后投蛾批次要置于26~26.5℃較高溫度保護,增加其積溫。16時以后投蛾的批次則在送種當日不予浸酸,用24~25℃保護至少18h后,方能入外庫(13~15℃)冷藏抑制。產卵后20h內,因卵內的漿液膜尚未形成,蠶卵對干燥環(huán)境的抵抗弱,注意冷藏中的濕度管理,不能低于75%。待次日浸酸前4~5h從外庫出至整理室感受自然溫度。
浸酸蠶種的浸酸適期確定是即時浸酸技術處理的關鍵點之一。生產上一般用產卵后保護時間、卵色和積溫綜合考量浸酸適期。盛產卵后用24~25℃保護,蠶種保護積溫一般在280~340℃范圍內,經過18~22h即為浸酸適期,此時卵色大部分呈黃色,小部分開始轉為淺赤豆色。蘇稽冷庫即浸蠶種浸酸時間一般安排在送種當日13時開始,根據(jù)外溫高低與蠶種所感受積溫的多少適當提前或延后浸酸時間,靈活掌握。
依照《桑蠶一代雜交種浸酸技術操作規(guī)程DB51/T 917—2009》,根據(jù)不同品種特性,浸酸標準有所微調,特別是7532×湘暉等含多化性血緣的品種存在卵粒小、對鹽酸刺激抵抗較弱等特點,采取縮短浸漬時間處理,有效降低浸酸刺激過量造成的浸酸風險。具體浸酸采取如下表2標準執(zhí)行。
表2 不同品種即時浸酸參考標準
浸酸計時開始前,將裝有蠶種的浸酸籠沒入、提出目的鹽酸缸液面兩次,時間控制在10s之內完成,促使浸酸籠內蠶種與缸體內鹽酸液之間溫度迅速交換平衡,所耗時間不計入浸漬時間。待第三次浸酸籠完全沒入酸液后,開始計時。每分鐘讀溫一次,每次測得的液溫與目的溫度作比較,每升降0.5℉,浸漬時間縮短、延長15s。蠶種下缸時,輕輕搖動浸酸籠,排出空氣,蠶種感溫均勻,鹽酸刺激一致。蠶種起缸濾酸后,將浸酸籠蠶種迅速移入流水水池內逐級脫酸脫粒,脫酸時間為1h,至口嘗無酸味。
脫粒脫酸脫水后的蠶種及時送入風干室干燥,注意攤晾薄而均勻,期間輕輕翻攪,直至完全干燥。及時將風干蠶種移入整理室,24~25℃保護,均勻攤開,防止堆積,并按批抽樣,登記重量。因成品檢疫檢驗結果滯后,即浸種回庫冷藏至少三日或待檢疫結果出來之后,再安排裝盒出庫。
即浸種浸酸后的冷藏抑制在生產中較為常用。我?guī)焱ǔ7譃槎唐诶洳兀?d以內)和長期冷藏(30d以內)處理。
一是短期冷藏。蠶種浸酸后,在24~25℃保護下,經過18h左右裝盒或大包裝,入外庫,在中間溫度(13~15℃)過渡4h后,入內庫(2.5℃)冷藏。大包裝蠶種在外庫過渡時須翻袋一次。此時蠶卵呈赤豆色,胚子在丁1左右,冷藏時間以7d為限。此方法只能用于出庫時間明確的小批量蠶種。
二是長期冷藏。蠶種浸酸后,在24~25℃保護下,經過10~12h入外庫過渡6h后,在外庫大包裝后直接入內庫冷藏。此時蠶卵大部分呈淺赤豆色,少部分呈深黃色。胚子尚處在丙1期丙2期,冷藏時間在30d以內。
按照上述方法,2019年夏、秋、晚秋我?guī)旒磿r浸酸一代雜交蠶種4對品種120批次共計167692張,出庫時調查實用孵化率均在96.5%以上,遠遠超過92%的農業(yè)行業(yè)標準,用種單位反應良好,收到良好效果。部分不同制種季別即浸蠶種的留樣試孵調查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季別不同處理孵化率調查表(蘇稽冷庫2019年)
在即時浸酸開始前,冷庫應組織人員培訓,落實關鍵技術,統(tǒng)一思想,加強管理。并且對鹽酸進行生物鑒定,校正各種儀表,檢修浸酸設備。與制種單位加強溝通,特別是運輸距離較遠的制種場更應加強溝通協(xié)調,信息共享,發(fā)現(xiàn)問題如實及時溝通協(xié)商,并做到有跡可循。
即浸任務應合理適量。過少浪費人力,消耗材料;過多完不成計劃,造成即浸蠶種累積,影響浸酸效果。準確掌握、記錄浸酸時間。每一季浸酸工作結束后,及時總結分析得失,按照標準,結合經驗,靈活運用。
實際生產中常因受產卵后環(huán)境溫度、運輸途中溫度或運輸時間等因素影響,部分批次蠶種在浸酸前蠶卵已開始陸續(xù)著色,略超適期。為確保安全供種,我們在征得客戶同意的前提下,采取酌情延長浸漬時間10~30s以增加刺激量來進行浸酸操作。具體做法是:連紙邊角或中央有零星蠶卵開始著色,增加浸漬時間10~20s;出現(xiàn)團塊狀著色,且著色面積不超過1/2,增加浸漬時間20~30s;著色面積大于1/2至整張連紙全部著色,則不能即時浸酸,另作越年種或冷浸種處理。即時浸酸后尚未轉色的蠶種切忌入庫冷藏,此時蠶卵正處于胚子形成的關鍵時期,過早接觸低溫,妨害蠶卵正常發(fā)育,易造成死卵。一代雜交種正交比反交耐冷藏。故生產中如遇需長期冷藏,一般考慮留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