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晉
(山西省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山西 長治046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常見急危重癥之一,具有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隨著近年來介入技術和器械的不斷發(fā)展,PCI已成為治療AMI的首選方法,可為患者早期血運重建提供有效、可行的綠色通道,從而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AMI患者PCI后致殘及死亡報道越來越多,臨床發(fā)生率為0.14%~5.12%[2]。因此,PCI后應用改善預后的藥物已逐漸成為臨床治療AMI的常規(guī)方案。腦心通膠囊是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具有通絡止痛、益氣活血之效,且有臨床基礎研究結果顯示,其還有抑制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huán)、抗動脈粥樣硬化等諸多作用[3]。鑒于此,本研究采用步長腦心通膠囊輔助PCI治療AMI,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西省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接受治療的AMI患者92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34~75歲,平均(51.22±6.59)歲;病程1~45 h,平均(20.20±4.48)h;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Ⅰ級29例,Ⅱ級17例。觀察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35~76歲,平均(51.78±6.42)歲;病程1~46 h,平均 (20.47±4.59)h;NYHA分級:Ⅰ級27例,Ⅱ級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西醫(yī)診斷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AMI診斷標準[4];中醫(y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心脈瘀阻證[5]:胸悶隱痛,時作時止,乏力倦怠,失眠多夢,時欲噯氣,舌質紫黯且苔白微膩,伴有瘀點,脈弱澀;急性起病,且病程在48 h內(nèi);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伴有急性、慢性感染或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者;合并肝腎功能損傷或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狀動脈造影對梗死動脈進行觀察,獲取家屬同意后行PCI。
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治療。即術前嚼服阿司匹林(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1186)300 mg和氯吡格雷(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300 mg;術后根據(jù)病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50~100 mg和氯吡格雷25~75 mg。連續(xù)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步長腦心通膠囊(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001)治療,每次4粒,每日3次。連續(xù)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 ①相關血清指標水平: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hs-c Tn T)、N末端腦鈉肽原(NT-proBNP)等。②心功能指標水平: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等。
3.2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并結合NYHA分級進行療效評估[6]。顯效:呼吸困難、全身乏力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NYHA分級達到Ⅰ級或提高2級及以上;有效:癥狀有所好轉,NYHA分級提高1級;無效:臨床癥狀及NYHA分級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s-cTnT、NT-proBNP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T-proBNP、hs-c Tn T均出現(xiàn)下降(P<0.05),同時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心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VEDd、LVESd均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LVEF均出現(xiàn)顯著提高(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3)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1.30%)明顯高于對照組(73.91%),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AIM患者由于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繼發(fā)急性血栓形成,并完全阻塞血管。目前,PCI是挽救AMI的重要急診方案,其可機械疏通血管,促進病理變化嚴重的存活心肌類型向病理變化輕微的類型轉化,從而避免整體心功能惡化。但手術操作可能會加重血管內(nèi)皮損傷,激活細胞內(nèi)成分,促進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進而增加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風險。由此,急診PCI圍術期和術后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而臨床多以阿司匹林為基礎的二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發(fā)生再次心血管事件,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7]。
中醫(yī)認為,AMI屬“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疇,病者以老年人居多,多因陽氣不足、心肺氣虛、胸陽不振、氣滯血瘀、心脈痹阻而致本病,故治療應以益氣溫陽、活血化瘀為主。本研究所用藥物為腦心通膠囊,含黃芪、赤芍、當歸、丹參、川芎、牛膝、地龍、全蝎、水蛭等,其中黃芪益氣活血,祛瘀通絡而不傷正;赤芍、當歸散瘀止痛,補血活血;丹參活血祛瘀,養(yǎng)血安神,涼血消腫;水蛭化瘀通絡;牛膝逐瘀通經(jīng);川芎乃血中氣藥,可活血行氣、化瘀通絡、走而不守,具有引經(jīng)之效;全蝎祛風解毒,通絡止痛,配伍地龍,可通風止痙攣,以解心絡之絀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通絡、寧心復脈、益氣化瘀之功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LVEDd、LVES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PCI基礎上輔以腦心通膠囊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顯著提高整體治療效果,筆者考慮這與腦心通膠囊具氣旺血行、絡脈暢通之效,促進病情恢復有關。hs-c Tn T可通過調節(jié)心臟內(nèi)游離Ca2+及三磷腺苷酶活性,以平衡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其高表達水平提示心肌損傷[9]。NT-proBNP是一種維持血壓、平衡機體水鈉代謝的多肽類神經(jīng)激素,主要由左心室肌細胞分泌,當心室容量和壓力負荷增高時其表達亦相應提高,可反映心功能的情況。本研究中,觀察組NT-proBNP、hs-c Tn T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該治療方案可改善患者心肌損傷狀態(tài)。
綜上所述,步長腦心通膠囊輔助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療效較佳,能夠明顯調節(jié)BNP、hs-c Tn T表達,且可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