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
中圖分類號:G6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0-0212-01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成績,并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一份安定和諧。
1.把握好教育的力度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苯處熞龊脤W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師不僅要用師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為在老師的眼睛監(jiān)督同學行為的同事,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老師們做事嚴謹?shù)膽B(tài)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zhì)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
剛與學生開始接觸時,大家都不了解。在管理上就必須把握好力度。剛開始放松管理,之后再去加強管制就難以服眾,學生會因此產(chǎn)生強烈的反感情緒;如果一開始比較嚴格,在學生心中的第一印象也不會很好,影響自己與孩子的親和力。所以中和一下,班主任不要直接進行管制,必須借助班級規(guī)章制度。這樣以來,既可以限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又可以避免與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大可以面帶笑容的與學生打成一片。當然制度的確定不可強加于人,對于各項制度的確定的自主權(quán)要交于學生,在牢記校紀校規(guī)與《小學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前提下,要求全體同學根據(jù)本班的情況進行討論與修改,然后整理成文。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制度出臺后學生就會認識到該如何做才能得到老師的信任與贊賞,即使犯規(guī),也不用老師多說,因為制度是全體學生自己制定的,他當然逃不了“群眾的眼睛”,自覺改正錯誤。
2.學會傾聽,使師生的心彼此靠近
班主任經(jīng)常找犯了錯誤的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使之明白道理,認識并改正錯誤。多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班主任找學生談話,不要一見面就來個“下馬威”,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錯誤嗎?你的問題在班里造成了多壞的影響……這樣的談話,把學生置于受審的位置,談話變成了“審問”,其結(jié)果反而導致學生緘口不言或?qū)鬼斪病<词箤W生懼于老師的威嚴,當面認錯,但也是口服心不服。
3.立足期望,看得更遠
作為班主任,總是希望自己的觀點能被學生接受,自己的話語最好立刻在學生身上得到兌現(xiàn),學生朝著自己設(shè)想的目標邁進。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無疑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違背兒童心理特點的。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作為班主任應(yīng)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把期望的目光放長遠些!當學生學習失去信心時,教師滿懷期望,幫助其恢復信心,并發(fā)掘其才智;當學生自暴自棄時,教師滿懷期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勇氣;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行為時,教師滿懷期望,幫助其認識錯誤,改正缺點。
3.1 期望——讓學生相信自己很“聰明”。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學生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開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fā)出美妙的樂聲來。教師應(yīng)把期望的目光放長遠些,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每一個學生都很聰明!并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自己很聰明!教師通過晨會課和班隊活動課等向?qū)W生講愛迪生、愛因斯坦、戴震、齊白石、馬云等名人小時侯的故事,讓學生明確,不是每個名人小時侯就表現(xiàn)出較高的才智,有的甚至還不如自己,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自身的努力!教師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行為,不吝嗇贊美之言,讓學生相信自己很聰明或可以變聰明。
3.2 期望——讓學生相信自己有“潛力”。
心理學家詹姆斯認為,人的潛力只利用了10%,人類學家米德認為僅僅用了6%,學者奧托認為只有4%。他們都說明了一點: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每個人能做的,比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的要多得多。處在早期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而他們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對他們的期望和對待,尤其是教師的期望。因此,班主任要把期望的目光放長遠些,相信每一個學生。
3.3 期望——讓學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學生往往依賴于教師的引導,通過參與和表現(xiàn)積累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自己,提高能力和適應(yīng)性。而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往往比較關(guān)注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他們的鍛煉機會無疑就比一般學生多,這樣就對一般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班主任應(yīng)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目光放在有利于學生未來身上,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每個學生公平地參與班級活動,并在活動中表現(xiàn)自己。在此過程中,學生樹立了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心理學家哈里斯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對學生抱有較高的期望,其與學生相處時心理氣氛比較和諧、融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奔热贿x擇了教師,我便會義無反顧,一路走下去,把整個心靈獻給那些可愛的孩子們,讓教育充滿愛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開心,讓家長們放心,自己也問心無愧。愿我的心血澆灌出朵朵希望之花,讓這些美麗的花朵盛開在祖國肥沃的土地上。